1月18日,由塔里木油田公司牵头制定的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气井解堵设计和效果评价技术规范》正式发布,2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将作为重点实施标准进行宣贯。这是中国石油首部气井解堵技术标准,对推动中国石油气井解堵设计和效果评价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月18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2023年,渤海油田渤南油田群油气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立方米,成功建成又一个年产能达千万吨级规模的基层采油区域,为我国原油增储上产打造了新的增长极。渤南油田群所在海域平均水深约20米,自1989年第一座油田投产以来,共建成14个油田,累计为国家贡献油气超1亿立方米。
1月19日,川南首口超深层页岩气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标志着川南页岩气LMX组超深层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西南油气田公司取得页岩气评价“开门红”。泸226井是西南油气田公司部署的一口超深层页岩气评价井。井深6563米。存在地层研磨性强、易垮塌、井漏、卡钻、井温高等施工难题。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1月23日消息,从1月23日召开的202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获悉,根据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体部署,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围绕全国中小盆地开展油气资源选区评价,坚持科技创新,优选南华北地区三门峡盆地作为重点突破区,部署实施豫峡1井钻探验证,实现了该区50年来油气调查重大突破。
1月23日,从灵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在当天召开的202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传来重磅消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灵宝函谷关钻获高产工业油流,经现场测试,确定此油井每天原油产量达17.13吨,估算原油资源量将达1.07亿吨,具备建设新的油气资源接续基地资源基础。这标志着中原地区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建设将打开新局面。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开发项目“深海一号”的二期工程取得关键进展,于近日在深圳建造完工的、用于托举生产平台的导管架,1月24日乘驳船从深圳赤湾港启航,前往工程所在的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的琼东南海域。“深海一号”二期工程距离海南省三亚市约132公里,项目采用“水下生产系统+浅水导管架平台+深水半潜式平台远程操控系统”油气开发模式,共部署12口水下井口,新建1座导管架平台、1套水下生产系统、5条海底管道和4条脐带缆。
1月25日,在广西柳州柳城北页岩气开发现场,井下的页岩气经过管汇台、分离器、压缩撬,被压缩后注入槽车,接着前往当地一家工业企业,为其工业生产进行供气,这标志着广西首个页岩气开发示范项目成功投产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