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要从事冷力发电(简称冷电)技术研发。冷力发电技术是利用环境热能(常温空气或水中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技术。
众所周知,环境热能是可以利用的,热泵是目前成熟的利用技术,但其温升一般不超过60度,能效比平均也只有1:3左右。尽管ORC(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可以做到60度的温差发电,但是在如此低的温差之下其发电效率不会超过10%。两者组合进行发电投入产出比低于1:0.3,没有人会做这种傻事。然而,是否热泵就是人类利用环境热能的天花顶,永远不可能再突破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热泵技术只有四大功能部件(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膨胀阀),比较简单。而简单是把双刃剑,简单可以提高可靠性,同时简单也会带来功能和性能上的限制。
其次,成都西部智谷孵化的冷力发电技术项目已实现对热泵性能指标的飞跃性突破,只要将温升提高到几百度(通常不低于300度),能效比提高到1:10左右,冷力发电就是可以实现的。何况团队还发明了无冷源损失的热力发电循环,可实现热力能效比就是发电能效比的壮举。
团队用于提升环境热能的设备称为冷热机,而冷力发电技术是在冷热机的体系中嵌入汽(气)轮发电组的新型热力系统。
整套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以及系统能效的第三方检测,是团队目前工作的重心。当前制约我们的主要因素是资金以及核心设备的开发,利用现有工业体系中有关部件组合所作的实验只能完成原理验证,无法实现预期的效益和产业化。在极其有限资金的支撑下,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最低限度的性能证明,从而点燃社会各界与资本的热情。我们近期实验的最低目标是温升300度左右时能效比要达到1:5左右,这将对热泵产生颠覆性的优势。
冷热机和冷力发电机的产业化将彻底颠覆人类社会现有的能源利用格局,将大大加速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冷力发电技术的优势是目前风电光伏水电等发电形式完全不能比拟的,后者地域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缺点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必须要利用储能技术来支撑才能实现电力系统的转型升级,而目前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从规模、成本和善后等方面来讲还远远不能满足此等要求,前景堪忧。而冷力发电利用的空气和常温水中的热能,这些能量在地球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实现绿电的24小时平滑输出,是蓝星上的终极能源。
冷力发电业务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出售绿电,不考虑冷力发电机的出售和租赁,尽可能避免仿制。当然在交通等领域(比如在汽车上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