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在2015年价格政策制定过程中,带头维稳价格甚至尝试涨价,但因同业竞争激烈导致市场丢失运营困难被迫跟进降价。2015年,神华集团价格政策一共调整11次,其中3次维稳(7月、10月和11月),6次下降,2次上涨(6月和9月)。
年初
神华集团坚持长协定价,维持订货期间价格稳定。为保障年度订货顺利进行,神华带头稳定1月至2月煤价,按照年度合同基准价格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520元/吨执行。
一季度
3月底,国内煤炭市场价下跌至450元/吨。3月份,神华北方港出港量占比降为35.4%,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同时,重点用户要求月度定价。神华集团被迫调整销售政策,发布月度定价政策。
二季度
在致力于稳定煤价的同时,神华5月底主动呼吁同行企业适时适度上涨煤价,并率先发布了6月份涨价政策(上调5元/吨)。
三季度
7月底,神华总港存已经突破500万吨。由于部分同行企业率先采取降价促销措施,神华北方港占比一度下跌到35%左右,被迫在8月份下调了部分煤种价格约10元/吨,但仍然高出当期市场价格。
9月底,神华集团率先发布10月份保持稳定的煤炭销售政策。但煤炭实际成交还在下降,在此形势下,神华被迫在10月中旬发布量大优惠政策。
10月下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黄玉治率队到辽宁对五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开展调研。结果,调研期间召开的座谈会变成了老牌煤企的“声讨会”,声讨以神华为代表的新型煤炭企业,占有最优质的资源、最大市场份额、没有社会负担,多次带头降价搅乱煤炭市场,将老煤 企拖进持续增亏的泥潭。
老牌煤企代表纷纷表示,在行业困境中,神华应该顾全大局,带头“限产提价”,如果大伙齐心协力,走成一盘棋,煤炭系统不会走到现在境地。
还有老牌煤企代表说,打价格战的过程中,神华只需要拿出40%的资产,而很多煤企则要拼上全部家底,根本拼不过神华。
这些老牌煤企来自于黑龙江、安徽、河北、辽宁等省份,有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淮北矿业有限公司、淮南矿业有限公司、开滦限公司、冀中能源峰 峰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阜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老牌煤企。
今年以来,神华集团降价政策均落后于市场变化,且降幅也小于市场下跌幅度,同期销售价格仍高出市场价,企业效益急剧下滑。以5500大卡煤炭为例,今年1月至11月,神华售价从吨煤529元降至390元(已扣除大量优惠政策),同期环渤海指数从525元降至379元,吨煤市场价格从515元降至354元。
从这些事实来看,神华不是带头降价,而是迫于市场压力不得不降价。
由于煤炭供应过剩,煤炭行业一直呼吁减产。神华响应号召,积极落实减产政策,今年前10个月产销双降。按“三省两公司”协商机制会议提出的2015年同比减产6%至8%的要求,神华主动控制产量,前10个月已关停年产量90万吨以上矿井9个。神华集团商品煤产量同比降15.1%,煤炭销量同比降19.3%。1月至10月,北方港口下水煤出港量同比下降11.5%,其中神华占66%。神华1月至10月北方港出港量降幅同比达18.1%,远远高于北方港同期平均降幅。
后期,神华集团将继续主动减产,陆续关停生产能耗高、煤质不环保、安全隐患多、经营成本高的煤矿,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呼吁同业企业加强信息沟通,稳定煤炭价格,杜绝行业间隐性价格竞争,促进煤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呼吁在2016年订货工作中,坚持签订长协合同。
李廷:淘汰落后是关键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跑马圈煤大潮中,山东、安徽、河北、河南、辽宁、黑龙江、江苏甚至山西等地的老牌煤企几乎是全体出动,西进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去开疆拓煤,大力开发煤炭资源,新建矿井大都是500万吨甚至千万吨级别。初步统计,仅以上省区传统老牌煤企在内蒙古开发投资的煤矿总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2亿吨。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煤炭需求放缓甚至下降,市场供求失衡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煤价逐步下滑,跌破成本中枢甚至进一步下跌是必然的。这时,部分老旧矿井逐步退出就成为无奈的最终选择。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在煤价下跌的情况下,因为自身生产成本高,老牌煤企就集体要求成本低的新型煤企不断加大限产力度来支撑价格,这不符合事物从低效向高效、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基本规律。
今年1-10月上市公司中国神华商品煤产量同比下降9.2%,神华集团商品煤产量降幅更是达到15.1%,远远超过了同期下降3.6%的全国平均水平。加大限产、减产力度意味着需要有更多的人员待岗。如果给了任何一家煤企,在自身成本处于业内最低,且生产还有利润的情况下,大量矿井停产,工人待岗,主动让出市场份额,可以做到吗?如果做不到,结果只能是跟着市场变化,随着市场的节奏适时适度调整价格。
总而言之,煤炭的阶段性繁荣期已经渐渐远去,目前正处于漫长的调整期,无论是对于老牌国有煤企来说,还是对于老的矿区来说,因为煤矿效率低、成本高,遭遇冲击出现困难都是正常的,过多的抱怨并没有太大意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想办法让落后产能尽快退出市场。这一过程中,该国家承担的责任国家要主动承担,该企业承担的责任也不要无故推卸,员工则应该认清形势,保持头脑清晰,积极寻找出路,努力开拓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