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市场将能源改革的呼声推向高峰,我国石油天然气气行业市场化改革趋势已逐渐形成。
2013年,我国油气行业可谓成绩斐然:从年初的中海油成功收购尼克森,到中俄签署一系列油气合作协议;从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式施行,到天然气价格改革铺开;从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投产;到《页岩气产业政策》出炉……2013年,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实现了大跨步的发展。
另外,2013年我国油气行业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十面霾伏”的产生将矛头指向了油品质量;页岩气产业的步履维艰,让业内更加期待改革的实施;中石油腐败窝案败露以及中石化东黄管线爆燃等事件的发生,也给整个油气行业敲响了警钟……
以下,是中国能源网石油天然气频道对2013年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重点事件进行的整理与评述。
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3月26日公布进一步完善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后的油价形成机制内容包括: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
2013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8涨7降共计15次调整,另有6次因幅度不足50元/吨而落空。2013全年汽油累计上调5元/吨,柴油下调15元/吨。全年整体波动相对平缓。市场各方对于新调价机制实施效果的评价较高,认为这是向市场化迈进很大一步。目前,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更紧密;炼厂和主营的利润得到锁定,积极性更高;投机行为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油价波动幅度较小,对消费者影响不大。
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国五燃油供应时间表,国五标准全面实施日期为2018年1月1日。9月17日,环保部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大幅加严了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国四汽油质量标准比,国五标准中硫含量从不大于50ppm大幅降低为不大于10ppm。12月18日,国家标准委对外发布我国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在雾霾愈演愈烈、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的逼迫下,推行更加严格的汽油标准非常必要。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年间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了25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推行清洁汽油,将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然而油品升级更多的是一个利益博弈问题:技术升级、设备改造需要投入,消费者也需要承担相对更高的油价,这里面的利益切分才是阻碍油品升级的关键。
中国石油6月24日公布俄罗斯向中国增供原油长期贸易合同的细节。未来25年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供应逾4000万吨石油,该合同的总价值高达2700亿美元。9月,中石油与俄气签署了通过东线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俄方将从2018年起每年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外,中石油还与俄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液化天然气股权合作协议。
点评: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巨大,而且不仅限于石油天然气方面。俄罗斯的煤炭和电力资源也非常丰富,中俄能源合作可以成为一种全方位的合作,这对中国来说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帮助我国和周边国家“互动”。目前中国正逐渐建立起多元化的进口渠道,与中亚、澳大利亚、北非和中东的多个国家建立了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贸易关系。
2013年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正式建成投产,每年将为我国进口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至此,中国已形成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4条能源进口通道的大格局。
2013年12月18日,我国首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大唐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煤制气示范项目投运,正式向北京输送天然气。
上述项目的投运,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位于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达3000平方米。上午10时30分,在油污清理过程中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事故造成62人遇难。
点评:这是我国石油化工史上一起罕见的特大事故。此次事故将我国石油产业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设备检修、产业监管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第三季度,我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长已达到10.6万公里,在役油气管道中有约60%服役时间超过20年,东部管网服役甚至超过30年。“11•22”青岛管线爆燃事故为中国油气管道运输安全敲响了警钟。
2013年9月1日监察部宣布对前中石油董事长,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兼党委副书记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进行组织调查。两天后,中央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此后,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王永春,副总裁冉新权、总地质师王道富,董秘兼昆仑能源董事长李华林、总会计师兼集团财务资产部总经理温青山、联合石油公司总裁王立华等多位高层领导被调查,成为国有企业涉人最多的腐败窝案,对于央企管理引发深层思考。
此案将成为中国油气改革的重大突破口,推进中国能源行业改革的全面深化形成契机。
国家能源局于2013年10月30日发布我国首个《页岩气产业政策》,其中明确将页岩气开发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将加大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等的财政扶持力度,同时鼓励各种投资主体进入页岩气销售市场,对页岩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定价。
《页岩气产业政策》首次将页岩气开发作为一个单独的产业,旨在逐步形成与环保、储运、销售和利用等外部条件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页岩气开发布局,确保其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页岩气已经历了两轮招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页岩气产业起步较晚,面临地质地貌复杂、核心技术缺乏、资金瓶颈、基础设施薄弱等多重困难,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尚待时日。
2013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7月10日起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全国范围内的天然气价格改革铺开,长期存在的进口气与国内气价格倒挂的矛盾有望缓解。自从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之后,各省市陆续出台针对辖区内非居民用天然气的最高门站限价或最高销售限价的方案。
天然气作为清洁的一次能源在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存在的进口气与国内气价格倒挂,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仍不足4%。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这就要求我国能源消费方式必须转型,急需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通过价格改革,发挥价格在配置资源中的主导作用,可以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低碳发展。
国土资源部2013年12月18日宣布,我国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控制储量。此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度高等特点。国土资源部官员表示,可燃冰有望接棒石油等传统能源,中国商业开发或在2030年。
技术的不成熟与成本的不可估量或将成为可燃冰产业化两大难以逾越的“拦路虎”。技术的不成熟表现在:一旦造成泄漏,将带来不可小觑的后果,此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亦不明朗;另外,高昂的开采成本目前“不敢想象”,如果成本过高,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显然没有必要。可燃冰离我们还很遥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的研究勘探,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知道“有这么一种能源品种”,前苏联、美国等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对可燃冰实施勘探研究,但其成效与后来者中国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