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2022:碳中和目标下分布式综合能源发展路径建议
在“双碳”背景下分布式能源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双碳背景下能源安全新思维——新型分布式综合能源保障”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于2022年12月8日在北京采用线上的形式召开。本次论坛旨在搭建分布式综合能源领域的交流和对话平台,聚焦在新型分布式综合能源保障,系统分析分布式综合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出碳中和目标下分布式综合能源发展路径建议。本届论坛邀请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国内外企业、行业组织等权威学者、专家和企业人士参会,共同探讨新趋势下行业发展和突破之道。 详情请点击第十八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两场先导专题论坛成功举办
12月7日,以“双碳背景下能源安全新思维 —— 新型分布式综合能源保障”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两场先导专题论坛通过线上的形式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能源网主办,北京中能网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今年由于疫情原因,传统的线下交流方式改成线上进行。主办方举办了两场先导专题论坛。详情请点击冯丽雯: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疫情之下云端相聚,今天由中国能源网和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专委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以线上的方式召开。首先代表中国能源网全体工作人员对在线上参加论坛和观看直播的各位新老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支持我们,更感谢广大的分布式能源企业,还有专家,合作伙伴们大家一起陪伴着我们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走到第十八个年头,谢谢大家。 [详细]
史玉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们今天以线上方式云端相聚第十八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和中国能源网对论坛的筹备和组织表示感谢,同时也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分布式能源行业发展的各位专家、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详细]
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主任段洁仪做了主题为《把握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推动分布式能源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详细]
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做了主题为《关于双碳背景下能源安全新思维的思考》的报告。 [详细]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做了主题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的报告。 [详细]
高峰对话:能源安全新思维——分布式能源保障
主持人:杨雷,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主题:能源安全新思维——分布式能源保障
“双碳”目标下,如何平衡能源安全保供与能源转型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
分布式能源在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中发挥何种作用、扮演何种角色?
分布式能源对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意义及安全保障作用?
对话嘉宾:
黄少中,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主任
李琼慧,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
涂建军,博众智合能源转型中国区总裁
张凯,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
主持人 杨雷:非常高兴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四位重量级的嘉宾,他们是: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主任黄少中先生,黄先生在电力行业、能源行业有很深厚的经验;第二位是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女士;第三位是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中国区总裁涂建军先生,在国际IEA任重要职务;还有一位是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先生,绿色和平在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很多杰出工作,我们非常期待他的分享。
圆桌的主题是能源安全新思维,分布式能源保障,刚才三位主旨发言的嘉宾,包括史理事长从宏观高屋建瓴方面,像段主任从行业的层面做了很好的分享,为我们的讨论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下面开始第一轮的问题,请各位专家根据自己的专长做一个简要的分享,我会根据这些问题和原来设定的议题,包括观众的问题再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给黄主任,您长期从事电力的管理工作,这一直是让人头疼的事,围绕能源安全保供和能源低碳转型存在哪些主要的矛盾?应该如何平衡解决?
黄少中:谢谢杨院长。
首先祝贺第十八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顺利召开,我很高兴应邀参与圆桌环节的讨论交流,给大家分享。听了前面领导和专家的发言很受启发,收益满满。刚才杨院长提的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很大的话题。在传统能源安全当中主要围绕石油、天然气的保证供应和价格展开的,但是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构建新型能源系统成为很重要的主题,新能源的发展也是重要的趋势。能源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大大增加了,重点是放在如何构建新型的能源体系,并保障能源安全的话题里。
我对能源安全问题研究的不是很多,更谈不上深入,我想利用今天这个机会谈谈我的看法与大家分享讨论。我认为在能源低碳转型当中会给能源安全保供至少在以下方面带来一些影响或者面对一些挑战:
第一,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紧、任务重,给调整能源结构、保障供给带来重大挑战。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确实比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时间紧得多,任务重得多,我们既然提出来要如期实现,时间紧、任务重就给相关问题带来挑战。
第二,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偏重,客观上存在能源的二元结构,这也会给能源保供带来挑战。所谓的能源二元结构我举个例子,我们国家的能源生产力在中西部地区,能源的消费负荷东南沿海部分,这么典型的二元结构在运行过程当中会给能源安全保供带来不少问题。
第三,我们的能源结构是偏煤的,大家知道煤炭是主力军,是压舱石,是最主要的能源保障。但是随着能源转型煤电也要转型,能源的煤炭偏重这个结构使得能源转型当中带来很多矛盾和问题。比如说加快煤电的退出或者最终基本上消除,肯定是大的趋势,从主力电源变成调节电源、应急电源,如果时序和安排上安排得不好,和新能源的发展没有带来很好的匹配,也会带来很大的矛盾和压力。
第四,新能源的幅度增长占比提高,也会给能源系统安全和能源保供带来很大的挑战。新能源有很多的优点,也存在天然的缺点,最大的缺点是不稳定,体现三个方面:随机性、波动性、季节性等等,给系统安全,给能源的安全保供带来很大的问题和挑战。
第五,我们国家能源资源禀赋存在很大的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匹配的,这些也会给能源的安全保供带来很大的挑战。
我简单说这些方面,肯定不只这些,至少在这些方面还存在这些问题。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双碳”背景下既要加快能源转型低碳化,同时保证能源安全,肯定是要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保供的关系,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明确一些基本原则,能源转型依托和保证能源安全,能源保供或者安全是能源转型重要的前提。在能源不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能源转型造成破坏性,也不可能成功,不能将两者对立看待,两者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互为促进的,关键是把握好度,同时树立大能源的安全观,不能就能源论能源,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稳妥推进低碳转型工作,促进新能源和化石能源的协调融合发展。比如说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肯定是一个方向,一个趋势,必须有序推进,而且和化石能源融合发展协调推进。不能说新能源数量没有上去,质量难以保证,相关的影响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把大量的煤电停了、退了,肯定出现很大的断供问题。
要在源网荷储等多方面发力,综合解决和消除能源转型对安全保供带来的影响和隐患。比如说在电源端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同时要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这样的方针,着力提升煤电对新能源的支撑和适应能力。同时加大煤电的节能性改造、灵活性改造,加强三改联动的工作,逐步提升煤电对新能源的适应性和支撑能力。
在电网端,进一步优化完善电网网价,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积极推进微电网的布局和建设,满足储能电动车新型能源主体以大电网的能量互换要求。积极开展需求侧的响应,利用实时电价信号引导电力用户自主调节用电的行为,实现电力系统负荷增长、削峰填谷等等。
我就说这些。
主持人 杨雷:谢谢黄主任,感谢您非常系统全面的分享,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主旨发言。您刚才说到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之间的关系,您说得很好,我们不能对立起来,现在很多甚至说转型影响能源安全,这是一个误解,是有误导性的说法,至少从中期看转型还有利于推进能源安全,哪个地方没有光,没有风,不用进口那么多的能源了,这还是非常重要的点,如何能够按照二十大的要求,要构建这样一个新型能源体系,真正把能源用好,是特别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 杨雷:下面把问题给张凯,张凯在国际组织有国际视野,关于平衡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的问题,听听你的看法。
张凯: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和杨院长的介绍。我就这个问题阐述一下能源安全保障与能源转型之间的矛盾在哪里。现在就这个问题来看,当下最主要的矛盾并不是能源安全保供与能源转型,在电力系统下通过新建煤电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保供,通过其他的多元解决方案实现保供。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前不久看到大央企的领导在会议上谈未来中国每年再去建8000万千瓦的煤电,这是个很大的数字,绿色和平一直在跟踪中国煤电的发展情况。
每年8000万千瓦比“十三五”时期每年建设的煤电值高出30%,甚至40%,这是很高的目标。为什么建这么多的煤电?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保供。我自己并不这么看,中国中长期的电力系统安全保供无论在电力还是交通领域,我们都有全球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有全球最好的光伏产业链,我们在电动车和储能上的技术在全球排名也是靠前的,在这些领域中国都可以确保自身的能源安全。
为什么现在能源保供这个问题这么热?主要是今年和去年部分省市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我们认为最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电力系统缺少相匹配的灵活性,尤其是向上调节的灵活性。当我们的电力负荷到达很高的峰值的时候,整个电力系统没有办法去满足这个尖峰负荷,所以出现了缺电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建设煤电成为最省事的解决方案,因为相较于电网侧和复合侧能源的提供,新建煤电短期来看是很省事的方案,这个方案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方案对于中国系统长期的能源转型来看是有很大弊端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未来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中的碳中和,必然意味着高度的电气化以及电力系统中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在这种模式下,意味着我们的电力系统既需要向上的灵活性,也需要向下的灵活性。什么是向下的灵活性?我稍微解释一下。当风光资源出力很足的时候,其他的电力系统需要给风光让出足够的负荷空间,否则会导致大量弃风弃光的状况出现。
如果未来中国的电力系统中有大量的煤电是扮演灵活性的一个资源,大家知道煤电即使是做过调峰改造之后,它的负荷没有办法压到太低,意味着整个电力系统有低负荷运行的煤电,也会挤占非化石能源发电的电量。绿色和平在2020年发布了一份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报告,叫作《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多元提升路径和研究》,在这份报告里我们针对中国的吉林省做了一个案例分析,吉林是风电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研究结果指出,当吉林未来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源网荷储的综合灵活性解决方案相比于仅靠煤电提供灵活性资源将减少40%的弃风率。
现在建了这么多的煤电,用它提供电力系统灵活性,短期看很省事,长期看对于中国的能源转型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
还有关于成本的问题。我们建了这么多的煤电,无论是在投资成本还是运营成本上,它都是不划算的,刚才我看到周院士分享的PPT,未来长期煤电的运营小时数一定会越来越低,它意味着没有办法去靠电量去收回投资成本。如果只是靠提供灵活性,现有的中国这些价格机制又没有办法满足,我们绿色和平2000年做过相关的研究,中国电力供应安全的经济分析和保障路径研究,我们以山东省作为案例分析,指出如果只靠煤电去满足尖峰负荷是不经济的,如果通过优化的解决方案,使用现有的煤电机组延寿、需求侧响应等方案,每年可以为山东省节省240亿元左右的电力保供相关费用。
如果这240亿资金用于建设风光,可以建设321万的陆上风电或者426万千瓦的光伏。最后说一句,我看到现在中国能源保供和能源转型之间的矛盾真正是通过新建煤电去提供电力系统灵活性,还是通过其他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还是需求侧响应,把这些钱更好地投在储能中长期看起来更有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产业上。
我的发言到这里。
主持人 杨雷:谢谢张凯。你做了很好的分享,我们在诸多选择方案之中特别重要的是要考量经济性,貌似有一些看起来经济的可能越来越不经济,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 杨雷:谢谢张凯。你做了很好的分享,我们在诸多选择方案之中特别要考量经济性,貌似有一些看起来经济的可能越来越不经济,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下面非常高兴请电力专家李琼慧所长给我们分享一下刚才说到分布式能源开发要不断优化模式,提高系统的经济性,从这方面给我们做一些分享。
李琼慧:谢谢主持人。感谢主办方的邀请,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圆桌会议。听了很多大咖的演讲非常受启发,我就主持人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见解。
我们今天说的话题平衡保供与能源转型本质问题或者核心问题还是经济性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分布式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美国的军方最早做分布式电源,就是为了保证供电安全性,军队对供电的安全可靠要求非常高,这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为什么是军方做?因为军方可以不计代价,如果不考虑成本,分布式电源用来保供、保安全是最好的一种解决方案。
我们研究国外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在研究西班牙、德国的时候会发现他们风光装机的规模和灵活电源、天然气、抽蓄这些规模基本相当。如果我们不计代价,风光的装机规模和灵活电源的规模做到1:1,我们就可以保证既不弃电,又能让清洁能源利用的量最大,能够平衡能源转型和保供。这里有一个核心的问题,这样的1:1,相当于满足1万千瓦的符合配两万的装机,我们的社会能不能承受这么高的供电成本?我感觉核心是不是这个问题。
另外我也认为,分布式电源确实是非常好的东西,从国外发展看,分布式电源靠近用户侧,不需要新增输电的投资,但是这些前提都是建立在渗透率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地区全是分布式,我们说分布式不需要新增,不进行电网改造,能够解决就地利用的问题就不存在。提到中国分布式,到今年年底,今年的分布式光伏大家知道非常火,预计全年新增分布式光伏的装机可以超过5000万,当前的问题应该是优化布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尽可能在渗透率相对比较低的时候,利用现有的输变电或者变压器现有的容量装足,能用尽用,这样会发挥分布式电源又便宜又可以解决问题这样的优势。
到了一定规模之后,比如说我们还要继续发展,还有一个数不知道对不对,在座有很多国外的专家。我们研究分布式电源很多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像美国,像德国,美国是天然气便宜,资源又多,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美国天然气分布式利用规模没有想象得那么大,德国的分布式技术、成本是领先的,为什么没有做到不受限制,我们想分布式电源应该有一个规模效应,分布式电源最大的优势就是靠近负荷侧,不新增投资,最大的劣势是没有规模效应,这是我们中国做分布式面临的两难,做分布式要求小,小了又没有效益,我们认为平衡好关系,再生规划布局上优先利用电网条件相对好,渗透率比较低,变压器容量相对比较富裕的地方,以最低的成本把分布式电源用好,具备条件之后,如果将来新能源的成本能够降得更低,储能技术发展得更快,我们对电价的承受能力更高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大规模或者局部对一些电网尤其是变压器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现在根据情况,不同地方不一样,有必要涉及到农村农业的问题,该改的还要改,确实会带来整个供能成本的增加。
虚拟电厂现在非常热,虚拟电厂给我们非常好的概念,我们说以前分布式电源、新能源也好都是从大电网、大系统里面索取灵活性资源,虚拟电厂不一样,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更好地统筹用户和分布式的关系,不仅不占用电网的灵活资源,反而会根据电力市场提供灵活性,我们说这就是分布式电源最高级的应用形态。
谢谢主持人,这是我的一点理解。
主持人 杨雷:谢谢李所长,你提供系统的视角非常好。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我的老朋友涂建军先生,他们在上周的时候发布《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协调发展——德国实践的政策启示》这样一本非常好的报告,我也参加了发布会,觉得有非常详实的内容和建议,正好说到了德国的经验如何能够启发我们怎么把分布式能源做好,我们很期待你的分享。
涂建军:谢谢主持人。我们在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上个月月底发布了一本关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前景展望报告,首先谈一谈背景。因为当前全球出现多重危机,我们知道2019年12月在国内首先迎来新冠疫情的暴发,之后我们面临着气候危机,到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全球能源市场的冲击波,今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全球能源市场的冲击波变成了欧洲能源危机,欧洲能源危机发散到全球。
在多重危机大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又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大家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我个人觉得基于中国国情的新型电力系统我个人理解是这样的,一个是清洁化的发展,我们的电力系统是煤电独大的系统,在气候危机倒逼,在“双碳”目标的倒逼下必然需要更加清洁化,不仅仅是空气污染治理的需求,还是二氧化碳减排的需求。
刚才很多专家提到了,我们这个系统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不仅仅是为了技术创新的驱动,是因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模式需要发生改变,中国在传统电力系统模式下,我们大规模的发电,特高压大规模的输电,大规模利用这种模式在中国超大型的全球电力系统下面已经做到极致。但是万事万物在极端太久之后会面临一个挑战,在未来我认为它的电力系统在刚刚大发大输大用的模式下会融入更多分布式发展的一个趋势。
分布式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在多重危机背景下要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说到当前的能源供应安全的挑战我特别想强调一点,我们现在是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讨论能源安全问题,现在经常动辄就说能源安全是能源转型“双碳”目标的基础,这句话我个人认为是似是而非的。为什么?这相当于我们说人身安全问题是一切的基础,这句话说得也很对。现在很多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讨论有极强的阶段性。睡觉的时候屋里着火了,这个时候不顾一切保命是没错的,但是逃脱火灾现场之后有没有穿着衣服跑出去成了更重要的问题。
在疫情期间出门带手机不重要吗?危机一旦结束之后,哪些国家在能源危机期间裸奔,马上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讨论能源安全问题一定要有相对平衡的思路。从这个角度讲,我所在的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我们具有德国的背景,我们分析了德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特点以及对中国的启示。德国分布式能源发展是符合国情的,德国海上风电,包括分布式能源发展在北海那块比较强,南方有大量的负荷中心,但是在德国电网大规模的建设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新建大规模的传输线比较困难,在这样的国情下制度更有利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因为基于本国的国情,发展分布式能源,我们也需要看到德国不因为它的分布式,它的体制适合分布式能源发展,就只发展分布式能源,包括集中式的发展也没有荒废,但是要有适合的比例。我们说学习欧洲经验,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学习德国的经验,一方面了解清楚为什么别人按照这样的比例发展,也是基于他们的国情。现在这个阶段德国可再生能源的一些发展也有一些地方在向中国学习。
我们在能源危机的体制下,中国这么一个从计划经济走来的国家,因为我们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非常强,非常有力,在这样的国情下,我们要更多把能够市场化的东西尽量市场化,我们学习德国的经验,学习欧洲的经验,学习更加市场化的东西,学习分布式的东西。德国看中国的经验,实际上要看能不能像中国这样更好地发展它的电网,从这个角度大家是互相学习的,不是说拿着德国的经验去说明为什么我们分布式可以不发展,恰恰相反,因为德国所处的阶段它的这种国情,我们能在技术上,机制上,包括集团的建设上,包括很多新的技术创新,甚至用区块链的技术解决自动化调度的问题,尤其在电网传输、分布式传输、调度这块,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另外快速回应刚才一点关于煤电灵活性的问题。煤电灵活性未来肯定是一个方向,如果我们真的把煤电定义为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新能源提供灵活性,提供备用的时候,和CCUS是不兼容的,CCUS的发展基于煤电基本上作为基荷运行的,当到了提供灵活性的时候,煤电再叠加CCUS在经济上,实用上没有任何的可行性,这一点我们需要注意。我就分享这些。
主持人 杨雷:谢谢。能源安全和能源应急这个事还是有点不一样的,把应急的一些事当成长期化的举措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感谢四位嘉宾精彩的分享。
再继续问下一个问题,黄主任是西北电力局的局长,对传统模式下如何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有很多实际的感受,在当今的模式下如何更好地适应分布式能源发展提一个建议,或者意见。
黄少中:能源安全和能源经济和能源低碳很多人谈了不可能三角,刚才我注意到吴局长谈了这个问题,今年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谈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的。还是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政策目标有所侧重,比如说电力短缺的时候,还是保供,保证安全供应是首要的任务,相对于平缓的时候加快低碳转型,构建新能源系统,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一个首要任务。在两个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经济性,如果经济性没有,从企业来说,从行业来说没有前途和出路,但是三者的矛盾是存在的,要看怎么妥善地处理这个关系。
主持人 杨雷:谢谢黄主任,您说到不可能三角我觉得很重要,多次被专家应用,我们看过去的光伏又贵,又不稳定,只是绿色,它现在变得又便宜,又绿色,不稳定,会不会将来能稳定,氢能很稳定。
黄少中:现在又不经济。
主持人 杨雷:有一点会不会不经济,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这个问题给张凯,你对宏观问题有很多的分析,听听你的想法。
张凯:谢谢您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从两个视角去看,一个是现在电力系统本身的视角去看,解决当下部分地区电力保供的问题,本身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应该是从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多维度考虑,除了这些维度我们还要考虑时间维度,像刚才涂建军先生说的,我们有的时候长期去看现有的投资应该投向哪里,对于长期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和中国能源体系高质量的发展是更有价值的。避免通过新建煤电这种看起来短期来说比较省事的一种方式去解决当下的问题。
第二个视角,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我们现有的这些有限的社会资本应该流向和中国的一些战略发展目标有更强协同效应的领域,比如说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把能源体系里的投资去投在分布式能源这个体系里面是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如果流向新建煤电,很难看到不同大战略间的耦合效应,谢谢。
主持人 杨雷:谢谢张凯。刚才吴局长提到很有意思的话,现在能源体系的基本单元就是分布式分能源,也会涉及到微电网,跟这个关系很大。问一下李琼慧所长,从电网角度或者从微电网的建设和分布式能源的协同发展上,您觉得提哪一个重要的方面和电网的关系更加顺畅一些?分布式能源给电网提供了一些服务,应该付费,如何从支持的角度理顺这个关系,谈谈您的看法。
李琼慧:微电网应该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从电网讲,国家能源局监管司出了一个关于电网互联,这里面明确把大电网和微电网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电网之间的连接,所以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微电网应该是我们整个大的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网讲,因为要处理好关系,关键是有规范的技术、标准和界面,从时间上讲不一定来得及,我们鼓励大胆创新,在能源局的四点示范项目的支持下,与电网开展合作,现在电网态度是积极的,大家也认识到未来微电网一定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这种有意义的创新,在中国发展分布式微电网。在中国广大的农村用大电网供电是不经济的,一定需要分布式微电网满足中国的地域辽阔,有一些能量密度比较低、用电密度比较低的地区需要微电网。
规范相关的并网标准,国家能出台,有一些像输配电价的考虑,是比较好的解决方式,我们认为这些不应该成为未来微电网发展的障碍,谢谢。
主持人 杨雷:最后一个问题给涂建军涂总,您对政策的研究深入很多,简要提一个建议,对我们分布式能源体制机制或者政策方面最关键做好的一些事,刚才很多发言嘉宾涉及到了一些,我想听听您的分享。
涂建军: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当前我们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我们经常在找技术性的解决方案,比如说系统灵活性方面,尤其是火电灵活性改造,原来包括我们在国际能源署工作的时候和国内有很多的研讨,我在博众智合工作的时候发现德国、美国,我们有很多的探讨,不完全是技术上的问题,甚至是核电问题,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法国,核电灵活性问题也都解决了,体制如何进一步改革?这是超越了能源体系范畴的事,是它的困难之所在。
无论如何,未来整个能源系统因为对国民经济非常重要,我们对于这个系统里面对于整个国企在里面如何定位,这是第一个维度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好。
第二个维度的问题,在我们当前体制下由于“双碳”目标的倒逼,各个能源企业,尤其是煤炭重资产的能源企业面临着一个转型,而且不仅仅是煤炭重资产,油气重资产的企业未来也要面临转型,我们的企业转型下一步怎么走?
所以电改国内经历了好几轮,为什么现在业内人士提起虽然取得了效果,但是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很多体制上的问题,当中国走出疫情之后,需要发展经济新动能,需要经济尽快反弹之后,可以释放中国经济活力最大的点,怎么把桎梏电力系统的体制性的这些障碍,把桎梏我们能源行业转型的障碍祛除掉,不是在发改委的层面,不是在能源局的层面,这个层面还解决不了,要在更高的层面祛除桎梏和障碍,是中国最高决策层需要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靠能源行业本身可能释放不出这些活力,我就说这些。
主持人 杨雷:谢谢。我也认真学习了二十大的报告,提出了深化能源革命需高举能源革命的大旗,把新能源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引擎,不光是保供的问题,本身就是发展的增长点,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让我们期待的,也期待我们的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化,我们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环境更好,能够让这个行业创造出更大的活力和增长的潜力、新动能。
因为时间关系,有很多问题还想再问,后面还有很精彩的内容,专委会要发布中国分布式能源项目数据库采集系统,还要发布中国分布式能源行业发展研究2022的报告,我们的圆桌论坛到此结束,下面把主持角色给张葵叶,谢谢大家。
会上,来自利星行能源昆山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的总经理程永平做了主题为《双碳时代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及业务创新探讨》的报告。 [详细]
会上,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胜做了主题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基于川渝今夏电荒的若干思考》的报告。 [详细]
会上,卡特彼勒电力事业部资深行业经理于永堂做了主题为《分布式发电技术与应用的国际经验与实践》的报告。 [详细]
会上,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张大伟主任做了主题为《大变革下开新篇:从低碳向零碳转型》的报告。 [详细]
会上,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做了主题为《新型能源体系和分布式能源的价值》的报告。 [详细]
会上,山东省多能互补产业技术研究院副董事长綦安训做了主题为《构建数智时代能源数字双碳产业生态圈》的报告。 [详细]
会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做了主题为《“热泵+”,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热供冷系统及应用》的报告。 [详细]
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杨旭东做了主题为《农村建筑碳中和愿景目标与分布式供能技术路径探讨》的报告。 [详细]
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做了主题为《农村分布式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报告。 [详细]
会上,水利水电规划总院国际部主任姜昊做了主题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机遇和挑战》的报告。 [详细]
会上,中国能源研究学会配售电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俊宏做了主题为《新型城市配电网绿色发展趋势与典型业态》的报告。 [详细]
对话嘉宾:
吴俊宏, 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中心主任;
彭澎,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
刘雨菁, 落基山研究所中国电力部门总监;
王阳, 国家气候中国高级工程师;
主持人 高雨禾:各位线上的行业同仁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圆桌讨论环节,我是本次环节的主持人高雨禾,来自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组。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非常有幸的邀请到4位重量级的嘉宾,也是我们行业的专家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分别是来自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中心主任吴俊宏;来自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来自落基山研究所中国电力部门总监刘雨菁;来自国家气候中国高级工程师王阳博士;
我们今天的第一个问题请教一下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研究中心的吴主任,我们知道今年1月初由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和乡村振兴发展局联合印发了《加快农村能源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其中特别提到发展隔墙售电的模式,我们知道早在2017年发改委和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2021年山东、浙江先后发布了文件鼓励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就近开发利用以及它的市场化交易。
我们想请教您的是,您看来目前隔墙售电实际的进展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如何去突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交易的障碍,未来我们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可以更好的促进分布式电力参与交易的市场呢?
吴俊宏:谢谢。这个问题的确是我们行业非常关注的事,是很多人平时问我的事。我们这边的确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对于之前好多示范项目的调研,总体讲开展情况不乐观,少数项目在实际运行。这里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我简单说一下。
第一个问题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们做分布式发电交易里面和我们整个电力交易价格输配电价的问题,我们做任何一个交易都绕不开输配电价,之所以做分布式发电交易,希望在输配电价这块通过就近交易的模式减少输配电价的支付,这是我们想做这个事情的初衷。这个初衷和一定事情有抵触,和我们实行输配电价有一定的抵触,我们做任何一笔电力交易,大家不会因为电厂在我隔壁我的输配电价变少了,但是分布式发电交易希望做到这一点,很关键的是分布式发电交易如果能做,能够健康的发展,我国的输配电价体系是不是做优化,这是很关键的。在这个情况下分布式交易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和我们整个电力市场机制的衔接以及公平公正的问题,这几年国内的电力市场比2017年提出分布式发电交易的时候进步很多了,很多省有比较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了,有些省份甚至进入到了现货市场交易。这个时候我们分布式发电交易作为其中一种交易品种,和上述的交易进行很好的衔接,这是很多省份,很多地方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这个实际问题下面,也会涉及到公平公正的问题。我们在搞电力市场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平公正的原则,所有的市场主体都是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参与到市场。
分布式发电交易如果这个业态发展的好,毫无疑问是最主要的原则。这个原则怎么实施,有一些困难,我举个例子,2017年的时候我看到国家能源局出的关于支持分布式发电交易的示范项目的时候,文件里面关于电力平衡有一句话希望调度机构做这个平衡机制,我当时觉得这一点和我们整个电力市场化的平衡是有那么一点冲突的,我们希望通过市场的行为做平衡,而不是用电网平衡!电网平衡会增加电网的压力,这种成本会反映到整个社会去的,不是电网公司承担,是整个社会承担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到底我们这种公平公正,分布式发电交易和其他交易衔接面临最关键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来分布式发电交易如果我们要很好的发展它,让行业健康,上述的两点必须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个是输配电价体系的问题,二是怎么融入当地电力系统更加公平公正参与的问题。
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 高雨禾:谢谢吴主任的分享,帮我们深刻阐述了隔墙售电的底层逻辑指出了两大隔墙售电的难点,我们更加期待真正有效的,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交易的电力市场早日发挥作用。
下面一个问题请教一下中国新能源电力联盟投融资的彭老师,彭老师我们知道,从全国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发电的发展情况来看,请您分享一下您的观察,今年我们的发展趋势和情况有没有什么新的亮点?投融资和商业模式目前面临怎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我们还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政策激励或者市场手段去解决当下的问题呢?
彭澎:我们把最新观察到整个市场的变化跟大家介绍一下,特别是今年的变化是比较大的。今年变化最大的是工商业的市场,在去年李琼慧老师有介绍,我们工商业在去年占比14%,在整个新增的装机比例中,今年工商业差不多增长到了35%左右,在新增装机的占比中有翻番的增长,这个在全年装机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它的增长绝对数是非常高的。我们认为一个是在3060大的方针指导下越来越多的用电户他们能够接受分布式的安装了,在过去分布式主要的安装难度还是集中在业主那边的阻力,业主不太愿意动屋顶,节省点钱也不觉得划算。
今年的情况电费支出的增长非常的明显,另外业主在双碳的压力下也有更大的意愿用更多绿色的电力,这是工商业这部分。户用一个典型的特征是户用装机主要的省份从山东蔓延到了河南和河北,今年装机前两名一个是河南,第二名是河北,第三名是山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核心问题是山东针对户用的接入能力进入到瓶颈期,这一个村庄有1000户村民,这个村民的变压器接入200户村民的屋顶光伏,现在装满了没有能力的,这个导致山东今年它的分布式户用装机不如前两名很重要的原因。
河南、河北的问题是他们也是北方的省份,尤其是和山东各方面市场环境,地域文化比较接近,所以大家在大力的推河南河北两个市场,这是户用的特色。我们说一下融资,一个是针对分布式工商业的融资出现了两种分化的局面,主要是基于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原来第三方投资,我是一个民营的投资企业也好,还是国有企业也好,我去投资一个屋顶,给别人打折供电,这是传统的工商业开发模式,大家还有一些过去的像融资租赁正常的提供融资服务。最具有创新性我们叫业主自投。很多工商业业主算算电费打折的幅度和整体电站回报率,现在业主自投的意愿非常强,浙江是目前工商业分布式装机第一大省,已经有50%新增的屋顶分布式都是业主自投了,我们和业主沟通了这方面的背景,业主表示如果不计算打折,他们整体的项目觉得5-6年回本是很有希望的。他觉得这个项目不错。
另外一个因素这个市场的专业化支持团队,或者专业化的服务成长起来了,原来安装一个电站,如果不是专业投资人找队伍很难,现在有专业化的投资团队,降低了前期投资的门槛,这是工商业的部分。户用在河南、河北以租赁屋顶为主,租农户的屋顶并不是以农户的信用做贷款,在之前有一些以用户信用为贷款的项目出了一些问题,新闻媒体报道比较多,农户是自己用个人信用贷,或者消费贷的名义借出来的,如果电站发电量不达预期,要自己贴钱的,农户就不愿意。以河南、河北这两个地区看,每块光伏板给农民一年多少钱,但是农户是不承担任何风险的,这种模式现在比较多。
基于农村薄弱的电网基本条件,后面很多户用有可能都会通过集中汇流的模式开发,是一个地面电站,拆散了分布在农户的屋顶上,集中汇流之后通过自建并入到电网。
我就这两个市场补充这些。
主持人 高雨禾:非常感谢彭老师的分享。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的角度,尤其是户用和工商业的一些发展变化,并结合重点省份的情况给我们带来行业的一线观察,帮助我们把握最新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行业的攻坚克难解决了攻坚之道。
下面问题请教一下落基山研究所的刘总监,关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助力城市的低碳转型和零碳乡村的建设中您认为将发挥怎样独特的作用,又给我们的省市带来什么样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和价值,展望未来我们如何构建一个政府发电企业,电网和用户侧这样的一个多方共赢的大环境,进一步助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刘雨菁:谢谢。这个问题比较宏观,我来尝试回答一下。
首先我们会怎么样创造这个效益,乡村振兴是落基山研究所这两年高度关注的方向之一,我们下周会发布一份关于乡村振兴,特别是碳中和公平转型的一份报告。一个大背景,分布式对于中国零碳转型,特别是电力行业的零碳转型之前的作用我们觉得多少有一点被低估了,无论从供电的供应可靠度还是低损耗的角度来说,电源开发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存在一条胡焕庸线,基本上我们的资源在线的西边,但是我们的需求在线的东边。
过去几十年中国基本上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长距离的输电的系统,接下来整个电力系统怎么转型这条路怎么走,我们认为不可能抛弃原来的路线,一方面确实需要一定程度上进行资源的转移,另一方面我们已经投进了很多的资产,既有资产怎么进一步提高利用率,是我们必要的手段。与此同时,在我们中东部地区分布式的潜力至少在过去,在政策层面很长一段时间相对来说是被低估的,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往往是市场上的反映。在全球非常多的国家,不仅是中国我们有观察到发展本地的清洁能源对当地的经济效益是比较显著的,主要是通过税收贡献和带动就业,对于光伏来说会带动当地的制造业发展。
特别是分布式电源和集中式电源不同,在发电资产存续期间需要比较多的本地运维支持,在这方面就业带动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在山东和山西做过2030年低碳转型的研究,我们和当地的政府,电力用户和电力系统沟通的时候我们发现,大力发展分布式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多赢的选择。
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我们怎么维持多赢的局面,真正实现多赢的事情。我觉得是有三个方面是“十四五”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三个方向。
第一,行业规范进一步提高。
第二,自用比例进一步提高。
第三,收益的清晰度。这是寿命很长的资产,这个资产未来收益的清晰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们认为中短期内至少做到这三点才能维持多赢的局面。第一点行业规范高之前的讨论多少提到,分布式能源项目,特别是光伏和储能是分散性很高,专业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信息对称性比较差的一个行业。用户对能源行业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包括彭澎提到,大家有一点抗拒,因为你的收益不是特别的明显,好像这件事情特别的麻烦,又不是特别懂的事情。这又是一个20年以上买卖。
初始投资,一大笔钱下去之后,资产的质量包括收益水平远不如预期的案例在过去几年是比比皆是的。从2018年分布式光伏提速发展到现在有5年了,无论是并网,建筑施工,还是运维方面还有很大的行业规范的空间。
第二点,自用比例进一步提高。之前嘉宾也有提到,特别是针对农村户用的场景我们提的这一点。农村户用特别是分布式光伏的场景存在供给潜力很大,目前电力需求比较小,发电能力很强,特别是北方地区通常山东那边很多时候都是10千瓦以上的项目,但是农村的用电量是很少的。与此同时未来零碳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大力的电气化,所以我们认为在零碳乡村发展的这条路上,我们也需要提多能互补的概念,不仅仅看到分布式电源的发展,也要看到冷和热打包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华中和华东地区,随着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大家一直在喊解决江浙沪供热的问题,在华东,华中地区在夏季有很明显的制冷需求,在冬季有很强的供暖需求。
未来进一步推高这两个季度这些地区的用电的负荷,尖峰负荷的爬升速度比我们全年用电量的爬升速度快非常多。我们单位昨天也发了一份关于长三角地区供暖的零碳转型的报告,我们公众号可以看到,我们初步的预测2030年前长三角的供暖需求实现40%的增长,这40%的增长都得靠电实现,如果是这样,按目前电网规划的方式大概率通过上煤电保障这个尖峰时段电力供给的可靠性的。
如果是这样的发展,和我们现在双碳的大方向是不太符合的,我们为了这些尖端的小时上火电的资产,但是这些资产的利用率不会提高,后续会不会出现搁浅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分散式的电源配合当地电气化的制冷和制暖的方式一起来发展,可以大幅减少对新建煤电的需求的。
最后收益清晰的问题。我们这几年一直陆陆续续,包括企业找我们交流,或者找我们咨询的一些话题都是想看看未来20年这些分布式资产的收益率到底怎么样。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和我们现在国家正在推行的电改有关系,总的来说电价制定游戏规则在改变,所以大家有一点看不清楚这个账以后怎么算。未来的现金流是否稳定,是否可预测,或者不稳定至少是可预测,对于投资者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认为接下来,特别是分布式的发展从政策推动转到市场推动之后,怎么样去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非国企投资者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分享这些。
主持人 高雨禾:非常感谢刘总监。包括您提到了三个方面提升,从行业规范,自用比例和收益清晰度必须提高,让我们清晰的了解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不仅仅是城市也好,或者助力零碳乡村建设的助推器,更重要是拉动绿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们也期待落基山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给我们一些更多的思考。
下一个问题请教一下王阳老师,“十四五”期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我们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我国自身风光资源禀赋的特点来说,城市和乡村风光利用的潜力和未来应有前景在哪里,给我们谈谈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乡村和城市分布可再生能源。
王阳:谢谢主持人,感谢您的提问。
我们知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对于支撑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实现能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国家风光资源开发条件也在不断的下探,目前对于全国大多数地区而言风光资源本身不是开发的一个约束。在当前技术水平下,风资源的开发边界条件下探到4.5米每秒,意味着全国2/3的国土面积都可以干风电。
对于光伏而言,除了四川盆地少数光照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可以干光伏。前面讲风光资源开发的主要限制因子不是风光资源自身的禀赋了,变成了土地资源,当地如果开发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土地能不能被拿来利用。我们中心今年年初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风速辐射,地形,土地利用和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区等诸多限制因子之后,同时结合最新的风机机型,我们知道资源的开发量和风机的机型和光伏组件的参数密切相关,我们评估得到的结果是国家中南部19个省100米高度分散式的风电技术开发量可以达到接近30亿千瓦,分布式光伏的技术开发量37亿千瓦。
这个量我们相信随着未来风电资源利用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它的可开发的资源量进一步的增加。在政策层面,前一段时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的司长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将锚定双碳目标,大力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实施院落空地,田间地头推进风电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的沐光行动。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我们国家中东南部省份的电价比较高,在这些省份开发分散式的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回报率相当不错,这方面刚刚彭总有一些介绍。据我们了解,一个普通农户投资一个户用电站大约5-6年可以回本,年化收益率10%左右,风能协会的秘书长他们做过一些测算,如果以风速较低的河南省为例,100米高度的风速6米每秒,安装两台5兆瓦的风机,保守计算年发电量超过2500万千瓦时,如果按照当地煤电的上网电价算,年发展收益超过900万千瓦,年平均利润超过300万元。考虑到河南风资源禀赋的条件在全国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这个测算适合全国大部分的地区。
我就说这些。
主持人 高雨禾:谢谢王老师的精彩解读,让我们深刻理解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资源禀赋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利用好土地,土地利用的问题,包括您提到了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的开发资源量的数字,包括10%的资源回报率,也让我们行业内备受鼓舞。河南的案例2500千瓦时和年均利润300万,让我们摸清家底的同时,让我们知道如何更大限度的去发挥我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价值,感谢您的分享。
接下来把问题再聚焦市场和发展模式层面,还是请教一下吴主任,您刚才提到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隔墙售电,我们想知道除了隔墙售电的模式之外,还有哪些模式能够真正帮助分布式电力实现就地经济,高效的消纳,目前这些模式还存在着哪些障碍和困难需要我们解决?
吴俊宏:实际上分布式电源要得到高质量更好的发展,大家一直都想做隔墙售电,但是隔墙售电这个事是大家之前把目光关注到分布式发电交易,一直讨论这里面能不能做,哪些问题存在。实际上还有其他的路径也是可以解决这个事情的,我刚才分析为什么分布式发电有一些障碍的问题,整个输配电价体系不能很好的支持分布式发电交易,除非有相应的优化提升,甚至针对分布式发电交易提出自己的体系,这个还需要一些工作要做,目前还没有看到。包括市场机制的公平公正性,分布式发电交易怎么和外部公平公正。
在这两个问题情况下我们已经有很好的解决思路在这里了,我刚才谈到源网荷储一体化,公共电网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咱们的虚拟电厂或者分布式发电交易都是里面的重要内容。但是有另外的模式,我们这个网的主体已经发生改变了,比如说微电网以及没有谈到的增量配电网。我们完全可以构建一个电网主体,以微电网的模式或者增量配电网的模式构建主体,在这个网里的分布式电源实现我们隔墙售电消纳,从政策上是没有障碍的。
我不是说国家鼓励微电网和增量配电网,而是从输配电价体系讲,因为涉及到另外的网,不光是微电网还是增量配电网,在内部交易的输配电体系以及整个市场里面交易的输配电体系是不冲突的,就应该只去做自己内部电网交易的输配电价,从整个的政策逻辑,政策基础上是通畅的,没有问题的。
包括公平公正的问题,对于微电网来讲,大家希望微电网作为整体单元功率可控,可调的作用,微电网从技术的要求上讲也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之所以发展微电网,希望这个项目在功率上做到和外部市场的可调节,从这一点上讲具备了刚才我谈到的解决我们在参与市场里面公平公正的方案,还能够更好的帮助在内部的交易之后在微电网在交易体系里面给电力系统做更好的支撑。
简单说以前我们分布式发电交易在考虑辅助服务的时候是吃亏的,应该承担更多的成本,我们以微电网的方式做这个的时候,辅助成本是有优势的,项目还是能够赚钱的。增量配电网也是一样的,虽然增量配电网和微电网有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区别,但是发展理念可以是一样的,我们在另外局域的配电网进行交易,不用考虑外部电网的输配电价,同时通过一体化的模式和外部电网做好统一的调度之后,也可以解决市场机制交易的问题。
这两个路径很好的能够解决我们隔墙售电的问题,而且有政策理论基础的。这两条路径现在还有哪些障碍性的问题?我刚才说的微电网和增量配电网是很顺利的,可以做了。我们以增量配电网为例,国家搞了前5批之后,把管理权限下发各个省,地方自己管了,在这样的条件下由于之前的很多项目没有那么顺,很多地方在这块动作没有那么大,是比较放缓的,这是第一个障碍。地方对于增量配电网的支持程度。
从我们中央各部委发的相关文件看,包括“十四五”用电规划文件看,关于增量配电网的发展都是用“进一步放开,进一步鼓励”的字眼来强调的,所以这个障碍我觉得各个地方应该都总结经验,总结之前的经验,看看怎么样的模式支持这类业态,支持这类业态发展之后,以分布式电源为核心帮助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经济安全的体系,才能更好的建设起来。
另外是微电网,微电网相比于增量配电网具有优势和劣势。它的劣势目前国家搞的试点示范项目不及增量配电网那么多,但是微电网是我们国家鼓励的形式,优势就是微电网自己的形态可以更加灵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再发展微电网,我们的障碍会少很多,也是针对增量配电业务的补充。
我就说这些。
主持人 高雨禾:感谢吴主任的解读,为我们指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输配电价体系的问题,市场机制公平公正性的问题,帮我们厘清逻辑的同时也打开了思路,提的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一个做增量配电网,另外发挥微电网的作用,这两条路径目前存在一些障碍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突破,我们希望未来探索更多有效的模式去突进分布式电力实现就地高效,经济的消纳。
接下来请教一下彭老师,我们提到分布式光伏助力乡村振兴这个话题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整县光伏的推进。2021年能源局正式印发《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名单》以来,各省进行着轰轰烈烈整县项目,我们知道一些地方的分布式光伏的项目竞争是如火如荼的,从产业高质量的发展角度出发,您认为我们未来如何去保障分布式公平准入的原则。
彭澎:谢谢。针对这个问题在整县政策发布之后也争论很长时间,政策一发布,很多县一级的政府把整县的分布式当成地面电站管理了,希望用整县分布式的开发权换一些额外的收益,比如说给县里捐助学校,或者带产业,这是完全本末倒置的做法。
因为分布式由于它是分布在别人资产上的,附着在别人的固定资产上,就是房屋。政府拥有的话语权是比较小的,导致整县767个试点,但一年多了,看看落地的做的比较好的没有几个。最近国家能源局,包括还有其他相关的部委刚刚完成了整县落实情况的摸底调查,还是发现有一些县,比如说这个县和企业签了,不允许其他人在这个县开发分布式了,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
在今年年初还是有一些县不给民营的投资人备案,这种情况零星的出现。经过博弈之后,我们觉得现在情况已经有改善。指望央企做户用是不现实的,央企没有人力,物力和村里做基础性的工作,还是民营企业承担了这个任务。在农村能源这方面我们需要政府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国企,民企享受同等的投资机会,并不是整县签给一个投资企业了,不允许其他人在这块做电站,分布式的开发。
如果这个原则能够落实,我们预计明年分布式的市场还是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的。特别是像户用这块,今年户用和工商业顶着组件2块钱的价格安装,明年组件下降1.8块,甚至更低,包括户用会蔓延到江西,湖北这些省份。
我就补充这些。
主持人 高雨禾:非常感谢彭老师从行业的角度出发,为我们阐述了公平准入原则的重要性,包括您提到的目前在整县战略推进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也期待更好的公平准入的原则能够保证我们市场公平的竞争,尤其是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可以获得与国企和央企同等竞争的机会,尤其做更多户用的机会,同时期待明年的户用有一个大的增长,能够覆盖更多的省份去共同助力我们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下面的问题请教一下落基山研究所的刘总监,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您认为对分布式的资产价值会不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或者影响?尤其对电源储能分布式资产,是否意味着有一些新的投资机会呢?
刘雨菁:这个问题可能和乡村的资产关系暂时没有那么大,现在主要受电改影响比较大的分布式资产还是城镇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也捎带着储能的资产,主要还是看城镇工商业的场景比较多,至少未来“十四五”之内这个影响还是不会波及到乡村可再生的项目。
我刚才多少提到最后说的资产收益的可预测性高不高的问题,这个和电改是息息相关的。为什么在中国这个问题变得比较复杂?某种程度上因为大家可以看一些所谓比较成熟的电力市场,美国的一些州,澳大利亚,欧洲的一些国家,他们的顺序是先把电力市场改革了,才迎来了可再生比较蓬勃的发展,虽然他们原来的市场规则和现在高比例可再生渗透率的电力系统有一些不匹配的地方,至少大的规则已经定了,后来再来做一些修补。
中国的情况在于电改这个事情和可再生大规模发展的这个事情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某种程度上等于我们规则还没有,但是运动员先跑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跑着不知道路在哪,不知道下一个分岔路口是什么,会面临非常多的问题。所以在中国想要预测未来的电价是非常困难的一个问题,除了电力价格机制本身没有确定之外,很多电力体制大的问题,包括交叉补贴要不要做,接受不接受电价的上涨,我们接受的范围有多高,很多宏观的问题没有定论。
这些宏观问题不定论,电价怎么改,怎么变不太有定论,这个事情变得非常难。抛开所有这些,我们回归最根本的电力系统本身的物理特性,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比较确定的趋势。我们回顾一下分布式资产过去通过什么样的动力发展的,2018年之前基本上补贴,2018年之前分布式不是特别的吃香,大家还是比较喜欢做地面电站。
2018年之后地面电站的补贴大幅度下来了,分布式的补贴保留一些,而且这个时候分布式的经济性起来了,2018-2020年之间是补贴和市场双轮驱动的格局,2020年之后没有太多补贴,纯粹是经济性在支撑。
为什么分布式的经济性会强?背后最重要的逻辑是对标是零售电价,不是批发电价,总的来说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几年可以回本的项目,也是因为所处的地段,特别是工商业的电价是比较高的。在电改的背景下,未来我们的电价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我们某些省份已经看到一些趋势的,我可以拿山东,山西,好几个已经开了现货的省份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随着光伏的装机比例越来越高,白天时段的光伏发电是越来越多的,会拉低整个批发现货市场日间的价格。
批发市场里面的现货市场价格低,传导下去批发市场里面中长期的价格也会慢慢的越来越低,最后必然传导零售侧,到了零售侧,以前白天高峰的时段慢慢调成频段,甚至以后光伏的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可能会变成谷段,这个趋势我们觉得是不可逆的。在不同的省份发展的节奏不一样,有些省份快一点,有些省份慢一点,我们认为光伏发电时段未来电价会变低,未来是一个常态。
是否意味着光伏资产不可以投资了呢?也不是的。一方面批发市场电价的再怎么低,但是分布式光伏主要对标的还是零售的电价,里面包含过网费的,总体来说不会低到像几分钱,一毛钱这样的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力市场发展的进一步成熟,我们认为光伏的商业模式是可以变得更加灵活,整个资产的打包是可以变得更加的聪明的,刚刚吴主任讲的非常多,包括像隔墙售电,虚拟电厂这些模式,这些模式背后都有两个主要的支撑手段,一个是我们的储能成本变得非常低,我们的光伏才能变得更加的聪明。我的市场规则允许我这么做,而且这么做的时候一定程度上是有利可图的,这个事情自然会铺开。
这些东西都打开之后,光伏发电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去寻找议价最高的交易时间和交易方。这一点内容比较多,刚刚吴主任也说了,我今天不赘述了,这个也是我们团队接下来的研究重点,希望大家会后一起来讨论。
主持人 高雨禾:谢谢刘总监的精彩分享。您刚才提到的包括“十四五”工商业的机遇,还有未来随着电改和市场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更好的分布式光伏的收益性,我们也期待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未来有更多投资的蓝海值得我们挖掘。
接下来问题请教一下国家气候中心的王老师,我们都知道可再生能源有它自己的波动性和间歇性,是与电网需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这是成为我们业内有一点头疼的问题。我们知道基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下,气象服务变得尤为重要,您能不能同气象服务的角度为我们谈一谈它将如何在助力风光资源的评估预测,尤其对未来极端天气的预警和促进新能源入市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王阳:谢谢主持人提问。这个问题还是挺大的,我昨天稍微准备了一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这样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相比还是有很多明显的特征,比如说它的空间比较分散,体量比较小,对于资源评估的时空分辨率的要求和精度的要求比集中式要高。比如说分散式风电往往装几台机组,如果我们采用中尺度的气象数据,无论是9公里的网格也好,还是3公里的网格也好,它都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另一方面开发规模较小,如果选择它不太划算,这样我们可能会需要选择激光雷达测风,加一个尺度耦合的模型,来模拟每个机位点的风间情况。
对于光伏资源的评估而言,在城市和农村的屋顶来安装光伏,除了考虑光资源本身的情况,需要考虑屋顶的朝向,倾角,周围有没有遮挡等因素。还有针对这些小的分布式电厂和电站,大数据的技术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分析打算建的风电厂和光伏电站它的周围是否已经有,已经建设完的风电厂和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的数据,我们可以用周围的这些场站数据评估当前点位的风光资源情况。
对于分散式或者分布式风光资源预测来说,怎么精准的预测数以万计的分散式的风光资源的情况是非常困难的,现阶段新能源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测产品空间分辨率大多是公里级别的,或者10公里级别的,很难给出某一个分布式风电厂或者光伏延展小时级别和分钟级别的处理。如果要做这个事情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
在新能源入市的背景下,对风光资源预测的要求更高,之前我们固定电价模式,现在资源的预测精准度和项目的收益直接挂钩了,前两天一位领导提了未来新能能源预测的准确率提高一分,创造的价值增加10分,在碳中和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诸多技术中,很多国际和国内的顶级专家也认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预测技术,大的方面是气象的预测技术应该是最重要的技术,没有之一。
对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分布在我们国家中南部省份,这些省份资源条件不如陕北地区的,从气象条件本身来说,这些地区发生极端的无风无光和小风微光的概率比陕北地区高很多,对于这些极端无光无风气候事件频发,对当地能源安全的影响非常大。大家记得2013年和2014面前后华北地区冬春季发生了连续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一个月没有几天是晴天的,这个时候既没有风也没有光,这个时候如何保证能源的安全。
去年大家知道7月份的时候河南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气象条件连续一个周,整个河南省境内下了一个周的雨,这个时候光伏出力很少,10%,20%的出力。每年长江中下游都会迎来梅雨季,这些天气气候条件的发生,尤其是中东南北发生的频率还是很高的,对于极端的无风和无光,小风微光的事情,也希望我们气象部门给出比较准确深入的分析。
今天很多专家也谈了储能,储能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做分析,我们短时储能,中长期出储能怎么发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我就说这些,谢谢。
主持人 高雨禾:谢谢王老师让我们深刻领会到气象服务在未来工作当中的重要性。无论在满足低碳保供的能源安全上,还是在未来响应更多市场需求层面会发挥无比重要的作用,您提到的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加持下,我们预测工作准确度增加一分,我们的价值就会增加10分,我真的觉得非常重要,未来我们也期待随着技术不断的迭代和升级,气象服务的技术和相关工作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去利用我们身边的分布式光伏资源和风光资源。
非常感谢刚才几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深度阐述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下面最后一点时间有请每位专家用2-3句话为今天个人的发言进行总结,我们调整一下发言的顺序,首先请王老师。
王阳:谢谢主持人。我的总结很简短,非常高兴很荣幸参加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论坛,还是谈一下问题的重要性,发展分散式或者分布式的风光电对于支撑国家整体能源转型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是从气象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从资源本地条件来说分散式和分布式的资源,以开发的资源占总的技术开发量,很多专家讲了不到1/10,整体储量还是非常巨大的,大家可以放心去做。
另外一点,对于气象的预测方面,给我们提了很高的要求,都是点装或者麻雀式的电站,怎么把这些成千上万的电站预报准,我们有很大的压力,我们希望在这方面有更精准的气象和新能源出力的预测,无论是短期,中期和长期,给国家电改也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也好,还是能源转型提供更科学,更有力的支撑,谢谢。
主持人 高雨禾:谢谢王老师。下面请刘雨菁总监。
刘雨菁:分布式发展就是政策和市场需要不断配合,去磨合的事情,之前我们看到很多配合的不是特别好的地方,希望接下来这两个轮子之间配合的更好一些,我希望多几年我有足够的动力在北京公寓楼窗外面搞一个分布式的光伏,如果连我都特别有动力做这个事情,分布式的发展应该又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主持人 高雨禾:谢谢刘总监。下面请彭老师。
彭澎:很感谢刚才几位嘉宾的发言,纵观分布式的发展一直和线性的规则冲撞中发展起来,最早分布式哪怕给屋顶下面供电的权益突破了电力法的限制,从历史上看,通常还是市场发展在前,规则制定在后,我们谈论很多分布式市场化交易这些问题,现在看我们觉得到了不得不改的时间节点了,无论是浙江还是山东,把隔墙售电写进省级的新文件,我们期待后面2023年,甚至2024年在东部具备改革意愿的省份中看到分布式市场化交易这样政策有实质性的落地。
主持人 高雨禾:谢谢彭老师。下面有请吴主任。
吴俊宏:简单说两句。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是我们城市,包括乡村要实现双碳很重要的措施手段,但是要发展的好,发展的良性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也希望我们国家可以更进一步重视分布式,用户侧体制机制的创新,让这样的业态有更好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 高雨禾:谢谢吴主任。今天我们非常有幸和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资深行业专家,大家一起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禀赋,开发利用模式,市场机制,投融资方式等方面深度剖析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同样坚信随着电力市场改革不断的深入推进,城市和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绿色低碳技术的迭代和升级,未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一定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创新的应用场景,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我们同样期待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进一步促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的低碳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参与。
会上,中石油集团发展计划部副总经济师朱兴珊做了主题为《天然气掺氢一种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的报告。 [详细]
会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仝德良做了主题为《加强分布式能源发展,加强首都能源安全》的报告。 [详细]
会上,卡特彼勒电力事业部资深行业经理于永堂做了主题为《纯氢及掺氢内燃机发电技术及案例分享》的报告。 [详细]
会上,北京市燃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道石研究院总工程师王洪建做了主题为《氢能技术发展探究掺氢天然气利用与燃料电池供能》的报告。 [详细]
会上,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刘蕾做了主题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耦合类项目案例,环球影城CCHP能源中心项目》的报告。 [详细]
会上,双良集团大客户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赵云做了主题为《分布式能源实践和零碳转型思考》的报告。 [详细]
会上,颜巴赫中国区市场总监孙延嘉做了主题为《颜巴赫内燃机在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的报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