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日讯[3903期]2025-04-30
-
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91万亿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9日公布今年一季度物流运行数据。一季度,物流运行开局稳中向好,需求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即物流运行中的实物价值量总和为91万亿元,同比增长5.7%,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
“疆电入渝”工程巴里坤换流站正式启动带电调试
4月26日,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巴里坤换流站正式启动750千伏交流场带电调试。此次750千伏交流场启动带电调试,标志着换流站从静态安装转入动态验证阶段,也为后续启动±800千伏双极低端送出带电调试奠定坚实基础。“疆电入渝”工程起于新疆哈密巴里坤换流站,终于重庆渝北换流站,途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线路全长2290千米。
-
我国万瓦级氦制冷机首次公开亮相
4月26日于安徽合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发首展了万瓦级氦制冷机,这一超大型氦低温制冷机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万瓦级氦制冷机指液氦温度(即零下269摄氏度)下制冷量10000瓦以上的超大型低温制冷机,是加速器、可控核聚变等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关键核心装备。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使用的就是3台这种规模的氦制冷机。
-
再次开会!事关进口煤 要求规范进口煤秩序
4月25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煤炭进出口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会议要求,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煤炭进口秩序;促进煤炭供需平衡,维护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平稳运行;持续深入推进“12221工作机制”,加强国际进口煤市场形势分析,有效控制国际煤炭市场风险。
-
大秦铁路春季集中修施工于4月27日圆满收官
28日,国铁太原局传来消息,“中国重载第一路”大秦铁路为期27天的2025年春季集中修施工于27日圆满收官,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为即将到来的迎峰度夏能源运输夯实了设备基础。这次大秦铁路集中维修养护从4月1日开始,至4月27日结束,每天9时至12时,全线列车停止运行,对线路钢轨、轨枕、道岔、道砟及供电接触网、信号设备、通信光缆等进行立体式检修和维护。
-
文昌16-2油田开发项目新建导管架平台安装就位
4月27日,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建设的文昌16-2油田开发项目新建导管架平台已在海南文昌海域安装就位,成为海南海域结构总高度最高的海洋油气开发生产导管架平台,标志着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取得关键进展,为油田按期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
渤海油田辽东湾油田群一季度累计生产油气当量创新高
4月28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截至今年一季度,渤海油田辽东湾油田群累计生产油气首次突破320万吨,环比同期创历史新高。辽东湾油田群位于渤海北部海域,自1992年首座平台投产至今,共有19个在生产油气田。截至目前,该油田群拥有80余座海上平台、3座陆地终端、超1500口开发井,日产油气当量超36000吨,已连续15年年产油气超千万吨,累计生产油气约2.4亿吨,是我国海上油气主力产区。
-
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位。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超25万吨/年,我国占比超50%,已逐步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国家。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拟提请初审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介绍,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拟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生态环境法典统筹考虑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要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解决生态环境领域制约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