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日讯[3796期]2024-11-22
-
报道称欧盟计划强迫中企转让技术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9日援引两名欧盟高级官员的话报道称,欧盟正计划强迫中国企业向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以换取欧盟的补贴。据两位欧盟高级官员透露,布鲁塞尔将于12月邀请中国企业竞标10亿欧元的电池开发补贴,届时将引入新的标准,要求中国企业在欧洲设厂并分享技术知识。他们表示,这一试点可能会推广到欧盟的其他补贴计划中。
-
前10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6%
1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信息显示,1月至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18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78027亿千瓦时。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用电量52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用电量153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6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
-
川藏联网工程运行满10年 累计输送电量约87亿千瓦时
据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11月21日透露,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已满10年,四川电网和西藏电网双向累计输送电量合计约87亿千瓦时。其中,四川向西藏送电30.8亿千瓦时,西藏向四川送电56.4亿千瓦时。据了解,工程通过500千伏输电线路连接四川电网与西藏电网,总投资66.3亿元。工程东起于四川甘孜乡城县,经巴塘县,至西藏昌都市,全长1521公里。
-
10月中煤能源商品煤产量同比增长2.3% 销量增长6.7%
中煤能源11月15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24年10月份,中煤能源商品煤产量为1134万吨,同比增加25万吨,增长2.3%;环比减少56万吨,下降4.7%;中煤能源商品煤销量为2510万吨,同比增加6.7%,环比增长2.0%。2024年1-10月份,中煤能源商品煤累计产量为11365万吨,同比增长1.2%;商品煤销量为23061万吨,同比下降3.2%。
-
环渤海港口库存逼近3000万吨关口
近期国内多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低日耗背景下终端库存消化缓慢,加上长协煤及进口煤的补充,其对市场煤采购消极,环渤海港口锚地船舶数量稀少,处于同期历史最低水平。而自大秦线秋季检修结束后,铁路运量大幅增加,持续保持在130万吨的满发状态,港口进多出少,煤炭库存不断累积,截至11月21日,环渤海港口库存总库存2924.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5.6万吨。
-
我国在“天然气+伴生资源”领域取得突破
我国首套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及达标处理试验装置,11月21日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正式投运,碳酸锂、溴化钠、氯化钠、氯化钾等首批合格成品下线,标志着我国在“天然气+伴生资源”领域取得突破。据介绍,该装置主要用于蜀南气矿威远气田水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及达标处理,日处理能力100立方米,采用先进的预处理、提锂吸附、无氯提溴等工艺技术,对气田水中锂、溴、钠、钾等伴生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回收,具备资源回收率高、高效稳定等优势。
-
大港油田开启天然气调峰保供 服务京津冀群众过冬
11月20日18时10分,大港油田储气库群板808/828储气库5-4井生产阀门顺利开启,这标志着中国石油大港油田今冬正式拉开了向京津冀地区供气的序幕,让清洁能源温暖千家万户。作为华北地区工作气量最大的区域性调控气源,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现有11座地下储气库,地下采出的天然气两小时即可到达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季日采气量占北京地区用气高峰量的近五分之一。截至目前,该库群已安全平稳运行近9000天,累计注采气量位居全国第一。
-
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储能系统成功下线
11月20日,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首套百兆瓦级先进储能系统在山东能源电力集团新风光电子生产基地成功下线,标志着新风光电子储能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列入行业领先地位。目前,该系统将应用于山能东营项目,并采用了智能化管理的新能源智慧运营数据中心,能够实现储能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该项目作为独立共享的储能系统,能够削峰填谷、快速响应,为当地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
-
中国科学家在无能耗制冷领域获重大突破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员李炜团队与合作者探索出一种竖直表面的日间亚环境辐射制冷新策略,这种制冷方式应用后无需消耗能源即可完成制冷,大幅节约能源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一重大突破于北京时间11月15日在国际期刊《科学》发表。李炜团队创新利用热光子学手段,提出一种角度非对称光谱选择性热发射器,破解了竖直表面日间辐射制冷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