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日讯[3792期]2024-11-18
-
商务部:今年1—9月全国吸收外资6406亿元人民币
据商务部消息,2024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108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406亿元人民币。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792.4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461.3亿元人民币。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71.2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2%,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
山东强化电力保障应对寒潮降温
11月1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东迎来大范围、大幅度降温。电力部门积极备战迎峰度冬,全面强化电力保障,守牢民生用电底线,护航群众温暖度冬。据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预测,山东今年迎峰度冬午高峰最高负荷1.12亿千瓦,晚高峰最高负荷1.065亿千瓦,电力供需常规情况下总体紧平衡。
-
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首台机组进水球阀吊装圆满完成
11月14日,随着主厂房2*300t桥机稳稳地将蓝色“大块头”准确无误吊落于球阀基础板上,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首台(5#)机组进水球阀顺利完成吊装,为电站首台机组如期充水调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进水球阀是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的核心部件,也是电站厂房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
周末主产地跌势扩大
本周末,主产地的煤价进入了下行通道。先是块煤降价,然后不少面煤的价格也开始出现小幅下滑,降幅在5-15元/吨不等。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大煤矿由于煤质原因,混煤和籽煤的单次降幅甚至达到30-35元/吨。而在神木地区,尽管个别零星矿的小幅上涨为5元/吨,但整体趋势依旧低迷。
-
10月全国原煤产量创历史第五高位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0月份,受假期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原煤产量环比有所减少,不过降幅很小,仅为0.64%。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仍然处于高位,创下了历史第五。10月份,全国原煤产量维持了上月4亿吨以上的高位水平,为41180万吨,同比增长4.6%,增幅创下了去年11月份(不含)以来的新高。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完工
国家管网集团11月18日发布消息,我国重要的能源大通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完工,进入投产前最后的准备阶段。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长5111公里,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南至上海。全线贯通后,每年可向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可满足13000万户城市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
-
辽河油田千亿方大气田要来了!
近日,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审查通过了《辽河东部凹陷天然气千亿方增储规划方案》,初步明确了2025年勘探部署工作框架及工作量,辽河东部凹陷有望打造出一个千亿方气田区。科研人员表示,将持续推进东部凹陷基础地质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天然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分析,力争早日实现东部凹陷天然气千亿方增储方案落地。
-
全球最大陆上风机实现满发
11月16日,由三一重能自主研制的全球陆上最大15兆瓦风电机组SI-270150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再次刷新全球陆上风电机组运行纪录,为世界陆上风电大型化发展树立新样板。此次三一重能15兆瓦风电机组成功并网满功率运行后,将在试验风场正式开始长达1年以上的挂机运行试验,开展近2000项性能测试,充分验证部件和整机在实际工况中的可靠性。
-
全国碳市场推动行业减排效果逐步显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日前举行“中国碳市场创新与管理实践”边会。与会的中国生态环境部官员指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国碳市场推动行业减排效果逐步显现,碳定价作用进一步强化。中国生态环境部官员表示,中国将继续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加快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深化碳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努力推动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