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首页 | 查看往期 | 订阅中心
卷首语

隐藏 显现 转化——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生产关系

      随着2024年中国全国两会拉开帷幕,连日来,世界目光凝视东方,聚焦中国首都北京。翘首以盼的不光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法定程序作出决策部署转化的实际行动,更是承载各行业亿万民众殷切期待,中国政策的未来走向。

封面文章

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背景下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挑战及途径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着能源转型与变革。2022年,全球能源消费量创新高,一次能源消费206亿t标准煤,同比增长2.2%,基本回归到疫情前平均增长水平。虽然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但化石能源仍占据全球消费量约81.8%,短期内化石能源将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相当比例。IEA、EIA、OPEC和BP公司等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预测,2040年化石能源在能源需求中占比73%~78%。

高端论坛

章建华: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能源行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从能源结构看,非化石能源加快成为供给增量主体。2023年新增能源生产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40%,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加速低碳化发展。二是从产业体系看,绿色低碳技术加快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能源产业链绿色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从终端用能看,多元化供给消费体系加快形成。全面供应国六B标准车用汽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6%,全国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约860万台,达到2020年的5倍以上,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十四五”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

本期关注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专题讨论

魏锁会长:氢能产业发展十二大趋势预测

      日前在张家口崇礼区召开的第四届张家口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2023)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氢能分会会长魏锁,以《我国氢能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为主题,做了主旨发言。

中国氢能发展现状和前景

      多省份出台政策,制定2025年氢能发展目标:1)甘肃省: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达到20万吨;2)内蒙古: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达到50万吨;3)四川成都: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达到1万吨;4)宁夏: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达到30万吨。

高温气冷堆制氢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核能是一种可大规模利用的零排放清洁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技术选项,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供热方案深度脱碳、支撑绿色氢能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门:谋划布局氢能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绿氢与高耗能工业耦合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制氢能力主要分布于氮肥、甲醇、现代煤化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炼油、焦化、氯碱等石化化工相关行业。

特约专栏

牢牢掌握绿色能源话语权

      随着“碳达峰”日期的临近,国际社会在绿色能源赛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通过制定标准、技术垄断、以及绿色能源产业链的率先实证,来争夺对于绿色能源的话语权,比如目前比较有代表性日本的“氢氨路线”: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开始推广更新的氨燃料路线图,重点关注氨在火力发电厂和作为航运燃料的使用。日本受制于国内资源的限制,一直在致力于发展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能源载体。日本氢氨工业体系的技术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本国能源依赖、低碳发展的需求,同样是为了技术输出和原料输出进行储备。另外比较突出的是欧盟的“绿色甲醇路线”,也是基于本土的资源性而提出的。这些技术路线都是以应用为牵引,通过对应用设施的投资形成影响力,进而确定符合自己要求的产品技术标准,并因此掌控相关领域话语权。仅以欧盟标准体系的绿色甲醇为例,其认可的绿色甲醇路线主要有两种——生物质甲醇和电制甲醇,规定其中的碳源必须是绿色的,也就是“植物碳”或者“空气碳”。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更是在全球寻求“绿色甲醇”供应商,巨额订单叠加优厚的价格,掀起一股采购热潮,影响很大。

特别报道

2024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及热点专家座谈会顺利召开

      1月19日下午,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网联合举办的“2024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及热点专家座谈会”顺利召开,会议围绕当下与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展开研讨。

人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矿物加工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赵跃民: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赵跃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863”项目、“973”课题等科研项目。

分析点评

电力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建设路径探讨

      “双碳”目标背景下,现代能源体系中各类电源功能定位变化引起电力商品价值的细化和差异化,新能源将逐步替代煤电成为电量供应主体。

海岛制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议

      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但是,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仍面临以下重大问题。

探索风电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发展之路

      2023年10月17~19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CWP2023")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成功举办。

西北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形势及建议

      我国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双碳”目标与愿景对于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最直接的就是强化电力生产端的减碳,鼓励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

新概念

美《长时储能商业起飞之路》概要

      2023年3月,美国能源部发表《商业起飞途径》系列报告,旨在就关键清洁能源技术的商业“起飞”途径建立共同的事实基础,并与私营部门进行持续对话,目的是在整个技术价值链上促进更迅速和协调的行动。

书讯

中国核电经济性研究

      在国内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期间,需要增强对核电技术经济性的了解,科学对待对核电的质疑

论文平台

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新型储能作为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及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是推动构建绿色、高效、智能现代能源体系

2024年02月刊
总第207期
发布时间:2024-02-29
主办 中国能源研究中心
   
顾问委员  
主任 冯丽雯
   
顾问委员 陈清泰 吴敬琏 汪恕诚
 
姜云宝 崔 屹 徐锭明
  周大地 杜祥琬 傅成玉
 
王金南 陆佑楣 周孝信
  胡文瑞 石定寰 杨 超
  倪维斗 徐建中 钱治家
   
专家委员 庄来佑 王海运 韩晓平
  薛 静 张大伟 曾兴球
  陈卫东 陈新华 白荣春
  徐晓东 马重芳 黄少中
  王志轩 李若梅 孙贤胜
  王晓明 段洁仪 李景明
  杨 雷 冯江华 唐廷川
  陈军华 胡国松
副主任 张葵叶
   
出版
合作单位

 
《中国能源网》编辑部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油气智库联盟
主编 冯丽雯
执行主编 林庆
编辑 江晓蓓 李颖 张磊 于立东
  林建 庞敏 温馨
美术编辑 白翠霞
发行 赵红娟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8号中雅大厦A座14层
发行电话 010-51915030-452
传真 010-51915237/97
投稿联系 江晓蓓
  nick@china5e.com
  1366125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