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煤炭、钨、钼、锡、金、稀土、磷、石墨等矿产品的产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试采取得重大进展。
“双碳”目标的郑重承诺,是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国际责任与大国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级政府、企业、行业等纷纷积极响应,相关政策、路线图、发展规划等相继出台和落实。
编者按:2022年7月20~21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第四届未来能源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碳中和与全球产业融合”的主题,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工作。
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管局、中科院、工程院、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能源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气象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运行一年来,累计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超过重点排放单位总数的一半,市场配额履约率达99.5%以上。
相对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环保的新型能源,具有安全、稳定、高效的开发和利用特征。文章通过阐述地热能发展的动因、机遇,对油气田地热能现状进行分析,为传统能源公司如何推进能源技术革命进行探索。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双碳”目标应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今年2月24日爆发乌克兰危机之后,随之而来的俄欧天然气博弈深刻影响着欧洲天然气的供需格局,“北溪1号”目前只维持20%的输气量。举世瞩目的首要问题应该是:欧洲能熬过今年冬天吗?
研讨会是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的配套活动之一。这是继2021年5月26日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联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碳边境调节机制( CBAM)国际研讨会后,中欧碳市场领域的又一次盛会。
钱正英参与了黄河、长江、淮河、珠江、海河等江河流域的整治规划。在治理淮河及密云水库、刘家峡水电站、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中,处理了出现的重大技术难题。
2022年9月17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致辞中提到,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产业链
当地时间10月5日,“欧佩克+”在维也纳召开部长级联席会议,决定自2022年11月起,将该组织的石油产量在8月的产量水平上下调200万桶/日。这一减产量相当于全球原油供应总量的2%。
9月1日,榆林市能源局下发《关于落实国务院督查组督查意见的函》(榆政能函〔2022〕43号)指出
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由前能源部(DOE)官员艾德•麦金尼斯(Ed McGinnis)领导的初创公司古利奥(Curio),希望通过一种创新的化学工艺,解决美国的乏核燃料问题。
《中国经济2022:城市深化与产业重组》回望2021至2022上半年经济走势,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梳理2022年经济动向与发展新亮点、新机遇。
清洁发展已经形成国际共识,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已经或正在制定战略和部署,共同为未来绿色发展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