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首页 | 查看往期 | 订阅中心
卷首语

“双碳”工作开局良好 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全球正式场合提出的碳中和计划时间表,同时也是为我国能源革命设定的总体时间表。

封面文章

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带动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中国石化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多年积极探索,在深层、超深层油气富集机理、高效勘探开发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在四川盆地深层天然气页岩气、塔里木顺北深层油气和胜利油田深层页岩油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深层油气大发现,成为我国深地油气领域的主力军,切实肩负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职责。

高端论坛

能源转型持续推进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多轮驱动的供应体系基本建成,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能效水平稳步提升,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能源事业取得新进展。

本期关注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充分发挥标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支撑和引领性作用,我局组织编制了《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专题讨论

电力需求响应技术现状与发展建议

      今年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高温天气,四川、重庆出现极端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多地电力供需形势较为严峻。7月12-16日,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连续5天组织实施需求响应,最大响应负荷达到580万千瓦。电力需求响应技术,已经成为电力市场化环境中各级电力主管部门、电网企业优先采取的电力保供措施。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对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提高电力用户供电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电力需求响应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建立“动态”能源与“静态”能源的优化关系

      四川是我国清洁电力西电东送的主要贡献地,对保障东中部地区用电具有重要作用。

特约专栏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2)》阅后感

      一年一次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又发布了,今年已是第七次。笔者认真看过《报告》后颇感失望。

特别报道

促进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专题研究开题启动会近期召开

      2022年9月15日,受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委托,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联合国网西北分部在北京召开《促进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专题研究》开题启动会

人物

执著科学路 躬耕育桃李——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

      在他90载的人生历程中,虽历经磨难却砥砺前行,始终与严谨求实相伴,与担当奉献相随,执着探索科学路,躬耕沃土育桃李,把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煤炭科学事业,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分析点评

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与赋能者

      为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度理解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

新型电力系统将实现能源的可能三角

      “欧美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需要50-70年,而我们国家只有30年的时间,明显短于欧美发达国家,对于中国而言,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更快的速度,同时挑战也更加艰巨。”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在“第四届未来能源大会”上发出的感叹。对于中国而言,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政策性很强,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而稳妥,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利,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

深圳无人驾驶合法上路,机动车技术革命风口已至?

      8月1日起,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新概念

双液流反应堆:能彻底“重塑”核能系统

      英国核能杂志《国际核工程》8月24日发表文章,介绍双液流能源公司(Dual Fluid Energy)提出的燃料和冷却循环分离的双液流反应堆(DFR)设计。

书讯

碳达峰、碳中和100问

      《碳达峰、碳中和100问》采用问答形式,是一部面向党员领导干部及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读物,旨在提高全社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更好推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论文平台

制氢电解槽的创新趋势(下)

      在GW规模的设施能力下,提高电堆生产达到自动化生产(程度),通过规模化经济可以实现成本阶跃下降。

2022年10月刊
总第191期
发布时间:2022-10-28
主办 中国能源研究中心
   
顾问委员  
主任 王武龙 
副主任 冯丽雯
   
顾问委员 陈清泰 吴敬琏 汪恕诚
  熊光楷 姜云宝 王维城
  蒋承崧 徐锭明 周大地
  陆延昌 李定凡 陆佑楣
  周孝信 徐建中 胡文瑞
  石定寰 倪维斗
   
专家委员 吴钟瑚 庄来佑 王海运
  韩晓平 周小谦 郭云涛
  孙家康 薛  静 吕伟业
  王振铭 甘世宣 张大伟
  曾兴球 张金川 张  抗
  陈卫东 阎三忠 唐振华
  陈新华 孙伟善 白荣春
  周凤起 徐晓东 马重芳
  李景明 华  贲 王金南
  冯江华 唐廷川 钱治家
陈军华 胡国松
秘书长 狄小平
   
出版
合作单位

 
《中国能源网》编辑部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
主编 冯丽雯
首席撰稿 韩晓平
执行主编 冉泽
编辑主任 冉泽
编辑 江晓蓓 张学坤 李颖 张磊 
  林建 庞敏 温馨
美术编辑 白翠霞
发行 赵红娟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8号中雅大厦A座14层
发行电话 010-51915030-452
传真 010-51915237/97
投稿联系 张学坤
  zhangxuekun@china5e.com
  1314133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