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首页 | 查看往期 | 订阅中心
卷首语

全国碳市场助推双碳目标尽早实现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宣示了我国全国性碳市场诞生。第一阶段全国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碳市场从上市第一天起就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碳市场。

封面文章

“双碳”目标下如何统筹保障用能等“三大目标”

      在“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严控煤电项目”的大背景下,清洁转型是战略方向,保障用能是根本目的,行业发展是实现主体。如何统筹“清洁转型、保障用能、行业发展”三大目标,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平稳运行问题,不仅是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平衡问题。作为电力业内人士,从系统原则出发,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我国能源清洁转型的进程、企业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高端论坛

奋力谱写统筹电力发展和安全新篇章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对在当前复杂环境下更好推进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统筹电力发展和安全,更好推进新时代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全国电力行业的重大政治任务。

本期关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专题讨论

平价绿电快速增长,绿证机制亟需转变

      2020年9月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其后国内诸多能源企业纷纷提出落实双碳战略的路径和措施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构想:新能源为主、电网配送、电氢融合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能源战略后,能源行业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行业专家都从自己熟悉的专业角度解析什么是新型电力系统。争论的焦点是:应对新能源的爆发性增长,应如何重构电力系统的物理形态与体制机制。尽管目前存在大量问题有待解决,但其中最紧迫、最关键的难题是:如何解决更大范围和更长周期的电力电量平衡问题。目前电化学只能是小时级别的储能,不能解决多天、月度、季度的长时间储能难题。

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

      各位院士,针对“双碳目标”,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了一个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由张涛院士、高鸿钧院士和我来牵头,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特约专栏

动力煤地下原位燃烧产热、采热及直接碳埋藏技术思路

      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4%,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0.6%。

特别报道

汇聚多方智慧,共促碳中和产业合作切实落地

      当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2020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人物

大师远去 荣光犹存:沉痛悼念著名汽车专家王秉刚

      王秉刚1938年3月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专业,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分析点评

“双碳”目标下,能源资本将何去何从?

      2021年7月8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与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的“碳中和与未来能源”第三届未来能源大会在北京召开。

TERA-Award:以创新技术推动能源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我国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之后,双碳目标在能源领域的落地方向和具体目标变得越来越清晰。在此背景下,2021年7月8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与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未来能源大会在北京召开。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数字化新型电力系统

      江冰指出,中国电力1.0时代主要是常规水电、火电,到2.0时代则是核电,包括电压等级机组逐渐上升。到3.0时代则是大火电、大水电、风电等,目前我们要构建的中国电力4.0,从现在开始,结合2030、2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来构建一个新型的中国电力系统。

携手政企,“碳中和技术创新挑战赛”加速减碳新技术落地应用

      2021年7月8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与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的“碳中和与未来能源”第三届未来能源大会在北京召开。

新概念

先进堆示范高潮“即将来临”

      对先进核技术的普遍误解是,它们是概念性的,还不能及时商业化,为实现近期气候目标做出贡献。然而,全面审视全球发展先进核能的努力,就会发现它们在商业化和运行方面的快速进展。

书讯

《储能技术发展及路线图》

      《储能技术发展及路线图》组织国内储能领域权威人士编写,包括11章,分别介绍了储能技术学科基础、压缩空气储能、锂离子电池技术及金属锂电池、高温钠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新型储能电池、铅蓄电池储能技术、电容及超级电容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抽水蓄能、储热/冷技术等的国内外进展

论文平台

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1年07月刊
总第175期
发布时间:2021-07-30
主办 中国能源研究中心
   
顾问委员  
主任 王武龙 
副主任 冯丽雯
   
顾问委员 陈清泰 吴敬琏 汪恕诚
  熊光楷 姜云宝 王维城
  蒋承崧 徐锭明 周大地
  陆延昌 李定凡 陆佑楣
  周孝信 徐建中 胡文瑞
  石定寰 倪维斗
   
专家委员 吴钟瑚 庄来佑 王海运
  韩晓平 周小谦 郭云涛
  孙家康 薛  静 吕伟业
  王振铭 甘世宣 张大伟
  曾兴球 张金川 张  抗
  陈卫东 阎三忠 唐振华
  陈新华 孙伟善 白荣春
  周凤起 徐晓东 马重芳
  李景明 华  贲 王金南
  冯江华 唐廷川 钱治家
陈军华 胡国松
秘书长 狄小平
   
出版
合作单位

 
《中国能源网》编辑部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
主编 冯丽雯
首席撰稿 韩晓平
执行主编 冉泽
编辑主任 冉泽
编辑 江晓蓓 张学坤 李颖 张磊 
  林建 庞敏 温馨
美术编辑 白翠霞
发行 赵红娟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8号中雅大厦A座14层
发行电话 010-51915030-452
传真 010-51915237/97
投稿联系 张学坤
  zhangxuekun@china5e.com
  1314133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