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首页 | 查看往期 | 订阅中心
卷首语

分布式光伏迎来杨帆号角

      6月20号,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的发布对促进我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强心剂。

封面文章

小康之后更需进取

      我们在发展新型的能源电力系统中,在推进电力、燃气、供热等涉及公共事业的改革中,一直存在一个困惑,是迁就老百姓现实的既得利益,还是从他们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出发,在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点上,来寻求可持续的解决办法。

高端论坛

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能源行业由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建成较为完备的能源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加快推进能源改革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最快的国家。

本期关注

关于印发《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要求,积极推进能源领域5G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编制了《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专题讨论

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 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就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着力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邹才能院士:制定“中国特色”碳中和实施路径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实现碳中和道路上将面临碳排放量大、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碳达峰到碳中和缓冲时间短等诸多挑战。

特约专栏

“双碳”目标开启中国绿色革命新浪潮

      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既展现了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问题上的大国担当和坚定决心,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擘画了宏伟蓝图;对于加快推动“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报道

俄石油CEO谢钦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演讲(节选)

      我高兴地欢迎参加我们今天会议的所有来宾,并对即将开展的联合工作富有成效表示信心。

人物

章名涛:一辈子只求电气铁路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章名涛,祖籍宁波鄞县,中国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少时毕业于上海圣约翰中学,后留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1930年回国后在浙江、上海工作。后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系主任。

分析点评

煤炭需求过旺,国家调控难改上涨走势

      虽然政府加强调控,但因需求旺盛近日煤炭板块价格重现上涨态势。6月1日,A股煤炭板块领涨大盘,潞安环能、山西焦煤涨停,多只煤炭股大涨。期货市场,自5月24日以来,动力煤主力合约累计上涨近15%。

能源企业纷纷入场氢能,氢能热的逻辑是什么?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氢能的产业关注度日益提升,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能源。在如此广阔的市场需求下,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入局氢能。

碳中和利器,看我国能源行业有哪些自主能源装备?

      目前,我国能源系统仍然以传统能源为主,且碳排放强度偏高,因此在推进30•60双碳目标的进程中,理想的能源路径是走一条由低碳到零碳的转型之路。在低碳方面,能源行业要坚持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为理念,自主研发低碳能源装备,不断提高工业和能源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在零碳能源方面,要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装备技术水平。最终实现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有次序的推进30•60双碳目标。

央企纷纷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谁最激进?

      6月28日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被反复提及,双碳目标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目标并纳入“十四五”规划当中

新概念

“微电网”项目在“电网脱碳”中的作用

      《TechRepublic》资深作家维罗妮卡·库姆斯(Veronica Combs)4月15日发文说,微电网项目的经验可以引领电网脱碳之路。

书讯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比尔·盖茨花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的支持下,他专注于探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论文平台

我国抽水蓄能价格政策演变及深化建议

      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最成熟的储能技术路线,对促进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6月刊
总第174期
发布时间:2021-06-30
主办 中国能源研究中心
   
顾问委员  
主任 王武龙 
副主任 冯丽雯
   
顾问委员 陈清泰 吴敬琏 汪恕诚
  熊光楷 姜云宝 王维城
  蒋承崧 徐锭明 周大地
  陆延昌 李定凡 陆佑楣
  周孝信 徐建中 胡文瑞
  石定寰 倪维斗
   
专家委员 吴钟瑚 庄来佑 王海运
  韩晓平 周小谦 郭云涛
  孙家康 薛  静 吕伟业
  王振铭 甘世宣 张大伟
  曾兴球 张金川 张  抗
  陈卫东 阎三忠 唐振华
  陈新华 孙伟善 白荣春
  周凤起 徐晓东 马重芳
  李景明 华  贲 王金南
  冯江华 唐廷川 钱治家
陈军华 胡国松
秘书长 狄小平
   
出版
合作单位

 
《中国能源网》编辑部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
主编 冯丽雯
首席撰稿 韩晓平
执行主编 冉泽
编辑主任 冉泽
编辑 江晓蓓 张学坤 李颖 张磊 
  林建 庞敏 温馨
美术编辑 白翠霞
发行 赵红娟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8号中雅大厦A座14层
发行电话 010-51915030-452
传真 010-51915237/97
投稿联系 张学坤
  zhangxuekun@china5e.com
  1314133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