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能源安全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复杂严峻,而且将长期存在。因此,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将是一场持久战。
治理空气污染减少雾霾,通过限制散煤燃烧,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以可再生能源代煤是关键举措。目的就是要减少煤炭消费,让清洁能源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此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冒进和衔接不好的问题,但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应该再将燃煤与电力、燃气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并驾齐驱,以“宜煤则煤”这样无边无界的语言作为导向,让政策变得首鼠两端,让治理环境的努力无所适从。
说到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通常的说法就是“富煤、缺油、少气”。这个认识对不对呢?如果我们视野中的能源只是化石能源的话,这个认识并不错。
当前,氢能产业备受全球关注,日本、韩国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及示范力度较大,产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而在我国,无论是近期各地政策规划的相继出台,还是二级市场相关概念的持续爆发,氢能作为一个新的风口正在受到市场热捧。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清洁低碳时代,当今社会的能源安全也从传统的煤炭、油气等一次能源,扩展到电力等二次能源领域。
近期持续发酵的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形势, 引发业界对能源安全的关切, 也在提醒我们, 基于能源革命战略下的中国能源独立, 不能走美国式的道路, 也不能完全依赖煤炭, 而是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能源安全新路。
油气供给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陡增,源于国内需求、地缘政治和国际博弈,未来出路除进口多元化、国内风险勘探、保障跨境管道外,更需要在天然气平价机制和数字技术方面发力。
“一带一路”战略自2013年提出以来,不仅带动了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也推进了各国能源合作交流。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持续深入,在能源进出口贸易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关领域资金融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对张国宝来说,癌症或许是一把更大的“枷锁”。但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从未妥协过,在坦然面对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97岁的约翰·古迪纳夫更是功勋卓著,被称为“锂离子电池之父”。19岁参加二战、54岁开始电池研究、94岁投身超级电池研发,翻开他一辈子躬身科研的人生,满是传奇。
美国通用电气-日立(GEH)和纽斯卡尔(NuScale)两家核反应堆设计供应商,在建造小型模块化轻水堆(iLWR)核电机组的竞赛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近宣布要在欧洲建造新型核电厂。BWRX-300型SMR有独到的优势。
全球天然气市场与石油市场几乎同时起步,但是从行业发展和价格市场化来看,天然气市场相对落后于石油市场,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也远没有达到预期。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阶段,仍面临严峻挑战。
从全球天然气产业发展经验来看,加快储气库建设、提高天然气调峰和应急能力是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的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