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的美国大使馆在推特上发布了一个直径2.5微米以下的悬浮颗粒的监测数据。从此,这个在未来的几年里长期肆虐人们的健康杀手就这样猝不及防的走进公众的视野。它所掀起的雾霾风暴让华北地区的人们长时间“不见天日”,人们谈之色变,对蓝天的渴望从未变得如此的强烈。
近日,中国能源报发文“天然气发电的对错之争”,直接引用了中国工程院江亿院士的观点:“我国不应再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了,要尽快停止。”他的观点引起业界的一片哗然,如何看待这场争论,如何评判天然气热电联产,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能源结构性转型和供给侧改革,也关系到中国应如何面对世界“百年之大变局”。
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建立的中国建筑能耗模型(CBEM)的研究成果,2017年,我国北方城镇供暖能耗为2.01亿吨标准煤,占建筑能耗的21%。2001年~2017年,北方城镇建筑供暖面积从50亿平方米增长到140亿平方米,增加了将近2倍,能耗总量增加不到1倍。能耗总量的增长明显低于建筑面积的增长,表明节能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平均单位面积供暖能耗从2001年的23吨标准煤/平方米降低到2017年的14吨标准煤/平方米,降幅明显。
近期,是否应在国内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成为业内争鸣与社会舆论热点,个别学者认为我国不应再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而笔者认为,天然气热电联产与煤电相比具有节能高效、环保低碳、节约资源等诸多优势,与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发电等)相比,则具有更好的调度灵活性与供给的稳定性。无论是从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宏观角度,还是从清洁低碳标准日益提高的城市用能终端的微观角度来看,天然气热电联产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应成为天然气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综合能源服务是一个宽泛的业务概念,而非是一个精确定义的市场概念。就商业意义的市场而言,必须有市场边界、市场竞争规则、市场竞争者、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方等一系列的条件才构成一个市场。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可再生能源在供给侧和消费侧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2019年《BP世界能源展望》最新报告,可再生能源是增长最快的能源来源,到2040年,世界能源供应量的一半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届时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最大的电力来源。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出口国。2007年,俄罗斯石油产量首次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此后,美国、俄罗斯和沙特作为三大石油生产国,不时轮替世界第一的位置。2018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俄罗斯排名第三,石油产量为5.56亿吨。
骨子里四川人的率性,让刘朝全更能扛起中石油伊朗项目的重压;而伊朗那些年的经历,又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钱家麟于1928年出生于浙江湖州。1945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1949年毕业后,到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1953年转入北京石油学院,历任燃料加工研究室、石油加工研究室副主任,石油化工教研室、化工原理教研室主任。
编者按:7月2日,2019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式开幕。本届论坛以“领导力4.0:全球化新时代的成功之道”为主题,旨在激励与会代表探寻新的战略模式,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经济差距,技术变革等问题。论坛期间共有200场会议和研讨会,其中能源转型议题成为热门话题。
电力需求响应在全球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人们对其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但随着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深入推进,我们可能会发现所有这些认识都是低估。
市场的力量是锋利的,它可以带来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也会引发疾风暴雨的市场波动,它的运作方式是高度过程导向的;计划的力量是稳重的,它可以保护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但也会导致效率的低下与成本的高企,它是结果导向的产物。如果说市场之手为“矛”,则计划之手为“盾”,矛以破敌,盾以护己。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能源选择多样化的时代——这是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2019年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举行的《环球时报》周刊上发表讲话时所传达的关键信息之一。在休斯顿的这次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能源行业领袖和政治家聚集在一起,佩里将这个新时代定义为一个以可再生资源为主的时代,如风力发电、人工智能(AI)及相关数字技术,以及在全球迅速扩张的天然气产业。
“低碳电力改变了能源经济。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的基建成本高,运行成本低,如果这种技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能源变得非常昂贵;半负荷运行,能源生产成本翻一番”。
《全球能源新闻索引》的出版可以说开创了中国能源出版界的一个先河。它关注的并不是能源新闻的内容,而是能源事件的本身。
LNG国际贸易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但就在最近几年间,全球LNG消费强劲增长,液化项目投资回升,贸易结构发生根本变化,LNG市场在经历了基本面上的深刻转变之后,开始走向真正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