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政策正在悄然改变。随着风电和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确定,我国可再生能源依靠补贴的时代正在落幕,随之而来的是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公平竞争,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敲定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组建国资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全面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终于进入总攻时刻。
2019年5月17日,国际能源署在北京举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国际经验要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报告发布会。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毕罗尔先生致辞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未经审核,以下为他的发言全文。
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提高常规电力系统和区域能源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迫切需要,被称为能源革命的支撑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17年底,我国储能装机为28.9吉瓦,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1.6%,远低于世界2.7%的平均水平。预计到2050年,我国储能装机将达到200吉瓦以上,占发电总量的10%~15%,市场需求巨大而迫切。压缩空气储能具有规模大、效率高、成本低、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
氢能这几年非常热,各个媒体或各个机构都在追捧这样一个新的产业。事实上,氢能在整个新能源领域是才刚刚起步的行业,大家为什么关注氢能?我首先谈一谈氢能的发展背景。
氢能热值高、清洁、来源多样,与电力一同被视为支撑未来能源转型的两大二次能源之一。除清洁环保外,氢能相比电能还具有便于存储、应用面广的优点,是实现电力、热力、液体燃料等能源品种之间转化的理想媒介,也是构建未来智慧能源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由于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的消耗与 CO2排放总量快速上升,“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电等)作为替代能源大规模使用却受限于其固有的间歇性、波动性与随机性;而氢是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载体,能方便地转换成电和热,转化效率较高,有多种来源途径。
2018年,对世界能源行业来说,一个重要的事件是,作为全球能源消费第二大国的美国,一次能源消费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并创出了历史最高纪录。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宣布,将中国2000亿美金出口商品加税到25%,将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以“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态度回怼,并以实际行动反击。
张铁岗,1945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1966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1990年进修于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2008年开始规模化开发陆上风电以来,海南省风电开发利用取得长足发展,2017年陆上大型风电项目装机容量达到33.7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8107.34万千瓦时,占当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10.42%,为海南省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发〔2015〕9号文件颁布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多方面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就。2018年12月27日,继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市场后,甘肃、山西电力现货市场进入了试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下阶段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方向和任务,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进入2019年春季,随着寒冬的逐渐退去,国际市场LNG现货价格出现下行且力度较大。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在拉动天然气消费方面的角色更重要,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竞争力。一方面,中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前列,具备了全面的推广使用低碳能源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强烈意愿与行动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如果说亚太是全球天然气需求的发动机,中国则更是重中之重。
当前风电、光伏发电等具有显著波动性和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从短期来看,开展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降低煤电特别是热电机组的最小出力,推动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是当前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问题可行性最高的路径。但从长期来看,在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建设新一代电力系统,才是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促进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美国和全球核电都在“逆风”中挣扎,不仅是来自太阳能、风能和天然气等其它发电资源的增长。
近年来,全球天然气生产与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国际能源署的预测结果表明,这种快速增加的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本文对单个湿法脱硫设施取消GGH后导致PM2.5粒数暴增,众多火电企业同时采取相同措施导致大气中PM2.5粒数暴增等多重突变导致雾霾大暴发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