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能源思考关注衙是电力规划与改革。电力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目前正处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为进一步明确我国“十三五”电力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迫不及待地将前任总统奥巴马的政治遗产一笔勾销,医保、气候变化、PPT等几乎一条不剩,气的奥巴马直掉眼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表示,某种意义上说,当前这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主导方面已经不是“国有企业”的自身,而是在国家层面推进国有资产实现形式的资本化。这次国有企业再改革的命题不是政府机构“如何改进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而是由“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为主”。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深化改革重要的突破口。
自德国能源转型从21世纪初启动以来,德国一直在不断调整政策以应对能源转型进程中各种问题,比如,《2000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德国已经先后四次修改。然而,这些措施只能解决德国能源转型
本文分析了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三个关键目标:全社会用电量、煤电装机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结论是: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实难以突破7万亿千瓦时,4.8%的电力需求增速预测上限过于乐观;2亿千瓦的煤电装机增长毫无必要,只会加速电力过剩和煤电全行业亏损;而可再生能源近年来的稳步发展势头却可能会被遏止,按照电力规划提出的可再生能源目标难以完成15%非化石能源目标。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电力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可再生能源规划》)和《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风电规划》)相继下发。规划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为基石,勾勒出了未来5年电力行业发展的宏伟蓝图,通过大力发展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来加快能源转型进程,为实现国际承诺提供了指导性方向和保障性措施。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了《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规划》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凸显了多元化的能源利用和清洁发电就地消纳两个亮点;涵盖了“供应能力、电源结构、电网发展、综合调节能力、节能减排、民生用电保障”6个目标;涉及“电源发展、系统调峰、电网发展、电力消费、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体制改革”7个领域的18项任务。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利用这个天然发动机,把推动成千上万吨海水汹涌起伏的动能转换成昼夜不停、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不仅是科技工作者攻关的目标,也是全球各沿海国家积极推动开发的新能源之一。
从2013年中国政府正式开始大规模治理大气污染开始,已经整整四年过去了。在2016年12月4日至2017年1月7日四场连续长时间的重霾天之后,人们对治霾的信心受到很大冲击。很多人在问一个问题:治霾,我们还需要多少年?
王传福,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
孙健初,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特别是在石油地质方面,他有极深的造诣。早年,孙健初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发表了《绥远及察哈尔西南部地质志》等重要著作,得到地质界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孙健初是第一个跨越祁连山的中国地质学家,探明并开发了玉门油矿,建成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被公认为我国石油地质的奠基人。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领域,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又是一个重要方向。建立多边能源国际合作机制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网必不可少的保障。
在特朗普的施政纲领中,“石化兴国”战略难度最低,政策和产业延续性最好。然而,任何原材料兴国战略都是通过出口贸易振兴国家的,历史上没有谁能通过自产自销解决本国的贸易逆差问题。
2017年,国际能源市场或将面临新一轮调整。国际原油市场经过两年多的震荡,在去年年末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减产协议的刺激下,供大于求的局面或将大为缓解,供需将渐趋平衡。随着欧佩克内部洗牌、美国等国抢占原油出口市场份额,而原油消费重心加速向亚太转移,国际原油进口和出口市场将进一步多元化。美国新一任政府酝酿中的能源政策也将极大影响国际能源格局走向。
能源发展事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国防等各个方面,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创新驱动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革命”时特别强调,“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
过去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取得长足发展,新能源装机与发电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无论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还是整个新能源发电产业链,中国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位置。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亟需解决的两大问题。在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寻求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可再生绿色能源、谋求人与环境的和谐显得尤为迫切。
大数据、机器智能特别是机器人的大批涌现的出现,对当今时代技术发展、商业和社会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与冲击。吴军在《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中指出,以前认为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因为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使用而迎刃而解,同时,大数据和机器智能还会彻底改变未来的商业模式,很多传统的行业都将采用智能技术实现升级换代,同时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
分布式供能在我国的发展是从世纪之交开始的。最早的成功案例是1995-1997年上海浦东新机场的冷热电联供能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