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能源从业者来说,11月份一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国际上,美国大选终于落下帷幕,特朗普不可思议的摘得最后的胜利,他的许多能源“怪论”,顿时引起业界的重视。国内,多方瞩目的电力“十三五”规划终于尘埃落定,几多期许,几多失望。就在本刊出版之际,江西永丰电厂冷却塔(Tower)施工事故造成74名工人死亡2人重伤,引起业界哗然,能源投资安全和施工安全风险再度走进公众的视野。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正式公布,它将对未来五年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指导性方向。这个规划既让我们振奋,也让我们疑惑,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
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上进行了诸多的试验和探索。这些试验和探索的基本目标就是改变国家的积弱状态,实现民族复兴。然而,晚清政权和民国政府的种种尝试并没有建立起长远发展的制度框架,内外战争更是将20世纪30年代得来不易的经济发展成果摧残殆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中国引入了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时期。在“公私兼顾、劳资两补、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建设方针的推动下,在短短几年中就医治好了战争的创伤,使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
在低油价带来全球石油产业链各环节大动荡的背景下,欧佩克再次提出"冻产"动议。本文就其能否达成协议、能否真正按配额减产做出分析,预期是悲观的。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日前通过视频阐述了他上任100天执政计划,他在视频中表示,将会在上任的第一天,发布总统行政令,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笔者认为,特朗普此举,将间接促使“一带一路”不再是世界各国的选择,而将成为世界的一个必需。“一带一路”未来也将更多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川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胜出,颠覆了美国主流政界,企业领袖,媒体、华尔街精英们的预期。与6月底英国脱欧类似,特朗普胜选反映了金融危机以来,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割裂。而笔者想要探究的问题是,造成上述类似黑天鹅现象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英国脱欧后英镑大跌而特朗普胜选美元却大涨?对中国影响如何?
自参选以来,特朗普常常因语出惊人而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尤其他有关能源发展的观点更是颠覆了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能源策略,特朗普所宣称的“第一能源政策”既是为了扶持美国传统能源产业,又是为了对抗奥巴马政府“遏制就业”的能源策略。他倡导美国尽快实现能源独立。他相信,“第一能源政策”将会重振美国经济。
基于特朗普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反移民等很多言论,很多评论人士将特朗普上台与不确定性画等号。那么,特朗普上台后,究竟会给全球以及美国能源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呢?结合特朗普11月11日在其政权交接网站公布的初步治国政策框架,以及他此前在竞选中对能源行业的一些观点,大致可以看出其能源政策的关注焦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3亿吨,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GE油气业务与贝克休斯合并,既能够真正地振兴制造业,也能够有效地创造就业,并未全社会创造价值。我们应当欢呼更多这样的合并,并为GE油气业务与Baker Hughes的合并大声喝彩。
鲍国宝(1899.5.5~1978.10.5)中国著名电力工程专家,国家一级工程师。广东香山(今珠海山场)人。19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随即赴美;1922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动力系,获机械工程师学位。
王博安(Raj Bhan),印度国家科技大学电子通讯工程学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2016年8月担任西屋电气全球副总裁兼西屋中国工程技术及运营中心总经理。
我国工商企业用电成本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源于电价调整滞后于电煤价格变化。本轮煤价断崖式下降以来,我们正在逐步失去降低工商企业用电成本的机会。当前亟需降低电价,扩大电力需求。同时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扩大电力直接交易比重,依靠市场机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从根本上解决新一轮煤电矛盾。
煤炭作为我国化石能源的代表,在现有的能源供给体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过去一个时期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政府在去过剩产能政策上做了调整,似乎去过剩产能措施已经起到了实际效果,但政策调整之后煤炭产能会不会再次出现反弹,仍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煤炭产能问题关系着未来的能源结构体系的变化,代表着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和方向。这次煤炭价格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众多因素在起作用,从这次煤炭价格变化的局部现象,我们也需要反思中国的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方向该如何把握。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从最初的以水能、风能为重点,到近五年光伏的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与核电当前已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2%,距离2020年国家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15%越来越接近。研究显示,从2030年起,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力系统的支柱能源。
《巴黎协定》的签订和生效是中国能源结构转型进程加快的信号,同时也给能源结构转型设定了一系列的基本目标。中国政府在“国家自主贡献(INDC)”中提到,碳排放在2030年达到峰值,碳强度与2005年相比下降60%至65%。结合全球2050年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等一系列目标分析后,2050年中国碳排放份额为35亿吨左右。然而,如果按照中国目前的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是很难实现上述目标的。那么,在《巴黎协定》背景下,中国的传统能源如何转型,值得关注。
史蒂芬·霍金认为,宇宙中有两种能量,一种是动能,而另一种就是引力能。其实还存在着占已知宇宙约75%的“暗能量”(反引力能),目前人类所知全部物质与能源仅占宇宙5%左右,其余为暗物质。引力能顾名思义来自引力的生成,微观上应该是分子的一系列运动导致一种宏观的吸引,以场的的形势由引力子作为媒介.引力能来源于宇宙中的物质,一个物体因为它的质量,扭曲了它附近空间,对其旁边的物质产生了吸引,造成了一个向心力。产生时空涟漪和“场”,并影响时间维度。
从过去170多年的历史长河,来回顾改革、理解改革、求解改革。面对中国改革的艰巨性,本书提出 “明道、树势、优术、抓时”四位一体的改革方法论,这也是作者从历代社会经济变革得失中汲取而来的经验。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和美IEEE会员和原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