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语 |
本期能源思考编辑出版,正值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和中国读书节。
|
封面文章 |
乌克兰分裂将导致全球能源地缘战略格局大洗牌,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一新局面?在变局中如何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将近期和长远利益兼顾考虑,将成为一道艰难的选择题。如果选择正确,中国将在未来发展中获取巨大的、可持续的、价格合理的清洁能量,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一个巨大的生存空间。
|
高端论坛 |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于2014年3月22-24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24日上午举行的“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对话上,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作了能源发展问题的主题演讲。
|
本期关注 |
石油产业通常被分为上游和下游两大领域。上游主要包括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下游主要包括炼油、化工、销售。单纯从产业类型上看,上游属于资源采掘业,下游的炼油属于加工业、销售属于商业,三大行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及市场特征差异较大。
|
|
专题讨论 |
在我国的荒、沙漠地带利用二氧化碳和非淡水资源大规模养殖微藻来生产生物燃料和粮食既可以提高粮食供应安全,保障石油供应,也可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碳资源的利用,还能改善油品质量,通过产业化治理沙漠,为西部地区提供就业创收的新途径。美国的工业试点表明,微藻制油因成本大幅度下降,能源产出大大高于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投入,而具备了大规模供应化推广的条件。
|
针对我国能源流通量大、输送距离远的具体国情,应建立强大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网络作为能源传输的新途径。采用特高压输电可减少输电走廊用地面积,有效地减少土地占用;在输送相同容量的条件下,采用特高压输电比采用500千伏输电可降低1/3的损耗;采用特高压电网可实现输电和输煤并举,将来还可减少能源运输燃料费用,降低能源输送的成本。
|
特高压如何起到调整能源结构的作用呢?概括来说,是因为特高压输电能够大大改善我国煤炭消费结构和布局,推动“以电代煤”“电从远方来”。特高压电网调整能源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整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费结构,二是为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消纳创造条件。 未来通过跨区送电,特别是特高压电网,把煤电基地大规模建设的高效的、低排放的煤电输送到东中部地区,实现终端用能的“以电代煤”,将是特高压电网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内容。
|
清洁能源发展,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需要更坚强、更智能的电力系统。目前,电网与风电接入匹配度不够高,问题涉及规划、技术等方方面面。另外,受技术、管理机制等因素制约,无法完全挖掘常规电源的潜力,提高其调峰、调频的能力。特高压解决的是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硬实力”,智能电网是为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创造“软实力”,都是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发展举措。
|
从理论上来说,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路每千米造价是500千伏线路的2.8倍,而输送能力是500千伏线路的4倍。这样来算,建设特高压是节约了电力输送费用,而不是增加了。如果从长远来看,特高压的应用并不会带来经济支出上的增加,它是又经济又安全的输电方式。西欧电网一直是一个互联电网,但它不是一个利益体。所以,互联电网不一定是一个垄断电网。
|
雾霾源自工业化过程中利用能源不当,世界大都市都曾经历,最后在有效政府治理下都得到解决。它是社会多因素的渐进积累而形成,工业化形成的生活生产方式不能突变,需要一个以十年计的漫长治理过程。治理大都市雾霾方法都是多元的,没有单一的纯技术方法,采用输电方法只是雾霾搬家,交流特高压输电更是浪费的劣选方案。
|
如果用交流特高压线路将华北-华中-华东联网,则构成更多、更大规模的1000/500千伏电磁环网,将成为威胁电网安全的重大隐患,使国家电网安全时时都处于高风险的境地。根据电网复杂性理论和中国、美国大电网事故的统计规律推算,“三华”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发生800万千瓦负荷损失的大停电事故发生的概率将比异步互联、分层、分区的超高压区域电网发生同样损失规模事故的概率高达15倍。
|
2014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主持激辩特高压会,但很遗憾的,激辩本应双方对等,但对反对交流特高压一方,本来有条件邀请多名专家参加,却只邀请正在住医院,又不能到会上参加辨论,只是在会前在医院作了短时发言的蒙定中专家。国网一方就事先可以针对这一反方发言激辩特高压,但本人不在场,不能激辩,这是公正合理的激辩吗?所以本人很遗憾,只能在会后提出补充的论证了。
|
特别报道 |
与石油为邻,我们必须学会管控油气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境风险。兰州水污染事件不是个案,事后更需要整个油气工业引以为戒。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来自对中国贫油、人民积弱的忧患,而如今石油生产不能以为害国民环境安全为代价,因为这是对油气工业最大的曲解。
|
人物 |
张光斗,1912年5月1日生,江苏常熟人。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曾主持设计密云水库,参加设计葛州坝工程,三峡工程等,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和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3年6月21日13时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
尽管全主要能源生产国地面动荡不断,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激化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冷战后既有地缘矛盾;利比亚又一临时总理下台,引发利国内新一轮骚乱;伊朗与西方谈判无果,希望解除经济制裁的结果扑朔迷离,但令分析人士意外的是,布兰特原油期货交易价格已持续数月维持小幅波动,平衡在110美元水平线左右,这与乐观市场预期不无关系。
|
分析点评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郭庆方教授指出,当前中国石油炼制行业确实面临着一些危机,却并不意味着无所适从。“危机”是既存在“危险”,又具有“机会”,只要按照危机经营的规律,塑造中国炼油产业甚至整个石油行业的发展韧性,中国石油企业定能克服困难,实现质的提升。
|
中欧能源合作应尽量减少贸易壁垒,在贸易法律法规上,相对于传统能源,对新能源采取更加容忍的态度,给予新能源产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
近日,有消息称中俄很可能于5月普京访华时就俄罗斯对华供应天然气一事签订协议。类似的期待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就价格问题存在重大分歧
|
新概念 |
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剧增,工业发展迅猛,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超历史水平,严重破坏了地球亿万年来保持的碳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1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加剧,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对人类生存和繁衍构成严重挑战。
|
书讯 |
能源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必须系统谋划和长远考虑,形成明确的能源战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展过不少中国能源战略研究。2004-2005年科技部为编制科技规划纲要组织了中国能源战略研究;2006-2008年,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了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研究;2008-2010年,中国工程院开展了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
论文平台 |
按起主导作用的能源类型不同,将人类经济发展依次分为薪柴、煤炭、石油(Petroleum,包括油和气)和后石油时代。其发展史表明,新型能源从诞生到居主导地位要有相当长的过度期,其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也可有起伏、有逆行性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