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首页 | 查看往期 | 订阅中心
卷首语

观一叶而知天下秋

      源与气候已经成为当前众多重大国际政治问题的核心。这是因为没有一个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油气资源能够自给自足,也没有谁能在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中置身事外。这种能源竞争已开始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对外政策,并可能成为世界强国新体系大格局角逐的平台。

封面文章

中俄油气合作的战略和战术分析

      东北亚地区具有世界石油市场要素的最佳组合从世界石油市场供需要素看,东北亚地区具有最佳的要素匹配。这表现在:第一,俄亚洲部份(包括东侧和北侧的海域)有巨大的油气潜力。

高端论坛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发展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加强中俄地区合作实现经济共同繁荣

      中俄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新中国建立初期,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原苏联对中国援建的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有1/3强在东北地区。这些项目对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期关注

对我国自俄罗斯远东等地区进口原油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油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原油进口量不断增加。2008年我国进口原油1.88亿吨,其中60%由海运源自中东地区,石油进口的压力持续加大。在此背景下,俄罗斯远东地区等油气资源能否长期稳定地供应我国便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中国地缘战略与地缘能源格局解析

      169年来,中华民族全体成员都在为一个伟大梦想而奋斗:中国以世界性强国姿态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央。在长达几千年时间里,中国一直因“中央帝国、天下共主”的独尊而傲视群雄。

专题讨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简述

      中俄能源合作经过十四年的曲折历程,近来取得了重大的实质性进展。这条并不轻松的合作之路,究竟给了我们哪些经验、教训和启迪?本文作者沿着这条思路,把近年来见诸国内报端的相关信息加以综合整理,力求简要地勾勒出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脉络,审视其中若干重大问题,对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作出判断。

影响中俄能源合作的相关因素

      中俄的能源合作早于其他领域,然而进展远未达到预期,与双方密切的战略协作关系形成巨大反差。分析其中影响因素,除技术层面因素外,还有国际能源总体形势变化因素、俄方因素、我方因素、双边关系因素,也有第三方干扰、牵制因素。

中俄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势在必行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包括如何通过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增大在国际能源政治中话语权、加强国防力量对能源运输的有效保障等措施,预防潜在的能源安全危机。从俄罗斯能源资源、过境运输条件以及对我运筹国际能源关系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来看,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应先构建东亚能源共同体

      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是否可行?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对此,很多政界人士和学者提出了各种主张和建议,但大多只是空来空去,原因是这一倡议本身只是个宏大而虚空的概念。虽然出发点很好,但在现实中缺乏依托。因此,在当前区域整合的过程中,各国有必要暂时搁置不议,以便专心致志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特别报道

用能量的概念来思考世界——民间资金转战能源红薯

      刘锦超教授1989年获得美国杜邦奖学金进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物理系,师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学生凯利教授并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原子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锦超认为,他从凯利处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建议之一便是,爱因斯坦早年对凯利的教诲:“用能量的概念来思考世界。”

人物
分析点评

伊朗的能源潜力不可小觑

      湾地区是世界油气储量最为富集的地区,海湾国家是我能源外交战略布局的重点。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占了两个“世界第二”。石油工业是伊朗经济的支柱、国家的经济命脉。

新概念
书讯
论文平台
市场动态
2009年11月刊
总第36期
发布时间:2009-11-01
主办 中国能源研究中心
   
顾问委员会  
主任 王武龙 
副主任 冯丽雯
   
顾问委员 陈清泰 吴敬琏 汪恕诚
  熊光楷 姜云宝 王维城
  蒋承崧 徐锭明 周大地
  陆延昌 李定凡 陆佑楣
  周孝信 徐建中 胡文瑞
  石定寰 倪维斗
   
专家委员 吴钟瑚 庄来佑 王海运
  韩晓平 周小谦 郭云涛
  孙家康 薛  静 吕伟业
  王振铭 甘世宣 张大伟
  曾兴球 张金川 张  抗
  陈卫东 阎三忠 唐振华
  陈新华 孙伟善 白荣春
  周凤起 徐晓东 马重芳
  李景明 华  贲 王金南
  冯江华
秘书长 狄小平
   
出版 《中国能源网》编辑部
主编 冯丽雯
首席撰稿 韩晓平
执行主编 秦京午
编辑部主任 陈明灼
编辑 张磊 江晓蓓 曹吉生
  李自琴 刘婷一 吴迪
  冉泽
美术编辑 白翠霞
发行 张祖敏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8号中雅大厦A座14层
电话 010-51915030
传真 010-51915237/97
电子邮件 ER@china5e.com
投稿联系人 陈明灼
  chenmingzhuo@china5e.com
  1314133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