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响: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全球创新方案负责人兼驻中国韩国及蒙古首席代表)
创新是永远不懈的原动力,不管在哪个行业都是如此,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中创新这些年的口号喊的也很响,但是究竟从哪些方面切实的推进创新领域的发展这是今天大会研讨的主题。
“一带一路”会议提出创新是推进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发展的主题,其中谈到能源帮助“一带一路”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创新,不光是基础设施和普通项目投资方面,也提出能源行业的一些创新,这也是重要的方向。
首先政策的驱动,当前中国能源政策,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在能源的发展,针对新能源还是传统的能源,政策驱动有三大问题,第一现在能源政策很不协调不统一,国家发改委有发改委政策、科技部有科技部政策各个部委都出台了很多自己的政策,之间不协调不统一甚至有些互相打架,很碎片化。凡是跟能源相关出台政策的部门和行业管理机构大概有16个之多,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企业无所适从,中国的新能源政策不协调不统一。
第二个方面,很多针对新能源补贴的政策环节有问题,能源行业主要是四大环节,能源生产、能源供给系统、能源消费、能源管理,着力点是生产环节还是消费环节还是管控以及供给的环节,这是制定政策者首先要想清楚,着力点不一样产生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前段时间推行的“金太阳计划”,究竟补贴的是生产环节还是补贴消费环节并不清楚。前几年太阳能电池产能大量过剩,如果大量的补贴生产于是就拼命的生产,如果补贴到消费环节,购买者每购买一千瓦或者一兆瓦的太阳能板国家提供多少补贴,如果是消费环节进行补助效果就不同了。研发环节进行补助就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这是目前应该要考虑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候,美国当时出台接近四万亿的拯救计划,中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是两者的效果却是不同的。当时奥巴马四万亿,要求其中25%的合同必须给中小型企业,哪怕是生产航空母舰也要有一份合同,25%的航母采购合同必须要给中小企业,其中一些螺丝钉等等是可以中小企业来生产,25%就是一百亿美元的拉动,而我们当时的四万亿大部分给了“铁工基”,今天越来越严厉的各种管控的措施,很多房地产管控的措施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全世界没有听说对消费进行管控的,只听说过对供给进行管控的,这个后果很严重,因为它是刚需。
能源政策的制定是基于对传统能源思维出发的,能源补贴政策不健康也达不到新能源,对新能源的刺激还是刺激传统旧能源的补贴方法中。我在09年回国以后,我投入了很大精力参与了中国新能源方面的产业项目,到2011年基本上全部都失败了,当时很悲伤。从那以后我不接触任何新能源的项目,最近几年有所调整,那时候太多了,国有、民营、国际投资大亨大举进入新能源,太多了,这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中华民族有个很好的习惯,我们可以迅速把一个很好的概念迅速搞烂,直到不能再搞了。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正因为能源方面的诸多问题,我在《南方周末》发表一篇文章“中国新能源政策的再思考”。痛定思痛以后新的一轮产能计划洗牌之后我们面临的问题,我认为这时候是政策的管理当局、制定当局要重新以政策来驱动,我们叫政策驱动的第一个关键,究竟以什么政策来推动当前的新能源和能源创新。
第二是模式驱动。能源行业发展的模型究竟靠什么模式驱动,也可以理解为管理体制的重构。在能源行业中,能源消费的模式,能源技术革新的模式,能源供应的模式,能源监管的模式,这些都要考虑到。全世界的能源的供应都是由一些大寡头公司控制,能源行业就要求相对资源集中来使用。但是到了互联网经济时代,供给模式是怎样的呢?是不是要用能源互联网模式呢。能源互联网的模式本身核心是什么呢?未来经济发展第一是共享经济的模式,才有今天的共享单车。
未来的经济将是物联网的时代,物物、人人相连。能源行业是不是这样呢?远程控制家里的智能电网,这个概念早不新鲜了,能源合同管理推广了这么多年效果也并不理想,这是传统的利益方和新利益方博弈的结果,这是模式的驱动。
中国是个大国,决定了能源组合模式绝对不是以后新能源独霸天下,也不是说煤炭传统的化石能源会很快退出市场。以前有个观点,制定中国的政策必须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国家不能提省里制定政策,省里不能替县里制定政策,限制了就无法发展。就像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货币和财政政策,动不动就采用财政政策,不善于使用货币政策,导致很多红头文件的出现,模式上我们要重新进行思考。
第三,资本驱动。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在创新的同时一定要以资本来辅导。我们谈的“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就是投资要跟进、资本要跟进。我想资本驱动中用到新能源行业发展,前一段时间非常火的碳金融、联合国的波恩协定的交易协定,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包括未来做的资本板块,专门为能源行业和环保行业出台上市的快速通道计划,这些的实施都必须要解决资本驱动的问题,没有资本的推动、资本的创新和开放是不行的。新能源要怎么操作,国家发改委2017年3月份出台了中国新能源方面的投融资的创新政策,主要是松绑让更多民营企业进入。
鼓励国家可以出台一个关于环保和新能源行业三板市场,因为大部分新能源行业大部分是比较散乱的企业,应该降低一些门槛,三板就是做市商制度,不向大众波及,同时把行业做起来,包括出现无数的能源发展基金,这些基金大部分是政府出资,企业参与,管理的模式是政府管理模式,没有市场化来进行解决。
四是市场驱动。能源互联网、智慧互联网,所谓市场驱动的核心是必须要让一个行业成为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包括美国和欧洲,能源行业都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中国走的路不会比它们更短。如何形成中国有效的能源市场竞争呢,我们听说哪个私营企业,阿里巴巴和腾讯能够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吗?能有自己的光缆吗?能够控股国家互联网的干道吗?电也是如此,不能小企业来控股电网系统,没关系可以买流量嘛,电就是电流的方向、电子的流动形成方向,我也可以买流量,以后买电叫做买多少电子的流量,这样更加的科学。
能源互联网未来十年至少有20万亿的大市场。中国有很多事情看上去很漂亮的蛋糕,当要真正啃这个蛋糕时候发现有沙子和石子,但是我们不要惧怕困难。联合国在中国做食品安全一样,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组合国外大的采购集团来中国采购,达到食品安全的标准就以比较高的市场价值进行采购,这样慢慢的形成了良性循环,农民慢慢接受了土地的净化再种植,因为有价格保障机制。由于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愿意接受为食品安全买单,能源消费也是一样的。
市场要进行细分,分布式能源在中东部肯定是大量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而在西部大风、大电、大地热在西部,西部工业不发达但是资源很发达,东部有商业头脑经济发展很好,但是没有资源,所以上帝也是公平的。技术驱动服从于市场驱动,技术推动市场,市场培养新的技术,两者此消彼涨,总的来说我认为是市场驱动。
政策驱动、模式驱动、资本驱动、技术驱动,这是我的一点思考。中国需要一个非常强势的气候变化战略,其中能源战略是重中之重,北京的雾霾65%是由于能源消费引起的,一次污染、二次污染,能源的低效消耗,55%的板子要打在能源上,需要彻底的解决能源的问题。
能源战略是我国当前所需要的,是国家顶层设计和伞型设计的问题,创新是永不枯竭的能源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