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碳交易”正式开张开启中国碳市“元年”

2013-12-19 16:07:25 新华网

2013年,或将成为中国碳交易“元年”。

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敲锣开市。据悉,先期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企业达490多家,其碳排放量约占北京排放总量的40%左右。

早在今年6月18日和11月26日,深圳和上海环交所已相继正式启动碳交易。而在目前各试点省市公布的碳交易试点名单中,工业企业是重点对象。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省市今年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工作,计划于2015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碳交易。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首批7家碳交易试点省市自寻路径,各自探索出不同的碳交易模式:其中广东有望成为第一个拍卖配额的试点;北京则在各试点中首先发布了场外交易的细则;上海配额分配设置了鼓励先进企业的“先期减排配额”。这表明,各地在碳交易体系的政策法规、核查核算、配额分配、交易机制、平台搭建等领域做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成果。

由此,中国碳交易市场可谓正式“开张”。

成功与否不能简单以成交量多少为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7省市试点,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而一旦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体系,再和国外其他交易体系对接,无疑将推动世界其他地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碳排放价格。

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杜少中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北京环交所成立5年多,直接为碳市场启动就准备了两年多时间。在他看来,现在社会上对碳市场的认识还稍显不足,有人认为高额罚款的效果可能来得更为直接,还有些领导担心碳市场是否会阻碍经济发展。

“其实碳交易是用市场手段来解决节能减排问题”,杜少中表示,“目前看碳交易市场是否成功,不能简单地看成交量和活跃度,而是应该从能否促进节能减排、能否促进技术进步、能否促进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加以衡量,看碳交易是否能对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形成倒逼发展机制。”

“碳市场启动以来,已经非常清晰地看到了企业的变化。以前节能减排的目标是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逐级传递。现在来看,企业已经逐渐明白,碳排放管理可以与盈利和现金流挂钩,可以与公司的投资挂钩。以前是政府行为,现在已经变成企业的自发行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在谈及深圳碳排放正式交易以来的感受时如是总结。

现状:卖方市场为主缺乏期货手段

已于6月18日运行的深圳市场,成为目前国内碳交易的重要样本。

“今年是碳交易的第一年,所有的配额都在企业手上,市场上的配额不足年总量的1‰,深圳碳交易管理办法指出,当年多余的配额可以延续到下一年使用,而下一年的配额不能提前使用,所以深圳目前是卖方市场。”深圳碳市场经纪会员绿碳投资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刘翔日前透露。

“企业可以不卖,但是不足配额的企业不能不去履约,如果价格一味偏低,会导致没有卖单,企业买不到货物,买不到货物明年就不能完成履约,最终会导致罚款。”刘翔表示。

“深圳碳市场启动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市场流动性缺乏,二级市场交易量很小。客观上由于各市场体量较小,只有现货市场没有期货市场;同时作为并不成熟的新兴市场,主观上交易企业观望心态明显。这些问题,北京、上海的碳市场也将存在。”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市场需发挥为碳定价的作用,在二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难以有效发挥时,拍卖机制的使用可以弥补。王遥透露,这也将是年底前要启动的广东碳市场区别于其他试点的特色。

此外,在深圳市场目前的规则中,允许金融机构参与交易,但目前还没有机构进入。

“金融机构不进来很大的原因是现在是现货交易,没有期货交易,更没有远期交易。”中创碳投总经理唐人虎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对任何金融机构来说,参与交易分两类,一类是代客理财,这一类是有机构参与的,比如替一个有需求的客户去买卖,随着市场的逐步启动,金融机构这方面的介入肯定会越来越多。第二个就是碳金融,即金融机构把其做成一个金融产品,这在规则上还很难,金融机构尚未有相应的对冲策略,买家购买之后就是风险敞口。”

期待建立全国性碳市场

“我们对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期待很大。”环保桥(上海)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峰透露,“一方面,从全球来看,碳市场不是特别景气,欧洲市场的价格虽有回升,但仍未达到盈利水平,而美国价格比较高的加州碳交易市场暂时无法接纳范围外的抵消额度,这些对国内核证减排量(CER)的消化帮助都不大。”

京沪两地碳交易的正式“开张”对国内碳市场的意义,唐人虎持乐观态度。“首先京沪市场比深圳体量要大得多。其次,上海设立自贸区,该城市具备更多金融属性,我们也希望上海碳交易在市场的属性上发挥更多作用。上海应该在建立碳市场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与深圳相比,可在某些方面尝试创新。”

唐人虎表示,与上海相比,北京也有自己的特点。“在京津冀地区,碳排放和雾霾天气密切相关,减少碳排放,换句话说,就是在清洁空气,减少PM2.5,因而北京市场本身就有更迫切的目的,同时减排的意义也更具现实性。”唐人虎透露,“北京的碳交易不应仅局限在北京,应以北京为龙头,把天津、河北,甚至内蒙古都划进来,形成区域联动。目前的启动只是第一步,后面应该会逐渐建立区域性市场,并为之公布统一标准。”

“今后试点第一阶段主要是积累经验,重点还是未来第二阶段的重新设计,即重新设计整个全国性市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陈波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要通盘考虑流动性、价格机制、激励机制等碳交易的核心要素。现在只是为2015年之后进行铺垫,将来会有各地碳市场之间的链接,以及地方交易所的竞争与退出。”

链接

所谓碳交易,简言之,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当作商品一样进行交易。这其中,政府对碳排放实施配额管理,向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同时,排放单位可通过市场购入或售出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确定,将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目前,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全球主要有3个碳排放机制——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