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综合
  • 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主任冯丽雯主笔翻译

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主任冯丽雯主笔翻译

2013-07-18 11:46:34 中国能源网   作者: 冯丽雯  

2004年冬天,是北京三环内供暖系统开始煤改气的第二年,原本以为是暖冬,但随着几场特大降雪,强冷天气的到来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元旦前夜接到了一个紧急报告,称“北京的天然气储存量只够维持16天!”当时天然气供应时断时续,很多居民小区接连数日贴出了“无法保证居民天然气供应”的通知。北京市主要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也无计可施,最后北京燃气集团只能以首先保障居民用气为前提,给缺气的北京市民挨家挨户送去瓶装液化气以保障居民用气。

此后,“气荒”一词再未离开国人的视线,2005年、2006年、2008年多地出现大规模“气荒”现象,2009年更是出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荒灾害,一时之间,“气荒”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也就是在2004年,我们的研究团队开始关注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并着手研究“气荒”发生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我们对天然气这一清洁燃料的期盼由来已久。早在1998年,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作为中国第一条长距离天然气管线的陕京一线开工,如何有效地利用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随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国外能源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发现当时国际上正在兴起一种采取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为城镇与小区提供能源综合服务的靠近用户端的、清洁高效的供能方式。于是我们将这种区域型供能方式翻译成中文“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加以推广,希望能够帮助解决我国的能源结构性问题。但在当时,我们一大困扰就是“中国的天然气供应能否支持我们加速中的城镇化建设”?

……

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主任冯丽雯

2013年6月写于北京

(节选自本书序)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