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0日,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投资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和中国能源网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能源投资论坛在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举行。
王海运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在上午的会议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做了题为“积极运筹能源外交,优化‘走出去’国际环境”的演讲。
王海运首先肯定了当前中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与合作的成果。他表示,世界进入“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能源“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能源投资开发并购国外能源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世界能源产业注入了生机,做出了贡献。同时也让企业积累了国际经济的经验,带动了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合作,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并不顺利。不少企业因为经验不足,对于国际能源环境认识复杂性不够,出现决策失误,导致经营亏损。不少项目运营过程中遭遇某些国家议会政策的阻击而失败,因此不得不付出比西方企业高得多的代价。
王海运指出,我国必须加强能源外交,包括政府能源外交和公共能源外交的运筹,努力优化中国能源走出去的环境。中国能源“走出去”参与世界能源开发、运输和加工是难于阻挡的大趋势。全球经济化的大潮浩浩荡荡,没有因为经济危机的发生或者某些国家抵制而减速。世界各国都必须适应这个“大潮”,而中国更加需要利用世界全球化带来机遇,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能源资源禀赋不高,与其他国平等合作来保证国家安全,这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应当享有平等权力。中国还是国际能源领域的“后到者”,“走出去”能够使中国企业积累国际经验,谋求更大的发展。中国作为新兴大国,要建立新型合理的国际能源原则重任。中国政府应当鼓励有实力的国有及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世界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能源企业也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而国际社会对中国能源走出去也应理解和环境。
能源企业“走出去”离不开友好、稳定的国际环境。当今世界影响国家能源合作的因素错综复杂,有能源资源因素,有能源经济因素,也有经济能源政策因素,不仅取决于能源企业的实力和经营管理经验,同时也会受国际能源秩序、关系和国际能源政治的影响。我国能源企业比较关注能源资源因素,对国家能源政治因素关注不够。今后应当对政治因素更加注重,否则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遭遇更多的障碍,遭受更大的损失。
国家关系友好往往是企业间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提。世界上有的大国把一些发展中的能源资源国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排斥他国的进入,挑动某些势力对中国公司制造麻烦。因此中国公司进入西方国家进行企业并购往往会面临很多的政治障碍。中国能源企业进军美欧洲不少项目谈判失败,政治干扰是重要的原因。与政治局势不稳定国家开展合作,要冒政治风险。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尽量避开政治不稳、社会动荡的地区。能源企业“走出去”不仅要关注商业技术因素,而且要关注能源政治因素,关注合作对象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宏观环境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王海运认为,当前国家能源环境复杂多变,为确保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实施、优化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官方能源外交和公共能源外交的运筹。
第一,应大力倡导公共安全能源理念,推动新型能源秩序构建。要强化“能源安全不可分割”的理念,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推动建立稳定、共赢、合理、和谐的新型能源秩序,为新兴国家争取更大的能源发展和安全空间。推动建立有资源国、消费国共同组成的能源合作机制。推动世界主要经济体共同加强能源建设。推动国际能源体系开放性发展,抑制资源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第二,要积极促进有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军事稳定确保国际能源供给的基础。为了避免能源供给不足,拉高能源价格,影响了各国的能源。近年来,某些大国处于地缘政治需要,在西亚北非发动战乱。而这些地区是主要的油气产地,这直接危机到全球的能源安全。为了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国际社会必须制止新霸权主义的肆虐。
第三,要重点推进路上周边低风险地区的能源合作。大力深化与合作对象国的关系,奠定政治基础。国家应当有意识的向重点能源合作对象国倾斜。能源企业有责任为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发展发挥独特的作用。比如,俄罗斯能源储量丰富,政局比较稳定,且可以避免海上运输风险,中国能源企业应将扩大与这类国家的能源合作。应当认识到,我国对中东海湾短期难以实施,所以应强化路上周边合作,发展与稳定国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第四,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反对能源关系反政治化。不应当将国家间企业间的反政治化,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国际社会共同抵制某些大国因不正当的政治考虑干扰破坏其他国的合作。
第五,要大力开展公共能源外交。能源企业是公共能源外交的主力,树立诚信文明的企业形象,形成具有和谐特色的海外文化,支持公益事业,可以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能源行会也要配合能源企业与合作对象国的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成立能源外交协会作为开展公共能源外交的平台,能够发挥政府部门能源企业和机构之间的桥梁作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支持,共同促进能源资源海外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