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突破发展瓶颈 共享生态财富

2011-09-20 10:50:02 中国环境报第2版

——《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江苏省常熟市市长惠建林

常熟市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江苏生态省建设要求,按照"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防治污染与生态建设一起抓"的总体思路,加快实施《常熟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全市生态文明水平,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同类城市中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和谁对话?

惠建林,汉族,1964年2月生,江苏苏州人,大学学历。历任江苏省建委办公室秘书、副科级秘书,苏州市建委办公室副科级秘书,苏州市建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苏州市建委副主任、党组成员,苏州市平江区委副书记、区长,苏州市平江区委书记。现任常熟市市长。

为什么对话?

江苏省常熟市于2006年获得国家首批生态市称号,2009年被环境保护部列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被誉为"江南生态明珠"。那么,常熟市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在已经开始的"十二五"常熟市又将采取哪些新举措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对话人 惠建林 江苏省常熟市市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李莉 范圣楠 记者 闫艳 高杰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关键思路 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健全制度保障

记者:常熟市于2006年获得国家首批生态市称号,2009年又被环境保护部列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请问常熟市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惠建林:常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是一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综合实力和基本竞争力一直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同时,常熟市更是一个风景秀美、适宜人居,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生态之城。

近年来,常熟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名城、促进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把生态文明作为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把污染减排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道路。

首先,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将城市周边120平方公里划为城市核心生态圈进行规划建设,虞山尚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昆承湖区域生态治理初现成效,南湖生态修复全面启动,沙家浜湿地公园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加快"绿色常熟"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1.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53平方米。污染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累计实施减排工程150多个,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9.5%和47.9%,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7.47%,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始终保持在340天以上;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其次,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常熟市把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积极推行绿色发展。"十一五"期间,常熟市累计劝停、拒批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重污染项目360多个,集中开展"六小一无"行业专项整治,关停并转了800多家"六小一无"企业,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支持绿色发展。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不同层面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循环经济典型,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已初成框架。

第三,健全完善制度保障。常熟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负责、社会参与、舆论监督"的工作制度。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研究和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各地、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列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考核的约束力。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事项督办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重点工程,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机制。环境基础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江苏省率先启动"数字环保"系统建设,率先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工作,率先推进排污企业环境分类管理制度。

点击二

焦点关注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制约如何破解

关键思路 加快转型升级、加速城乡一体、加大生态投入

记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不少地方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产业结构调整不顺以及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困难等问题。那么常熟市如何破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制约?

惠建林:常熟市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同样也遇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制约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3方面的措施,努力破解制约瓶颈。

第一,加快转型升级。常熟市的人均水资源和耕地面积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和3/5,环境承载力有限,资源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如果沿袭高耗能、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增长模式,不仅环境容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也难以持续,因此常熟市确定了"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方针,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紧紧围绕产业升级转型,把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与市场机制的"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发挥环境保护的引导、倒逼和服务作用,优化三次产业,先后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低污染的新兴项目,淘汰了小化工、小电镀等一批落后产能。建成了全国县级城市中惟一一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引领和推进全市的产业转型与升级。积极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活动,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代表的绿色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目前常熟市已经开始走上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第二,加速城乡一体。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常熟市全面实施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建设,"十一五"末全市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85%,其他农村区域也达到50%;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农村河道整治和村庄绿化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环境优美镇实现了"满堂红",全市131个村建成了江苏省生态村,蒋巷村还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村;加快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开展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有机食品基地及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农村生态体系,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第三,加大生态投入。资金投入是生态文明建设必备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常熟市强化政府在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等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全市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达130多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6倍,其中仅生态文明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就近1.8亿元。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如何实现生态财富共享

关键思路 建设"两型"社会、繁荣生态文化、提升幸福指数

记者:良好的环境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宝贵财富。常熟市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生态财富共享?

惠建林:建设生态文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享受更多的生态财富。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主要做了3方面的工作。

建设"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常熟市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重点实施了一大批与广大市民日常生活关联度较大的绿色民生工程,包括绿色公交系统建设、太阳能路灯改造、太阳能屋顶示范、住宅建筑节能以及废旧电器回收等工程。特别是公共自行车工程,有效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切实改善了城区交通拥堵现象,更便于市民在城区的短途出行,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目前,常熟市正在规划覆盖城市主要区域的步行道系统,努力使低碳城市建设成为常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繁荣生态文化。常熟市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质、富有江南地域风情、蕴含江南文化精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盛赞常熟是"江南文化的生态典范",这是常熟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名城建设有机融合的完美写照。2009年以来,常熟已成功举办了3届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江南文化节。所以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常熟独特的文化优势,一是让生态修复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在推进尚湖、昆承湖、南湖等区域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注重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融入更多的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元素,使每一个生态修复工程都成为江南文化的代表作。二是促进生态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与江南文化有机融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使生态镇(村)、湿地公园等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领略江南水乡风情的最佳去处。三是使生态教育与文化教育相互促进。在全市中小学校、社区已全部建成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国际生态学校、低碳社区建设,使每一个常熟市民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生态文明成果的享受者。

提升幸福指数。近几年来,常熟市全面开展了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2010年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为91.08%,在江苏省参与调查的40多个市县中名列前茅。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常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新的空气、吃上更放心的食品,努力让广大群众在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充分享受优美环境带来的生态财富,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幸福指数。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十二五"生态文明建设新举措

关键思路 全民参与、全面转型、全力跨越

记者:经过几年的真抓实干、不懈努力,常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请问"十二五"期间,常熟市在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惠建林: "十二五"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常熟市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江苏生态省建设的要求,按照"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防治污染与生态建设一起抓"的总体思路,加快实施《常熟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全市生态文明水平,力争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具体要做好3方面的工作。

全民参与。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要把创建生态文明镇村、低碳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国际生态学校、绿色家庭等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在践行生态文明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建设美好生态家园。一是建立绿色环保全民教育机制。以社区、学校、家庭等为阵地,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绿色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开展"校企(社企)互动环境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环境教育的形式,提升环境教育活力。二是完善绿色环保公众参与机制。以建设项目环境许可听证会、环境网上生态论坛、社区圆桌会议等形式,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建立畅通的绿色沟通渠道。三是建立绿色消费文化氛围。在全社会倡导生态、健康、低碳的消费理念,积极培育"绿色宾馆"、"绿色商场"、"有机食品基地"等绿色消费细胞,通过绿色家庭评比、闲置物品置换等活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全面转型。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全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循环经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依托岸线资源和现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集群,促进优质产业积累,把沿江地区打造成国际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将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集聚效应,重点引进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园将重点围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对区域经济贡献大的基地型项目,加快关联产业配套招商,形成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集聚效应,建成省级低碳产业园。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将建成具有国家一流生态型氟化学工业生产、研发基地的高科技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全力跨越。不久前召开的中共江苏省常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将生态文明创建工程列为"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要求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我们将紧紧围绕"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这一目标,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逐步建立起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健康稳定的自然系统、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让常熟市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更幸福。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突破 发展 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