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与全球产业融合”为主题的“第四届未来能源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与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会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化原董事长 傅成玉发表了“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论坛演讲实录进行整理。
傅成玉:尊敬的史玉波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四届未来能源大会,并做发言。刚才孙总把我的发言题目说了,我这个题目建立在自2020年习主席提出双碳目标之后,我们国家从各级政府到企业到学者,到研究机构这两年来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社会表现谈一点想法或者是谈一点认识。
走低碳发展之路,已经纳入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我国新能源建设如火如荼,新能源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成为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成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道风景。
然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世界变化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已经远远超出我们已有的认知能力,特别是俄乌战争的爆发,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俄罗斯的全面无底线的制裁,近4个多月的事态演变,预测事态今后的可能走势,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已经使我们感到更复杂,更严重,更超出我们想象的事情没有到来。
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用底线思维,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在不断变坏的恶劣国际环境中努力保持中国自身发展的安全,实现中国经济的安全发展。
在当今新的国际环境,我们用新视野重新审视我们过去所做的承诺和我们的行动,使我们更加坚信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在未来恶劣国际环境下保障安全发展实现发展安全的重要举措,首先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加快传统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可以由我国大环境和基本条件控制,不受国际大环境的太大影响。
在我国新能源领域,无论是已经原材料,技术产品,设备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础等都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发展势头。并且都基本可以自己控制,加大新能源建设力度是应对未来可能更严峻的格局局势,保障我国持久能源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安全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的过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党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就是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我下面结合这个谈一点想法。
第一,不要把实现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特别是高质量发展对立起来,他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此不可以突出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习主席在2022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为我们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根本指引,也就是说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与发展生态力是一件事,是一个整体,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必须同时推进,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把两者对立起来的现象,忽而强调减排,忽而强调发展,总之是二者好像不相融,显然没有领会和把握中央精神实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也会造成被动。
第二,实现双碳目标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根本途径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双碳目标的过程,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或者反过来说要通过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同样,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对立,二者也是一个联体婴,我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以及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新能源领域正是由于基础原材料组件,配件生产制造,设备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推动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新能源产业走在世界的前面,同时大大降低了中国碳减排的总体水平和降低了我国在碳减排方面的压力。
同样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创新使得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更令人耳目一新,截至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总销售量大约400万辆,大约用了10多年的时间,2021年一年我国电动汽车的销售量几乎达到了前10年电动汽车销售的总和,2022年上半年,应该是1-5月份在中国市场上每一辆销售的汽车中平均有27辆是电动汽车,在一些南方省市,每百辆消费汽车中电动汽车占比达到40%,甚至以上。
还有一组数据让我们眼前一亮,这是中国汽车出口的数据,2000年日本汽车出口470万辆,中国出口1.7万辆,日本汽车出口是中国汽车出口的227倍。今年1-5月,日本汽车出口127万辆,中国汽车出口108万辆,绝大部分是电动汽车。日本现在出口的数量是中国的1.18倍,从227倍缩小1.18倍。
在未来可见的时间内,中国汽车出口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个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我们国家坚持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推动新能源和相关产业的低碳发展,促使我国的电动汽车实现了高速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不仅大大降低了我国碳减排的总体水平,大大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
从国家未来经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新能源绿色能源和相关的产业,包括汽车业,将是推动中国走在未来世界前面的可以肯定的产业,实践证明。
一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就是实现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过程。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这个关键环节,我们不要就碳减排谈碳减排,不要就双碳目标谈双碳目标,我们要把科技进步,双碳目标,经济发展,能源安全,视为一个整体,要从科技创新和技术作为切入点。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强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的力度。持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前面提到了大量新能源发展和电动汽车等行业可喜的发展成果,就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来讲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在存量的二氧化碳,也就是来自于我国现有的规模宏大的制造业和传统能源行业。我国制造业温室气体排放规模非常大,不仅是因为中国制造业规模大,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制造业所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化石能源,我们的传统能源。
大规模的二氧化碳存量减排就是我们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也容易产生认识和实践上的相矛盾,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很多,在这个领域的悖论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单独看待,要么就是大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大量的减煤炭,要么就发展经济,把我们减碳的工作慢下来,这是典型的二元论思维,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1.5度,实现碳中和国际大势,更要深切理解中国主要以化石能源,特别是以煤炭为主的国情,创造性的解决好化石能源为主,和走实线,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难题。
所谓的创造性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化石能源是一种能源,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能源无过更无罪,我们应该利用能源继续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问题不在化石能源本身,而麻烦是产生在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所以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经历,应该重点放在如何继续利用化石能源,同时又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上。否则就本末倒置。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继续使用化石能源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经济安全的牛鼻子,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仍然是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推动产业的升级,在当下中国制造业和传统能源行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大幅度提高能效,中国的能效,能源效率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我们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效水平,所以提高能效,是中国最简单,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
因为提高能效就是节能,就是提高技术含量,节能是提高能效的最重要的领域,中国节能的潜力非常大,我们最廉价,潜在的能源是节约能源,因为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我们能效这么低,是没有道理的。节能潜力大,我们应该从哪个领域着手?我们在能源生产领域,能源转换领域,能源运输领域,能源加工领域和能源使用领域各个环节能效都很低,我们往往处在不同环节上只强调某一个环节,作为中国整体说各个环节的能效都非常低,其原因有技术问题,更有我们各个环节的分割的问题。
这既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能效提高了,能耗减少了,排放自然减少了,做好了这一块就会实现一石二鸟,甚至一石多鸟的效应,很多企业,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个难度很大,我想我们过去实践过,我们通过投入,把企业的能耗降低,一年建立3%,三年接近20%。
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国家某些行业的技术标准低,因为很多部委没有了,都是80-90年代的技术标准在用着,所以我们前面满足技术标准,但是我们接下来的燃料消耗很大,排放很多,我们寨根本治理上目前没有实现我们在有效上。
还有加大二氧化碳的回收储存和利用,就是国际上说的CCUS,能效提高会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和大力加强的工作,但是能效的提高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仍然有二氧化碳被排放出去,因此二氧化碳的回收储存和利用成为我们减少化石能源,使我们不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却可以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工作,无论是大规模节能提高能效,还是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都要紧紧依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这个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投入,无论多大,都值得都会比我们关煤矿,关电厂成本来的低。由于多年来政府的推动,在这些领域节能提高能效和二氧化碳回收储藏和利用的领域已经有比较大的进步,当前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在中国已经非常成熟,成本也不高,二氧化碳固化技术,利用技术也已经开始成熟。
不久的将来,将会在市场上大规模的,有经济性的应用。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和二氧化碳回收储存利用领域的科技研发和技术进步,我国将出现二氧化碳减排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新面貌。
除此之外,我还想突出呼吁一下加强碳减排的基础工作,虽然我们国家上上下下在双碳目标下花非常大的精力和努力在往前工作,但是有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我们是从上到下缺乏的,这就是碳排放的计算和统计标准方法问题。
我们碳排放主要来自于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但是我们的企业基本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排了多少碳,是怎么排出来的,为我们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带来了一个盲区。
我们的企业不知道用工艺过程生产什么产品之间有一个算法,通过算法计算出二氧化碳减排。由于国家在这个方面没有强调,所以企业就没有下功夫,我们说出来的碳指标没有说服力,更不容易让企业把功夫下在技术进步上。
所以每个企业应该开展自己企业碳排放的碳排查工作,开发相应的算法和统计方法,国务院在2030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已经提出来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碳统计,碳核算的方法,但是没有各个企业自己的创造,国家是拿不出来的,任何一个部委拿不出来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生产线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目前影响有几个大方面,一个是企业是被动的,靠政府要求的减排,政府在这个领域又不知道企业是怎么干的,所以我们在减排上是总量是由国家平均算用了多少燃料,一吨燃料排放多少算总量。
在减排上给一个配额,这个不利于企业自主推动技术进步和减排的产业升级,我们刚才有的很多院士提到我们涉及到考核,为什么这种考核?是因为指标是给你的,不是花钱不花钱,当然有的花钱,有的不花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企业的科技进步,因为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特别是总量减排,总量减排有两个坏效应,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会猫捉老鼠。给一个总量,从1月-10月份放开生产,等到10月份快看能不能完成,不能完成指标了就关一点设备,地方政府说这个企业关了,明年再开,这就是猫捉老鼠。
不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企业因为没有压力,特别是没有能源碳排放强度的指标,只有碳排放和能源指标,企业在技术上下工夫,而不是搞猫捉老鼠,这涉及到政府在考核上,在基础工作上,我们要把它做实。
所以在现有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做成碳交易的市场化的,因为这个方法本身不是市场化的,所以我们的市场,碳的排放量非常大,但是交易量非常小,交易的频度非常少,为什么?就是大家都不着急,不担心,我能完成你的指标。
习主席说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们为什么要做?是因为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的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升级,推动我们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
既然是对我们自己有力,我们的起点要高,要求严,更规范,我们现在和国际上在这块不接轨,碳就不可交易,所以我们巨大的未来潜在的碳交易市场就做不出来,所以基础工作习主席提的,我们从基础开始,高标准,严要求,严规范,我们不是为了应付别人。
总之我们要着眼于未来世界的乱局中寻求自我发展和安全发展的立足点,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新能源既未来能源和相关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领域和切入点。
是中国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和传统能源产业,是我国存量二氧化碳减排的关键领域,存量二氧化碳减排的根本途径一是更加突出节能减排,提高能效,二是更加突出二氧化碳回收储藏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大幅提升节能和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碳减排,本质上是推动中国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一个根本。
我们不能把实现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不对立的关键是转变思维,转变力量,就是不要把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作为唯一和重要的二氧化碳减排手段,在无大规模减少煤炭和石油使用的情况下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所有这些都是推动科技进步的载体和切入点,离开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离开了产业升级,离开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就失去意义。
要通过双碳目标实现科技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站在这个高点上建议企业,都要开展自己企业的碳盘查,最后一句话,我们所有人都要站在党中央的高度来看双碳目标,中央的高度不是就碳谈碳,习主席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系统性的重大变革,所以我建议企业先着手立足这个高度开展我们的双碳目标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