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变废为宝:采煤塌陷地上的生态之舞

2017-08-24 09:08:55 现代快报   作者: 邢志刚 李伟豪  

:“不敢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座百年煤城!”周末,云龙湖边,从安徽宿州带着孩子来徐州游玩的杨女士,拿出手机拍摄碧水蓝天。而10多年前,徐州还是另外一副模样。煤矿关闭之前,煤烟滚滚,灰尘满天,大家都很少穿白衬衫出门,因为白天穿一件白衬衫出门,晚上就变成了黑的。经过坚持不懈、同时又是创造性的生态修复,徐州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了“一城青山半城湖”,从一个曾经的环境“落后生”,变成了一座环保模范城。
 

昔日废弃的采石场现在成了宕口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地球伤疤” 徐州生态环境的痛点

煤城徐州曾经伤痕累累。

在大量煤炭源源外运的同时,数以千计的塌陷地块留在了这里。与之而来的,还有对环境的巨大挑战,“天灰、地陷、河流污染”是当时的写照,“一城煤灰半城土”是当时的标签。

“根据国土部门的调查,全市采煤沉陷地37.83万亩,其中沉陷深度大于1.5米的面积高达22.56万亩。”徐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因采煤而造成的“地球伤疤”,一度成为徐州生态环境的痛点。

在资源日趋枯竭、生态破坏严重的现实面前,徐州人矢志转型,以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通往未来之路。然而,偿还生态债务谈何容易,面积巨大的采煤塌陷地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经过深入研究,徐州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治理模式,谋划把采煤塌陷地转化为独特的资源来利用。

较浅的塌陷地,经削高补低、修复整平,或进行复垦耕种,或利用地形搭建温室建设高效农业;塌陷深度大于2米、无法耕种的地块,则因地制宜挖湖引水造景,建设美丽乡村湿地。经过多年努力,徐州获得了超值的回报:原先的各类塌陷区,被建设成为湖荡优美的景观区、涵养生态的修复区;“诞生”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湖泊、湿地、景区,潘安湖、九里湖都是徐州塌陷地综合治理的成果,如今都已成为赏心悦目的城市明珠。

治土治矿 巨大反差让人震撼

贾汪区潘安湖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潘安湖的前身是徐州面积最大、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区,面积高达1.74万亩,积水面积3600余亩——“荒野沟壑,满目苍夷,村庄塌陷,群众搬迁”。

2010年起,徐州实施了江苏省建国以来单位投资最大的潘安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项目;紧接着,又实施了潘安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前后不到3年,这片庞大的采煤塌陷地就变成了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堪称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典范。巨大的反差,让人震撼。

有好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由潘安湖公园衍生出旅游、餐饮等大规模产业服务链,拉动了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经济发展,为周边3000余百姓提供了创收增收机会。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对贾汪区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挖煤贾汪,旅游真旺”。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生态环境,生态破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