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6.9%之后,中国经济仍需谨慎前行

2017-07-18 08:49:06 中国新闻网   作者: 李晓喻  

2017年中国经济“期中考试”成绩单17日揭晓,6.9%的经济增速令人眼前一亮。当天在中新社于北京举办的“国是论坛——2017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与会者提醒说,不能“骄傲”。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6.9%的中高水平,较2016年连续三个季度6.7%又上了一个“小台阶”;就业持续向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已完成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二;外贸同比增速创2011年以来半年度新高,萎缩多时的出口同比大增15%,增幅远超市场预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称,上半年中国经济“稳的格局更加巩固”,“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6.9%的GDP增速和出口是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最大亮点。”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中心主任张建平说。

“飘红”的数据令外界对中国经济的唱衰论调不攻自破。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2017年经济半年报出炉后,此前关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破8”和外汇储备将跌破2万亿美元这两大预测都被否定:据官方数据,6月末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6.77元人民币,比3月末升值1.84%;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连续五个月回升。

实际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近期都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期。这意味着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正在回归。

不过,越是在“顺风顺水”之际,越需要警惕可能存在的“暗礁”。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戒骄戒躁”,持之以恒。

当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均有所进展。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6.4%,好于上年同期。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近一成,降幅比3月末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也在下降。生态环保、水利、交通等“短板”投资增速均明显高于同期投资整体增速。

一些经济学家提醒说,在经济形势向好、改革成效初显之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谨防松懈。

国务院参事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坦言,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如投资依然主要依靠基建,制造业投资相对疲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仍然相对落后等。

在姚景源看来,6.9%的增速固然是“好成绩”,给宏观调控提供了良好基础,但如果经济增速过高、回升过快,有可能会贻误结构性改革的时机。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也表示,经济形势好转之际,最忌讳的是“新瓶装旧酒”,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二是金融风险能否妥善管控。

在张建平看来,目前中国金融结构性扭曲严重,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迟迟难以解决,金融无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高层对此亦有清醒认识。日前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作为中国金融工作的三项主要任务,并围绕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统一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等做出一系列部署。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有这样的认识和定位,应该能够解决金融风险问题。”




责任编辑: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