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屡创新高,而动力电池报废也随之渐成规模,废旧电池处置及回收问题受到多方关注。虽然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但行业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多重难题正日渐暴露出来。
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车保有量比例高达50%。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导入期基本结束,已进入成长期,新能源汽车产量将持续大幅增加,甚至是爆发式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11万辆,2016年销量又激增到50.7万辆。另据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面对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加之当前破百万的保有量,大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面临报废和回收难题。按照新能源车电池5年-8年的使用年限计算,目前已经有部分新能源车面临电池回收的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曾公开表示,1个20克的手机电池可污染3个标准游泳池容积的水,若废弃在土地上,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试想,当巨量的新能源车废旧电池丢弃在环境中,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新能源车废旧电池处置和回收问题亟待重视。所幸,国家陆续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及其配套《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仅2017年上半年,政府相关部门也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
今年1月底,由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重点围绕新能源车集聚区域,将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列入重大试点示范工程,并选择若干城市作为示范点。
5月1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7年第11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其中包含《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标准号:GB/T33598-2017等5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涉及动力电池回收拆解规范、能耗量标识等重要部分。
此外,来自证券日报消息,《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已经通过报批,有望于明年正式发布实施。
在政策、利益、责任等多重动力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手于布局动力电池的回收,但现实情况却不乐观,回收渠道主要以回收小作坊为主,专业回收公司和政府回收中心较少,体系有待重整。
同时,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收益并不明朗且复杂困难,对整车企业而言基本没有利益可图,使得部分企业望而却步;对回收拆解行业而言,成本较高、经济性欠佳仍是个大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虽然也有一些企业在做回收利用的工作,但目前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仍存在拆解工序复杂且具有安全隐患、系统集成技术不成熟、回收利用经济性欠佳等多重难题。
基于此种行业现状,国家和企业都需要各自发力。从国家层面来看,亟需完善回收利用体系,明确管理制度,规范行业和市场秩序。从企业层面而言,不停钻研技术,在国家的补贴和扶持政策下逐步站稳脚跟,适时扩大规模化生产。
对于动力电池行业来说,虽然回收利用工程有诸多复杂性,短期内盈利比较困难。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电池即将退役,电池回收也将形成亿级市场规模。如此一来,企业提前抓紧业务布局,也有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