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矿,一家几代当矿工的情况并不少见。山东兖矿集团鲍店矿俞学恭一家就是这样的典型。按俞老爷子的算法,现在他一家三代19口人,有15口在矿上工作。听闻现在煤矿井上井下,与自己当年处境已大不一样,俞老爷子总是既感慨又欣然。谁不乐见进步呢!
经过数十年打拼,我国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乃至改革开放初期,搞个年产60万吨、90万吨的煤矿,都是了不起的事;而如今,不在500万吨以上,都觉得不值一提。过去人海战术,打眼、放炮、木支护,似乎没什么不好;现如今,不是无人工作面、自动化生产,真没啥好显摆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煤炭工业的进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信号提示我们,煤炭落后产能正被甩下时代列车。最近的一个强烈信号是,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等发布了《十六部门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相对于落后产能而言,何谓先进产能?不同历史时期,标准自然不尽相同。但在同一历史时期,先进产能的核心要义,至少应该符合现实发展要求,满足社会进步预期,体现人民群众意愿。从《指导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体现上述核心要义的较为清晰的标准: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当然,更严格地讲,这只是先进产能的法治约束、政策标准,是底线,是煤炭从地下来到地上、步入市场参与竞争的门票。拿到了这张门票的产能,才有可能步入这个历史时期的先进产能行列。
在《指导意见》发布之前,一个更为刺激的信号是,2012年以来凸显的煤炭产能严重过剩。这种状况中,先进产能尚喘息艰难,在法治约束强化、标准门槛抬高的形势下,落后产能更是生存无望。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逐步降低,此为大势。消费绝对量不会有明显增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萎缩,煤炭企业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欲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各个方面不先进,何以倚仗?毕竟,劣币驱逐良币非常态。
落后产能的退出,并非快乐的、幸福的,往往伴随着纠结与阵痛。这里面,有职业心理依赖问题,有人的去向问题,有投资回报问题,还有一小部分地区特殊的现实问题。但是,大浪淘沙,摆脱落后,迎来进步,这是历史发展规律。在这个信息时代,还日行一千、夜行八百骑马传文通情,即便人不觉得煎熬,马也未必还愿意跑。
好在遵循规律的方式不一定是冰冷的,也可以是温情的。在《指导意见》中,可以感受到这种温情。如加大资金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安置、转产转型等予以支持;加大技术扶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降低产能改造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做好职工安置,要把职工安置作为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盘活土地资源,地方政府收回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后的土地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支付产能退出企业职工安置费用。如此,跨出落后产能樊篱的人,可以面向未来,更为淡定地向着先进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