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尚需配套法规支持

2010-05-13 08:29:09 法制日报

新能源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在5月10日搜狐绿色论坛上,这就是主题。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说,汶川地震爆发以后,英利当时立刻邮寄了一千个太阳能手电,救援人员叼着手电去救援受灾人员;在惠宁中学,原来学生们放学以后要给老师捡柴回来烧饭,现在用英利建的一个200千瓦的电站,用太阳能烧饭了。在草原,马背上有太阳,走到哪里都有太阳能。

新能源就在我们身边!水立方、鸟巢这些奥运场馆,到处都有太阳能。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到绿色世博,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这些以往很陌生的名字,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这些有别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的任东明博士,十几年来研究可再生能源,他在搜狐绿色论坛上说,我国在这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但还面临着法规不配套等系列问题,需要加紧制定。

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两者不同

任东明说,有很多人对何为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分不清。其实,新能源的范围大于可再生能源。依据能源法的规定,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电、小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利用的能源。新能源范围更大一点,还包括核电、核裂变等。

据了解,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看,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在美国,奥巴马上台之后,提出了绿色能源新政,大规模补贴新能源;英国对可再生能源实行配额制;澳大利亚推行强制市场制度,同时还推行大规模补贴制度。

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也同样重视。任东明说,我国在能源法出台以后,新能源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之所以如此,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在大量使用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

“我们国家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算上我们国家东海、黄海、南海,国土面积该多少?在一些岛屿上,电网上不去,能源系统怎么解决?”马学禄称,太阳能可以为此出一份力。

发展可再生能源需全社会共识

“其实,发展新能源不仅是技术问题,比如,研发大规模的电站并网、验电器、薄膜电池等,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全民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识。”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要占到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15%,到2030年要能够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2050年成为主要能源。

孟宪淦说,目标有了,可再生能源法也有了,要紧的是该法中的四个原则要遵守:即国家责任和全民义务相结合;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国内实践和国际经验相结合。

“说起来容易,但要成为全社会共识,需要宣传,从每一个人做起,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的政策相配套。”孟宪淦说。

马学禄对此深表赞同。他说,传统经济理论没有对化石能源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生态成本作出正确的评估,在很多人意识中,新能源太贵。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在借用我们子孙的能源,这是不可持续的。现在全球大概需要的能量是130亿千瓦。在可再生能源中,水能不到十亿千瓦,风能几十亿千瓦,潮汐能几十亿千瓦,地热能一百二十亿千瓦,太阳能有十二万亿千瓦,相当于现在全人类能源需求量的一万倍,所以这是最有效的。

需要出台管理办法推行配额制

据任东明介绍,推行可再生能源,比如目前大力发展的风电,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上网问题,上不了电网,电能无法传输。可再生能源法修订之后,增加了要求电网企业的收购制度,也就是说,电力公司要在其收购电力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电量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但电网企业也是企业,不愿意收购,收购多少也没有具体要求。

针对本报记者提出的国家政策支持方面的问题时,任东明称,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发布之后,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少细则,如发电管理办法、费用分摊管理办法以及其他十几项管理办法等。但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这些法有的已经不适应了。为此,去年年底我国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修订。

任东明说,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方面的办法,包括基金如何筹集、如何使用等问题,通过这种基金,智能电网、新技术研发等可得到支持。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规则是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办法。通过这个办法,对大型的发电企业进行强制要求,让其有义务完成可再生能源发电。这两个办法的出台,将有望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目前面临的瓶颈,可以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进一步的发展。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国 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