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是老工业基地,在煤炭钢铁去产能中担负了艰巨任务。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2016年以来,山西迎难而上,采取内部安置、外部分流、转移就业、创新创业、自主择业、公益性岗位托底等多种方式进行职工安置,取得重大进展。
数据显示,2016年,山西煤炭钢铁去产能共涉及25座煤矿和1户钢铁企业,共需要安置职工31662人。截至2016年12月31日,这个省已安置职工31586人,安置率99.76%。
2016年4月,山西出台了《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省人社厅制定了《关于全力做好职工就业安置的实施细则》等3个实施细则。随后,省人社厅等8部门又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化解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详细规划了内部安置、外部分流、转移就业、创新创业、自主择业、培训转岗、内部退养、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多种分流安置方式。在坚持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突出了政府部门的帮扶作用。除中央专项奖补资金和省配合奖补资金外,山西还将从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中支出22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内部转岗安置、对外转移就业、职工创业就业等。
山西焦煤集团需分流安置5356人。他们在内部安置为主的同时,将职工安置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在集团公司和各个子分公司搭建双创平台,吸引鼓励职工创业。
“90后”小伙子梁芮铭原是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官地矿的一线矿工,如今他是西山煤电众创空间的创客。
“并非只有挖煤才是给煤矿做贡献,我们出来创业一样也可以奉献矿山。”梁芮铭团队共有8人,其中6人都是西山煤电集团分流人员。他们利用熟悉煤矿的优势,开发出了煤矿隐患电子排查系统和煤矿安全知识微信考试系统,目前已有一家煤矿使用,两家试用。
西山煤电集团给创客们提供了优惠条件,不仅提供免费的物理空间和各项服务,并且在3年内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并发放生活补贴,如果3年后创业不成功还可再回到原单位。目前,众创空间共有33个团队入驻,其中80%是西山煤电的在职职工。
除了鼓励职工创新创业外,山西焦煤集团还出资2000万元牵头组建了股份制劳务公司,采用“异地就业、属地保障”的办法,由劳务公司与输出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和稳定的社保关系,突破矿区地域封闭,引导转岗分流人员和职工子女走出矿区、走向市场、走向社会,通过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
同煤集团需安置分流职工6026人。他们及早布局,将职工分流安置在集团所属的同忻、塔山、麻家梁等千万吨级大煤矿,同时向集团电力板块——塔电二期分流,最大限度保留煤电专业人才,在全省最早完成了安置任务,安置率100%。
为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进而为职工安置拓展空间,山西多层次、大力度帮扶企业。
山西加快建设国际煤基低碳科技创新中心,引进中科院、清华大学等38家国内外一流煤基低碳研发机构,设立新动能培育专项资金,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催生产业变革。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打出帮企组合拳。2016年,山西在缓缴资源价款、降低用工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扩大电力直接交易等方面出台10条措施,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在2016年第三季度,山西还启动了“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收集需政府部门解决的问题8800多个,已解决近94%,极大提升了企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