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看明白这个规划 未来几年在煤市会少走弯路

看明白这个规划 未来几年在煤市会少走弯路

2017-01-06 08:57:13 中国煤炭网   作者: 荷卫  

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详细阐释了在2010年至2015年我国煤炭行业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5年煤炭市场走向做了详细的规划,成为众多煤炭人士前行的灯塔。

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不容错过的看点

1,去产能力度加大 每年化解落后产能3亿吨

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 8 亿吨/年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 5 亿吨/年左右,(每年缩减产能3亿吨,2016年去产能2.5亿吨,力度加大。)

到 2020 年,煤炭产量 39 亿吨。煤炭生产结构优化,煤矿数量控制在 6000 处左右,120 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 80%以上,30 万吨/年及以下小型煤矿产量占 10%以下。

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 95%以上。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数量 3000 家以内,5000 万吨级以上大型企业产量占 60%以上。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煤炭生产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继续压减小煤矿产量

按照调整优化结构、保障合理需求的原则,2015年煤炭产量39亿吨,主要增加发电用煤,合理安排优质炼焦煤生产。煤炭生产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继续压减小煤矿产量。

2015年,东部(含东北)煤炭产量4.6亿吨,占全国的12%,其中黑龙江、山东产量保持稳定,其他省(市)下降;中部煤炭产量13.5亿吨,占全国的35%,其中山西产量增加,河南、安徽产量保持稳定,其它省下降;西部煤炭产量20.9亿吨,占全国的53%,其中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和甘肃产量增加,贵州、云南产量略有增加,重庆和四川产量下降。

2,建立陕西、内蒙、新疆大型煤炭基地

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有序推进陕北、神东、黄陇、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陕北、神东基地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好,煤层埋藏浅,地质构造简单,生产成本低,重点配套建设大型、特大型一体化煤矿。

结合蒙西-天津南、上海庙-山东、神木-河北、榆横-潍坊四条外送电通道建设,配套建设一体化煤矿,变输煤为输电,向华北电网送电。

结合榆林、鄂尔多斯等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分质利用(多联产)项目建设情况,有序建设配套煤矿,满足煤炭深加工用煤需要。

增加外调规模,通过蒙西至华中等煤运通道向南方供煤,保障华中、华南地区淘汰小煤矿后的煤炭供应。到 2020 年,陕北基地产量 2.6 亿吨,神东基地 9 亿吨。黄陇基地适度建设大型煤矿,补充川渝等地区供应缺口。

新疆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市场相对独立,以区内转化为主,少量外调。到 2020 年,新疆基地产量 2.5 亿吨。到 2020 年,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14 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 37.4 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 95%以上。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有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保障煤炭稳定供应

以大型煤炭企业为开发主体,加快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新疆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云贵煤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大型矿区。统筹规划建设能源输送通道、水源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3,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外煤矿关闭退出

北京、吉林、江苏资源枯竭,产量下降,逐步关闭退出现有煤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煤炭资源零星分布,开采条件差,矿井规模小,瓦斯灾害严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加快煤矿关闭退出。青海做好重要水源地、高寒草甸和冻土层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矿区环境恢复治理,从严控制煤矿建设生产。到 2020年,大型煤炭基地外煤炭产量控制在 2 亿吨以内。

降低鲁西、冀中、河南、两淮大型煤炭基地生产规模。到 2020年,鲁西基地产量控制在 1 亿吨以内、冀中基地 0.6 亿吨、河南基地1.35 亿吨、两淮基地 1.3 亿吨。

按照减量置换原则,严格控制煤炭新增规模。东部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煤矿。中部和东北地区从严控制接续煤矿,中部地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 12%,东北地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 1%。西部地区结合煤电和煤炭深加工项目用煤需要,配套建设一体化煤矿,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 87%。内蒙古、陕西、新疆为重点建设省(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 80%。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煤炭产量 39 亿吨。东部地区煤炭产量 1.7亿吨,占全国的 4.4%,其中北京退出煤炭生产,河北、江苏、福建、山东煤炭产量下降;东部地区煤炭消费量 12.7 亿吨,占全国的 30.8%;净调入煤炭 11 亿吨。东北地区煤炭产量 1.2 亿吨,占全国的 3.1%,其中黑龙江产量基本维持现有规模,辽宁、吉林产量下降;东北地区煤炭消费量 3.6 亿吨,占全国的 8.6%;净调入煤炭 2.4 亿吨。中部地区煤炭产量 13 亿吨,占全国的 33.3%,其中山西、安徽、河南基本保持稳定,江西、湖北、湖南产量下降;中部地区煤炭消费量 10.6亿吨,占全国的 25.5%;净调出煤炭 2.4 亿吨。西部地区煤炭产量 23.1亿吨,占全国的 59.2%,其中内蒙古、陕西、新疆产量增幅较大,贵州、云南、甘肃、宁夏、青海产量适度增加,重庆、四川、广西产量下降;西部地区煤炭消费量 14.5 亿吨,占全国的 35.1%;净调出煤炭 8.6 亿吨。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有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兼并重组,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

4,煤炭跨区调运平衡

预计 2020 年,煤炭调出省区净调出量 16.6 亿吨,其中晋陕蒙地区 15.85 亿吨,主要调往华东、京津冀、中南、东北地区及四川、重庆;新疆 0.2 亿吨,主要供应甘肃西部,少量供应四川、重庆;贵州0.55 亿吨,主要调往云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煤炭调入省区净调入 19 亿吨,主要由晋陕蒙、贵州、新疆供应,沿海、沿江地区进口部分煤炭。煤炭铁路运输以晋陕蒙煤炭外运为主,全国形成“九纵六横”的煤炭物流通道网络。

以锦州、秦皇岛、天津、唐山、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等北方下水港,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接卸港,以及沿长江、京杭大运河的煤炭下水港为主体,组成北煤南运水上运输系统。预计 2020 年,北方港口海运一次下水量 8 亿吨。考虑铁路、港口及生产、消费等环节不均衡性,需下水能力 8.5 亿吨。北方八港下水能力 8.7-9.3 亿吨,可适应煤炭下水需要。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调运平衡

预测2015年,煤炭调出省区净调出量16.6亿吨,其中晋陕蒙宁甘地区15.8亿吨,主要调往华东、京津冀、中南和东北地区,少量调往川渝地区;新疆0.3亿吨,主要供应甘肃西部、青海和川渝地区;云贵地区0.5亿吨,主要调往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煤炭调入省区净调入16.6亿吨,其中华东、京津冀、中南和东北地区16.2亿吨,主要由晋陕蒙宁甘、云贵地区供应;川渝青地区0.4亿吨,主要由新疆供应0.3亿吨,其余由晋陕蒙宁甘补充供给。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有关负责人就《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答记者问

记者:与过去的五年规划相比,《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思路上有何新的变化?

煤炭司有关负责人:大而不强是我国煤炭工业的真实现状。因此,在我们在编制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时,在思路上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变,坚持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布局,更加注重清洁高效发展,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提高竞争力,明确提出了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由大到强历史跨越的目标。

记者:2016年以来,煤炭行业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近期部分地区又出现了煤炭供应偏紧的情况。“十三五”期间,如何处理好煤炭去产能与稳供应的关系?

煤炭司有关负责人:在目前市场条件下,煤炭需求没有大幅度增长,前11个月煤炭消费量同比仍下降了1.6%。而灾害严重、资源枯竭、技术装备落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的煤矿以及30万吨/年以下落后小煤矿仍大量存在,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按照国发〔2016〕7号文件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煤炭去产能,将化解过剩产能与优化布局、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科学把握去产能的力度和节奏,做好与在建项目的有效衔接,确保煤炭稳定供应。

记者:“十三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煤炭司有关负责人:“十三五”时期,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以大型煤炭基地为重点,统筹资源禀赋、开发强度、市场区位、环境容量、输送通道等因素,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一是加快大基地外煤矿关闭退出;二是降低鲁西、冀中、河南、两淮基地生产规模;三是控制蒙东(东北)、晋北、晋中、晋东、云贵、宁东基地生产规模;四是有序推进陕北、神东、黄陇、新疆基地建设。

通过优化布局,到2020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

记者:目前,社会上对煤炭清洁开发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规划》对此作了哪些安排?

煤炭司有关负责人:煤炭清洁高效发展已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为此,《规划》从煤炭清洁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两个方面作了具体安排。

从生产侧而言:一是推行煤炭绿色开采;二是发展煤炭洗选加工;三是发展矿区循环经济;四是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

从利用侧而言:一是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二是推进重点耗煤行业节能减排;三是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四是加强散煤综合治理。

记者:近期发生了多起煤矿重特大事故,暴露出我国煤矿事故多发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规划》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提出了哪些硬性要求?

煤炭司有关负责人:一是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二是深化煤矿灾害防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构建煤矿作业场所的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系统。加强对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防治,全面推进灾害预防和综合治理。

三是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建设,提高职业病危害基础防控能力。推进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检测、评价与控制工作,煤矿企业要为职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建立健全粉尘防治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减少尘肺病发病率。

记者:围绕推进能源技术革命,《规划》在煤炭科技创新方面作了哪些安排?

煤炭司有关负责人:“十三五”期间,要围绕煤炭技术革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煤炭科技装备水平。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二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三是加快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四是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记者:目前煤炭行业税费负担重、社会包袱重、煤矿市场化退出难。《规划》在行业改革方面有哪些具体思路?

煤炭司有关负责人:“十三五”时期,我们将积极推动煤炭体制革命,着力改善行业发展政策环境,营造公平合理、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一是完善煤炭税费体系;二是健全煤矿关闭退出机制;三是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四是深化国有煤炭企业改革。

记者:目前全球煤炭消费重心加速向亚洲转移,《规划》对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发展有没有一些扶持政策或顶层设计?

煤炭司有关负责人:煤炭市场国际化、资源配置全球化是大的趋势。“十三五”期间,我们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参与境外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上下游一体化联营、技术装备输出、工程承包、资本并购等方式走出去开拓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国际煤炭经济技术合作,提升我国煤炭全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一是稳步开展国际煤炭贸易;二是推进境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三是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炭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