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稳增长政策带动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从二季度开始,经济企稳信号明确,市场需求逐渐回暖,也带动了用煤需求的增加。
环渤海八大港口(秦皇岛、国投京唐、国投曹妃甸、京唐港、36-40#码头、曹妃甸港煤二期、黄骅、天津港)承担着北方港口煤炭一次下水量的92%,八港依靠大秦线及其分支迁曹线,朔黄线及其分支黄万线供应煤炭,通过码头装船的方式,将“三西”地区煤炭源源不断的运往我国东南沿海七省一市。2016年,环渤海港口克服下游煤炭需求不足、资源紧张等困难,加强与矿路航电等各方的协调联系,增加货源调进,满足用户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全年,环渤海港口能够完成煤炭吞吐量5.91亿吨,同比增加2300万吨。进口煤方面,受国内煤矿限产、国内煤炭资源紧张影响,进口煤采购力度增加,带动进口煤继续保持增势。去年,预计我国共进口煤炭2.5亿吨,同比增加5100万吨。
去年1-9月份,受我国实施严格的限产政策影响,导致煤炭供应端收缩,港口煤炭资源紧张,船等货现象屡见不鲜,煤价快速上涨。尤其进入夏季用煤高峰,秦港库存持续保持300万吨左右的低位水平;调进减少、煤炭资源紧张与夏季耗煤高峰、需求增加相叠加,促使煤价快速上涨。8月份,北方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煤交易价上涨了60元/吨,9月份上涨了60元/吨,10月份上涨了100元/吨;10月底,煤价已经突破700元/吨。到11月中旬,煤价升至760元/吨。
持续上涨的煤价,增加了电厂采购成本,不利于市场稳定。从9月8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多次召开煤炭供需的会议,出台了释放产量、增加运量等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尤其增加先进安全高效产能的释放,先后有1503家煤矿加入到先进产能释放行列,并要求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合法合规煤矿,在采暖季结束前都可按330个工作日组织生产,为市场增加了资源。10月份,国家发改委提出尽快拉高秦皇岛港场存,以抑制煤价快速上涨的要求。铁总采取积极措施,太原路局提出:在秦皇岛港流向,太原路局将进一步增加煤炭运量计划;由原计划的日均77列增至89列;并要求11月13日秦港库存要达到600万吨,月底达到800万吨。
去年11月份,大秦线检修完毕,恢复正常运输,铁路运力有保障,山西、内蒙等地煤炭企业发运积极性明显提高,发煤矿站上堆积着大量等待外运的煤炭。大秦线开足马力,由前期的日运量89万吨,增至125万吨的高位水平,港口货源供应量将进一步增大。截止11月底,秦港存煤升至651万吨,较月初增加了204万吨。进入12月份,秦港进港煤车继续增加,日均进车保持在7800车左右,截止29日,秦港存煤增至721万吨。随着全国冬季取暖工作陆续启动,下游电煤需求逐渐增多,电厂采购补库存的积极性有所提升。供给和需求均出现增加,加上运输环节发力,带动沿海煤炭市场呈现供运需三旺态势。去年11、12月份,北方港口煤炭吞吐量连创高产。
今年,神华集团旗下黄骅港对外开放,非神华煤炭也可以进入黄骅港中转下水;运距更近、费用更低的准池线开通后,大量伊泰和准混等内蒙优质煤炭由以前的“大准-大秦-秦皇岛港”运输通道转为“准池-朔黄-黄骅港”通道下水。准池线投产后,大秦线货源腹地缩小,用户群在减少;而价格低廉的汽运煤也在冲击传统的运输市场,促使天津港煤炭吞吐量大增。从9月下旬开始实施的严控超载汽运措施出台,促使汽运煤成本增加,部分公路煤炭货源向运输成本更低的铁路转移,秦港运输形势出现好转。据统计,去年,黄骅港煤炭发运量占据环渤海港口煤炭一次下水量的29.8%,秦皇岛港煤炭发运量所占比例下降至27%。
近几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用电量增速大幅回落,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用电增速也有明显下降,带动基础能源增速下滑明显。而与此对应的是,我国运煤港口却在加快建设,出现运力过剩。截止今年年初,环渤海港口合计煤炭发运能力达到8亿吨。从去年港口煤炭吞吐量上看,2015年,环渤海港口共发运煤炭5.69亿吨,全国主要港口共发运煤炭6.17亿吨。今年,预计环渤海港口能够完成煤炭吞吐量5.91亿吨,同比略有增加。在下游煤炭需求增幅很小的情况下,发煤港口运能却在不断增加,主要发煤港口负荷下降,空泊率增加,造成码头资源的浪费,前景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