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十三五”太阳能发电装机达1.1亿千瓦

2016-12-19 10:52:06 中国电力报   作者: 伍梦尧  

12月1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1.05亿千瓦以上,太阳能热发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

同时,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规划中,太阳能热项目被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导方针中明确提出,通过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不断拓展太阳能热利用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分布式大力推进,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

作为8项重点任务之首,分布式光伏被许以重任,屋顶分布式光伏成为其主要发展形式。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00个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园区内80%的新建建筑屋顶、50%的已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

具备开发条件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型工矿企业及商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愿、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屋顶光伏工程。太阳能资源优良、电网接入消纳条件好的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则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旧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等统一规划建设屋顶光伏工程,形成光伏小镇、光伏新村。

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在本次公布的规划中,这一理念被再次强调。

通过实施“领跑者”计划,为先进技术及产品提供市场支持,引领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国家也将组织建设达到最先进技术水平的前沿技术依托基地,加速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不仅如此,我国还将形成国际领先、面向全行业的综合型创新支撑平台,建立产品测试平台,建立国家光伏发电公共检测和评价中心。实施太阳能产业升级计划,推进全产业链的原辅材、产品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及生产装备国产化水平提升。开展前沿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技术与应用相互促进、上下游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机制。

为助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展多种形式光伏扶贫”也跻身“十三五”重点任务之列。引人注意的是,《规划》再次强调,确保光伏扶贫项目所发电量就近接入、全部消纳。

在中东部土地资源匮乏地区,将优先采用村级电站(含户用系统)的光伏扶贫模式。单个户用系统5千瓦左右,光伏扶贫所优先采用的村级电站一般不超过300千瓦,并可优先纳入光伏发电建设规模、优先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

同时,鼓励各地区结合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光伏扶贫。鼓励地方政府按PPP模式,由政府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投资企业合资建设光伏农业项目,贫困户可获得资产收益。

合理布局集中式建设,多能互补促进消纳推进光伏发电行业协调发展

对于刚刚走出“630”抢装热潮的光伏产业,合理布局光伏电站、引导行业通过竞争机制实现项目优化配置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根据国家年度指导规模,各省(区、市)需合理布局集中式光伏电站,弃光限电严重地区“十三五”前半期将暂不新增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并通过本地消纳和扩大外送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已建成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利用率,降低弃光限电比例。

《规划》明确,为促进电力消纳,各类配电网企业应优先消纳分布式光伏发电量,并推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向电力用户市场化售电,输配电价按照促进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纳的原则合理确定。

同时,按照“多能互补、协调发展、扩大消纳、提高效益”的原则,“三北”地区将利用现有和规划建设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有序建设太阳能发电基地,并提高电力外送通道中可再生能源比重。青海、内蒙古、甘肃、河北、东北等太阳能资源好、土地资源丰富地区,将分阶段建设太阳能发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互补的发电基地。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等西南水能资源富集的地区,将依托水电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逐步建设大型风光水互补发电基地。

为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稳定性,《规划》要求,发挥太阳能热发电储热蓄能、出力可控可调等优势。在青海、新疆、甘肃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提前做好太阳能热发电布局,探索以太阳能热发电承担系统调峰方式,研究建立太阳能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抽水蓄能等互补利用、发电可控可调的大型混合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向电网提供清洁、安全、稳定的电能,进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应用。

新能源微电网的建设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根据《规划》部署,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较高或具备多能互补条件的地区,将建设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探索建设100%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微能源网。在电网未覆盖及供电能力不足的偏远地区、海岛、边防哨所等,将建设智能离网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改善地区能源结构。

记者还注意到,新能源微电网将成为独立售电主体,以探索微电网内部分布式光伏直供及微电网与本地新能源发电项目电力直接交易的模式。同时,支持微电网就近向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直接购电,探索实现100%新能源电力消费微电网。

规模化发展,多元化利用助力太阳能热产业发展增速

此次《规划》的印发,明确提出要建设150万千瓦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200座以上的大型区域供热站、2000万平方米的工农业生产太阳能供热,为太阳能热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今年9月,伴随每千瓦时1.15元(含税)电价的正式公布,曾被忽视已久的太阳能热发电产业走入行业视线,其商业化进程正式拉开帷幕。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技术引领、产业协同”的发展思路,“十三五”前半期,太阳能热行业将总结积累建设运行经验,培育和增强系统集成能力,并尽力完善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服务体系,以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和产品质量提升,保障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根据资源条件,太阳能热供热也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多元化的太阳能热利用方式成为发展重点。

首先,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小城镇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为依托,太阳能热水的规模化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推动,资源适宜地区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强。在农村和小城镇,支持居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并在农村推行太阳能公共浴室工程,扩大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应用规模。在大中城市的公共建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项目,强制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力度加强。在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建筑上,推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的统筹规划、设计和应用。

其次,至2020年,我国集热面积总量将达到400万平方米以上,农村建筑太阳能热水、采暖示范项目将超过300万户。根据资源总量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在东北、华北等集中供暖地区,积极推进太阳能与常规能源融合,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筑供暖;在集中供热未覆盖地区,结合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力推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锅炉等小型可再生能源供热;在需要冷热双供的华东、华中地区,以及传统集中供暖未覆盖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重点采用太阳能、地热能供暖制冷技术。

鼓励在条件适宜的中小城镇、民用及公共建筑上推广太阳能区域性供暖系统,建设太阳能热水、采暖和制冷的三联供系统。

不仅如此,太阳能供热高效、清洁、低碳的优势,也使其得到了工农业领域的青睐。《规划》要求,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利用产业园区、绿色能源示范县(区),在印染、陶瓷、食品加工、农业大棚、养殖场等用热需求大且与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供热匹配的行业,充分利用太阳能供热作为常规能源系统的集成,提供工业生产用热,推动工业供热的梯级循环利用。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十三五”,太阳能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