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地方政府的年度任务单中,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无疑是重中之重。眼看着三季度就将过去,不少省份已经提前完成了年度任务,他们是如何做到平稳、高效去产能的?各地的做法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在不久前的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晨昕介绍,全国范围内去产能取得积极进展,截至9月底,钢铁、煤炭两个行业退出产能都有大幅提高,相关部门正在核实进度数据,很快就会公布。
从各省情况来看,青海就是提前完成钢铁去产能的省份。青海省国资委副主任陈志忠说,今年8月,青海已经完成国家部署的50万吨钢铁去产能,提前两年完成了计划三年的任务。截至9月,化解煤炭产能9万吨,完成了今年任务。青海的办法多种多样,政府能拿出“真金白银”补贴企业,是一大特点。
陈志忠:去产能后,我们省委省政府要给予企业资金补贴,比如今年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钢铁、煤炭去产能。
在福建,当地政府在全省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加压力,提出今年增加去产能215万吨,目前任务已完成超过七成,主要得益于完善的工作机制,成立省工业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督战。
在安徽,除了领导重视、体制机制保障到位之外,坚持“市场化”思路,引导省属煤炭钢铁企业有序偿还债务,也保障了去产能顺利推进。安徽省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评价处副处长朱晓颖说:
朱晓颖:按照企业主体、市场操作、一企一策、政银帮扶的总体思路,引导省属“三煤一钢”企业有序偿还到期债务,积极去杠杆,切实防范债务风险,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对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来说,妥善处理好过去的包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新出路。对此,老牌钢铁企业包钢集团进行了探索,公司总经济师刘志宏说,今后包钢集团严格控制钢铁产能,努力推进以稀土为核心的稀土钢产业。
刘志宏:产能压减完以后,在钢铁方面就不再扩产了,就按照现在的产能做精。稀土钢材,稀土其他的各个行业都要做强,使得钢铁质量和钢铁产品的高端供给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样使得钢铁企业能够提质增效,更好地发展。
所谓的市场化,就是要让企业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作用,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正像包钢集团所做的那样,一方面严格控制钢铁产能,不再扩产,主动“做减法”;另一方面把稀土钢材作为今后的发力点,做精高端业务,精准“做加法”。
产能过剩终归是个市场判断,应当通过公平、有效的竞争倒逼企业做出改变,恢复供需的再平衡。没了行政思维、没了计划思维,而坚持“市场化”思路,正是把去产能的主动权交还给企业,保障去产能顺利推进。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评论。
刘胜军:到目前为止,去产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突出体现就是我们的PPI结束了连续54个月的负增长,开始正增长,但这只是刚刚开始,未来是否可持续还需观察。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对于去产能的压力和艰巨性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现在很多企业是否在真正的去产能还有待观察。有的企业只是暂时停掉了一些生产线,但是那些产能还在那里。另外,这一轮去产能的过程还是包含了很多政府的力量,但是这样一种行政的做法可能未必能够真正反映出市场的需要。政府很难判断到底哪个地区、哪个企业应该去掉多少产能,因为政府的主观判定不可能和市场本身的供求规律一致,所以这一定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在这样一种行政压力之下,一些地方可能会虚报指标,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如果政府不加以强制,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就会陷入困境,所以动用强制性的力量可能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之间取得平衡可能是非常大的难点。所以下一阶段的去产能工作更多的还是要尊重市场的规律,让市场更好的发挥作用。
到目前为止,大规模的裁员和企业破产现象并未出现,其实这不完全是一种好的现象,因为这可能意味着那些产能没有真正去掉。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不要再为那些落后的企业、落后的产能隐性兜底,要打破企业预算的约束。面对企业破产和失业的压力,中央应该和地方联合起来,启动更多的再就业保障机制。更多的让市场发挥作用,淘汰掉那些应该被淘汰的僵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