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采煤
  • 3年化解114万吨,广元煤炭去产能负重前行

3年化解114万吨,广元煤炭去产能负重前行

2016-10-12 09:22:49 中国煤炭网   作者: 谢宏斌  

10月8日一上班,广元市大昌沟煤业股份公司党委书记周洪就把电话打到了市安监局副局长肖继承办公室里,国庆放假前夕,市里召开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会,确定大昌沟煤矿在10月底关闭退出,关于职工安置方案,他想再多讨论讨论,做得更细、更实一些。

电话另一头,肖继承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加班好几天。除了大昌沟,他还关注着更大的目标:到2018年,引导退出煤矿11处,化解产能114万吨,分流安置职工4200人。

煤炭行业去产能,是广元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统计,目前广元煤炭、金属、水泥等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仍达55%,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依旧突出。去产能进展如何?行业未来如何发展?带着疑问,记者展开调查。

目标:到2018年退出煤矿11处,化解产能114万吨

10月8日,记者来到广元市安监局,一份与省上签订的“煤炭行业去产能目标责任书”就放在局长王定虓的办公桌上,“从2016年开始,用3年时间,引导退出煤矿11处,化解产能114万吨,分流安置职工4200人。其中,2016年引导退出煤矿3个,2017年引导退出煤矿3个,2018年引导退出煤矿5个。”责任书上,广元煤炭行业3年的去产能轨迹描绘清晰。

煤炭,曾经是广元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肖继承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一幅2005年12月出版的“广元市煤矿位置分布图”,几条主要的江河、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密密麻麻插满了小红旗。根据图例,当时广元市共有煤矿175家,年产能1050万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矿多井、掠夺式开采、安全事故等问题也不少。”

去产能,是当地煤炭行业一场早已打响的战役。从2013年开始到2015年,广元已分4批关闭小煤矿36个,退出产能308万吨/年,煤矿总数由2012年底的99处减少到63处,减少39%,总产能由2012年的1130万吨减少到822万吨,下降27%。

“按照目标责任书,今年还要关停3家煤矿,分别是利州区杨家岩煤矿、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昌沟煤矿和剑阁县弘发煤矿,化解产能共计39万吨。”王定虓说。9月14日,广元市政府与各产煤县区签订“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和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将3年的任务分解到县区,落实到企业,并纳入市政府的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截至今年9月20日,3处化解退出目标矿井已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并全部停产,已关闭2处,还有1处正在回撤设备计划,预计10月27日关闭到位。此外,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矿企业按照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的产能组织生产,目前全市共核减生产能力66万吨/年。

负重:1356名职工往哪儿去?

2016年关停煤矿3家,数量上并不算多,但王定虓却认为,今年是去产能最艰难的一年。“杨家岩和大昌沟两家煤矿是全市3年目标中最难啃的两块骨头,把它们放在首年,就是希望能为后续工作探索出更多的经验。”

骨头为何难啃?关键是三处煤矿1356名职工的安置问题。

以大昌沟煤矿为例。这里去年9月就已停产,迟迟没有关停,难就难在478名职工的安置。

大昌沟原本是广元市属煤矿,1997年改制,成为全员持股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国家有不少针对国营煤矿职工安置的好政策这里都享受不到。”肖继承说。

在矿工易大兵的家里,这种“难”显得更加具体。所谓的“家”,是他和妻子共同生活的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矮房,唯一的一张木桌上,凌乱地堆着几盒治疗心脏病和气管炎的药。煤矿停产后,他每月只有240元的低保收入,加上妻子的1500元工资,生活捉襟见肘。“当了20多年矿工,身上有七八种病,都不敢上医院。”现在,易大兵的愿望很简单,“能顺利退休,领到每月1000多的退休工资就行。”

不过,退休也是难题。“矿上欠缴社保3000多万,易大兵本人要补交6万多,不交齐就办不下来退休手续。可已经停产1年多的企业实在拿不出钱来补交。”大昌沟煤矿党委书记周洪无奈说道。

大昌沟的情况并非个例,杨家岩也是如此。“这两处都是原国有改制矿井,职工人数多,且大多数职工长期在煤矿工作,转岗就业方向比较单一。”王定虓说,加上两处煤矿拖欠社保数额均超过3000万元,导致部分职工无法正常退休,看病、生活都是难题。

目前,当地正通过争取欠缴款挂账、筹措划拨资金等方式,着力解决社保难题,优先保证职工正常退休。下一步,再指导企业做好职工安置方案,用足、用好社保就业政策,拓宽职工安置渠道,实现“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保障零就业家庭至少一名劳动者实现就业。

前路:原煤生产机械化,延长产业链求发展

煤炭去产能,不能一减了之,简单关停并不能解决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未来路在何方?啃着硬骨头的同时,广元也在寻找新的方向。

9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元城区附近的地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这里的凉水泉煤矿是全市为数不多的盈利煤矿。井口外的停车厂里,10几辆卡车排着队等待拉煤,“我们这里采用机械化开采技术,不仅效率是人工开采的10倍,而且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矿长谢小强说。

盈利的法宝除了机械化带来的高效率,还有以市场为导向的精准销售。谢小强告诉记者,公司除了生产煤炭,还配有专门的销售团队,为客户量身参配外省煤和自产煤,以更有针对性的销售方案打开市场。“下一步,我们打算优化采掘布局,从井下打一条约3千米的矿道连接市内一家洗煤厂,生产精品煤,延长产业链的同时也更加环保。”

在广元市旺苍县,通过股权划转、企业托管,不仅救活了多家企业,还盘活了一条40亿的产业链。

2015年,旺苍攀成钢焦化公司面临关闭。围绕这家企业,当地曾配套引进了他山石能投洗选、合众化工甲醇生产、天森煤化煤焦油综合利用等一系列项目,基本形成“煤—焦—化”产业链,年产值达到40亿元。攀成钢焦化公司关闭,意味着上下游20多家企业破产,全县上万人失业。

“过去我们一直为攀成钢焦化提供洗精煤,如果焦化公司关闭,我们的生产销售也将受到影响。”他山石能投洗选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万民说。他山石是四川能投物资产业集团控股子公司,旺苍县政府通过多方磋商,将旺苍攀成钢焦化有限公司以股权划转方式转让给该集团,保住这条产业链。

今年4月,他山石正式接手旺苍攀成钢焦化公司。按照商定的经营交易方式,他山石优先采购广元市境内的煤炭洗选成精煤,再将自己的洗精煤供应旺苍焦化炼焦,生产的焦炭销往已经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钢铁公司,然后从钢铁公司提取钢材运送到川能投物产集团承建的项目工地,最终实现资金回笼。这种自产自销、以物易物的经营方式,减少中间环节,节约资金占有,少付资金利息,极大降低了生产交易成本。

目前,他山石与当地不少下游企业的合作也已落地,一旦焦化公司实现满负荷生产,下游的合众化工、天森煤化等企业均可恢复生产。“到今年8月,公司产值已达8.9亿元,比去年全年高2亿左右。”林万民说。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广元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