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经济触底企稳了吗?三大隐忧两个判断

2016-09-21 08:53:53 新浪财经   作者: 陈季冰  

当前的宏观经济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L型”的企稳正在确立;第二,旧的模式依然是支撑当前经济的主要力量,有些领域的失衡甚至还在进一步加剧,新的增长点也在出现。

上周二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让许多人稍稍松了一口气,可以心情比较轻松地过一个中秋小长假。

这不仅大大缓解了全球的担忧,也降低了中国决策者通过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可能性。这一点或许是最令人欣慰的,因为它会进一步吹大本来已经过热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泡沫,并加剧产能过剩和高负债问题。

需求改善

8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这是衡量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制造业状况的关键指标——同比增长6.3%,增速为过去半年来最快;而衡量国内需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得更快,增幅高达10.6%,在7月份的10.2%基础上继续加快;与此同时,今年1—8月份,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8.1%,与1—7月份的增速相同。

这一系列数据不仅都好于上月,也均明显强于分析师们的预期。这似乎表明,上半年创纪录的信贷投放和基础设施投资等“稳增长”措施取得了效果,中国经济在宏观面上已经实现触底企稳,进一步下行的风险减小。

相对来说,海关总署在前一周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更让人眼前一亮。

8月份中国以美元计的出口总值同比下跌2.8%,但跌幅比7月份的4.4%明显收窄;而以美元计的进口总值则在7月份暴跌12.5%之后,已反弹至增长1.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2014年10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进口增长。

两者也都好于预期,市场原本预计8月中国出口和进口会分别下滑4%和5.4%。这说明,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正在企稳改善,而国内需求开始强劲回暖。

这一趋势也得到了更早前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印证。

国家统计局在9月初公布的8月官方PMI上升至50.4,重回50的荣枯临界点上方,远高于49.8的分析师预测中值。其中大型企业PMI为51.8,上升0.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8.9,与上月持平,仍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7.4,回升0.5个百分点,但仍位于收缩区间。此前的7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9。

不过,独立的财新Markit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与乐观的官方数据有所背离。它的8月终值为50,恰好落在50的荣枯分界线上,低于7月份的50.6。表明制造业在7月短暂恢复扩张后未能延续改善的趋势。

通胀健康

通胀状况呈现出一种尤其令人满意的态势,这对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月份,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虽然下降0.8%,但降幅已收窄至2012年4月以来最小,并且已是连续第8个月上行。分析人士现在普遍认为,这可能是年内低点,预计接下来将继续小幅回升,年内有望结束长达4年度的负增长,由负转正。这是一种健康的趋势,表明随着需求的回升,中国制造业的状况正在好转,我们或许不必对经济前景过于悲观。

虽然8月PPI跌幅收窄幅度超预期与黑色金属、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密切相关,但综合考虑此前公布的PMI、进出口等一系列数据,企业微观层面的需求改善可能仍是主要动力。

与之相比,8月,衡量实际通胀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涨幅低于7月份的1.8%,也比市场预期中值低了0.4个百分点。这种PPI趋势上升而CPI趋势下降的反向走势是难得出现的好现象,因为它显示需求在回暖,同时又无物价上涨过快之虞。

由于CPI指数目前仍低远于政府今年3%的预定目标,因而给货币政策留出了更大的空间。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中国央行自去年10月以来已有近1年未有降息;自今年3月以来也有半年未下调过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因为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经济放缓有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需要;但另一方面,虽然通胀压力没有表现在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上,但却因产能过剩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原因,反映为房价持续上涨和其他资产泡沫;此外,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还有可能对本已存在显著贬值压力的人民币汇率造成更大的下跌风险,进而引发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

8月通胀数据反映出来的趋势大大减缓了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压力,这对经济宏观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正面价值。

三大隐忧

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着三大的隐忧。

首先,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决策者一直试图引导经济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国内消费。然而,短期内为了稳增长,今年中国加大了基建支出,从而引发经济“走老路”的担心。

因为目前的经济企稳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市场迅速回升来实现的,这导致了两个后果:

第一,产能过剩、资产泡沫和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全行业的利润同比下降0.1%,而第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6.3%,2015年增长2.4%。不过,随着各银行加快资产减记,银行不良贷款增长有所放缓。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比率在6月底为1.75%,与三个月前持平,而工行的不良率从三个月前的1.66%降至1.55%。

第二,中国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受营改增政策性减收效应显现以及同比高基数等影响,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下滑至1.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87亿元,同比增幅则从上月的低点大幅回升至10.3%。财政部表示,未来几月财政收入形势仍不容乐观,未来几个月收支压力增大。

其次,即便仅就投资而言,也存在着诸多不平衡。

尽管8月投资企稳,但仍处于16年以来的低点,且疯狂的房地产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此外,今年前8个月,国有企业投资增长21.4%,民间投资增幅跌落至2.1%的历史低点。民间投资增速的持续下滑表明,经济越来越呈现政府主导趋势。

第三,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人民币贬值预期依然存在。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外汇总储备滑落至3.185万亿美元,创2011年12月以来新低,比7月份减少158.9亿美元。虽说这一下降并未超出近期波动确立的变化区间,与去年底、今年初那波令全球市场紧张不安的人民币汇率动荡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

好在商务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增长4.5%。其中8月FDI同比增长5.7%,呈现加快趋势。显示外资并未明显看衰中国经济,而且服务业吸收外资保持增长,高技术服务业等服务领域增幅明显。1—8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0%,占总量的70.7%。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猛增98.2%。吸引外资领域的变化,有助于中国经济未来的转型。

总的来说,当前的宏观经济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

第一,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L型”的企稳正在确立;

第二,旧的模式依然是支撑当前经济的主要力量,有些领域的失衡甚至还在进一步加剧,新的增长点也在出现。

但不管怎么说,相对于上半年,趋势正在朝积极的方向转变,虽然力量很弱。




责任编辑: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