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PM2.5关注度的提升,引出了罪魁祸首之一: VOCs(挥发性有机物),这一PM2.5和臭氧的前体物。VOCs无处不在,其污染主要来源于无组织排放。VOCs对人体危害较大,轻者使人头晕恶心,重者引发肝、肾等器官不适,甚至引发癌症。略去这些,只谈气味,就让人无从忍受,从而引起大众的重视。人们的呼声促使政府加速出炉应对措施,具体如下:
措施一:收费
收费无疑是政府处理“疑难杂症”的切入点,简单粗暴,但往往直接有效。对于VOCs问题也不例外,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收费政策。就已出台收费政策的地区来看,北京VOCs收费“高居榜首”,费用高达20元/kg,主要征收对象为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包装印刷类企业;上海次之,分阶段施行10元/kg,15元/kg,20元/kg三个标准;天津实行的则是10元/kg的收费标准。除此之外,其他地区出台的政策收费标准较低,绝大部分都在1.2元/污染当量,不过普遍采取差别收费,其目的是鼓励少排、惩罚超排。但排放量较大的石油化工和包装印刷业首当其冲成为试点行业。面对VOCs收费,那些排放VOCs少的企业具有天然优势。
措施二:监测
2010年5月国务院首次将VOCs列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污染物,提出加大VOCs污染防治。2014年12月,《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面建成VOCs监测监控体系,并且排放总量比2014年削减30%以上。“十二五”规划提出开展VOCs监测;“十三五”期间,VOCs监测被纳入省控点监测指标。随着收费政策的陆续落地,VOCs治理是大势所趋,而作为VOCs治理基础和保障的监测系统,将率先爆发 .
由于包装印刷行业集中度低,大型企业少,其VOCs监测市场空间不宜估算。在此仅估算石油化工行业的VOCs监测市场,目前全国主要化工园区和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园区有500家左右,假如以每家园区40家企业,每家企业配备一套VOCs监测系统计算,市场规模达300亿元。未来监测点位一旦向县级延伸,加上其它行业的监测需求,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对聚光科技、雪迪龙等从事环境监测的企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措施三:削减
削减是VOCs控制环节,近日工信部下发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对削减过程进行指导。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18年工业行业VOCs排放量比2015年消减330万吨以上,减少苯、甲苯等溶剂、助剂使用量20%以上,低(无)VOCs的绿色农药制剂、涂料、油墨、胶黏剂和轮胎产品比例分别达到70%、60%、70%、85%和40%以上。并提出了削减的主要任务,实施原料替代工程、工艺技术改造工程、回收及综合治理工程。这三个方面的任务将实现VOCs排放量的源头控制,从而大幅降低VOCs的排放。
措施四:治理
针对VOCs的大量排放,治理是重中之重。治理环节同样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本月京津冀政府联合环保部发布《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强调加大VOCs综合治理力度,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石化、化工行业VOCs综合整治;今年5月武汉市政府出台VOCs整治方案,进行全面调查,集中整治。政策的出台使VOCs治理提上日程。先河环保在2015年签订18亿元的河北雄县VOCs治理大单,成功开启了VOCs治理市场。天津市VOCs整治初见成效,完成工业企业VOCs治理199项。VOCs治理市场空间较大,仅河北省就有上万家企业需要治理。另外,据保守估计工业园区的潜在治理需求或达400-600亿。VOCs治理领域的订单有望持续增长,有助于先河环保这类从事VOCs治理的企业从中获益。
政府以奖惩结合的收费方式、自上而下的监测布点、源头和过程的大力削减、排放的综合整治,对VOCs进行多方面全方位把控。最终,将实现VOCs的合理排放和大气环境的显著改善。而最终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VOCs监测和治理市场爆发的过程,给源头控制以及末端治理相关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