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大行其道,低碳问题或将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个对人类生活方式及诸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性议题。这一轮的革命性发展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多大规模的影响?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大国来说,巨额投资与低碳相关的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因此中国的低碳商机备受关注。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认为,实现低碳经济,无论是市场手段还是行政手段,这些方式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北京环境产权交易所将一方面在市场上继续勇当排头兵,为中国的自愿减排市场发展趟出一条路,加快熊猫标准向应用层面的转化;另一方面继续做规规矩矩的排队者,耐心等待碳交易政策大门的打开。
记者:低碳经济可谓大行其道,而碳交易更是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据您了解,我国在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与国外存在多大的差距?
熊焰:实现低碳经济的手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行政手段,一种是市场手段。行政手段以往在我国比较常用,比如对小火电、小水泥等高排放高耗能企业的关停并转,就都采用的是强制性的行政措施;市场手段包括像碳税的征收和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等等,这些方式的采用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
中国目前由于不承担强制减排责任,所以不会实行“总量控制”,也就不搞碳配额交易,目前的交易都是基于碳补偿机制。碳补偿一方面体现在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应用上,另一方面也包括VER(自愿减排机制)项目。
VER在我国的前景十分看好,目前从政府到相关企业再到像北京环境交易所这样的市场机构,都把VER交易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因为碳市场在中国才刚有苗头,基于市场化目的的碳排放权买卖尚在酝酿,相关法律也在探索制定中,因而我们的碳交易还处于萌芽阶段,与欧盟等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记者: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权交易则主要通过项目市场来实现,即碳交易更多依托清洁发展机制。随着《京都议定书》2012年的到期,您认为2012年之后碳交易将如何进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熊焰: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万众瞩目中黯然落幕,这为今后全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带来了不确定性。《京都议定书》2012年到期,到期之后全世界的减碳之路该如何走?哥本哈根并没有给出一个答案。但碳无论如何还是要减的,这是每个国家都不能绕过的问题。
CDM未来在中国很难说乐观,中国是CDM自诞生以来的最大受益国,在联合国注册的中国CDM项目占全球总数的一半还多,这让一些发达国家感到不舒服,我们的项目开始被另眼相看,经常被找一些莫名其妙的借口加以拒绝,而且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眼巴巴地盯着这块蛋糕,我们有些腹背受敌了。中国企业这时应该考虑去多开辟一些新的道路,VER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
记者:欧美等金融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此前,您认为我国不仅需要发展低碳产业,还需要发展低碳金融,我国离规范的碳金融市场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熊焰:碳交易市场是一个聚宝盆,这是国际资本业界最近几年达成的一个共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资本蜂拥进入这个领域,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是开放式的,所以一旦有了强大的金融杠杆做支撑,碳交易市场可以迅速发展起来。
但中国与国外的国情还有所不同。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是开放的,许多前沿的创新会受到限制,当然这也成为我们躲过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法宝;但另一方面金融杠杆的支撑作用也就弱下来了,所以碳金融在中国亟待进一步发展。
中国碳市场的当务之急是政府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引,有了政策,金融层面的东西会迅速跟上,水到渠成。
记者:在低碳经济方面,北京环境交易所推出了熊猫标准、“碳中和联盟”、国际碳项目交易平台三方面的工作,可以说在碳市场产业链建立了“通道”。对于基于自愿减排的“熊猫标准”,这个领域国内还在探索中,对于一家机构出台的“熊猫标准”也有不同声音,你怎么评价?熊猫标准何时能正式实施?
熊焰:北京环境交易所目前主要的动作放在了自愿减排上,因为这一块内容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
发展VER是顺应潮流之举。中国目前尽管没有总量减排的义务,但政府制定了碳强度减排的目标,这就为自愿减排筑了一个“政策底”。而且实施碳减排保护环境已成为国人的共识,自愿减排已成为许多企业、团体甚至个人的重要选择,这也为VER市场平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果把中国的自愿减排与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林业碳汇做相结合,中国的VER市场空间更将无比广阔,熊猫标准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出台的。
至于你说的外界对熊猫标准不是由官方制定因而有不同的声音,这倒没什么关系,熊猫出世是顺应天时、顺应民心之举动,它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现在需要这么一个标准。北环所在中国市场上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有了先行者的经验,后面的大部队和指挥官就更知道路该怎么走了。熊猫标准2.0版预计在年底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