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2016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再次点燃了长三角对于新能源产业的钟爱之情。我国光伏行业在经历了西部大型地面电站的规模发展后,又迎来了山地、林地、水光互补、农光互补等电站建设的新一轮高潮。贴近用户侧的市场需求对光伏行业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
更低的度电成本、更高的电站收益在全行业近两年的努力下愈发触手可及。如今,从材料工艺的进步到组件效率的提升,从商业模式的创新到系统效率优化,从业务领域不断外延到能源互联网垂直建设,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多层次的模式创新融入行业发展中,光伏行业已告别同质化竞争时代步入“提质增效”的新征程。
高效电池作支撑
不可否认,规模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给行业推动既奠定了基础,也引发了新问题。据了解,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我国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31万千瓦。巨大的装机需求带动产业化生产的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18.5%;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19.5%。与此同时,越发稀少的土地资源、仍需下探的度电成本成为了电站建设遇到的新问题。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光伏发电格局发生变化。华北、华东、华中和南方地区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均超过100万千瓦,分别为150万千瓦、131万千瓦、130万千瓦和104万千瓦。
华北、华东、华中和南方累计光伏发电装机总计达2560万千瓦,已超过西北地区的2364万千瓦。
装机市场的逐步东移加速了电站提升“双高”指标的时间表。占据初始投资40%的电池组件在降低度电成本的因素中自然成为重头。“越高效、越经济”乐叶光伏执行董事钟宝申的观点深谙组件厂商生存之道。不难发现,占地面积更省、单位面积发电量更高的单晶硅电池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参展商的新产品阵营中出现。
据了解,目前保利协鑫高效单晶N型、P型硅片,英利单晶双玻350WSeries,阿特斯DymondCS6X-335M-FG,中盛单晶SmartFlex组件、单晶EliTeBlack组件等新产品纷纷面世。
甘肃省太阳能风能协会副会长李世民对本报记者表示:“现阶段,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要进一步实现变革的趋势尚不明朗,沿用以前的技术仅通过工艺改造多晶硅电池效率不会有明显的提升。然而单晶硅电池发展空间比较大,出现了例如背电极等一些新技术,这些技术只能在单晶硅电池上实施。要采取高效率的工艺多晶硅电池出现了局限性。这也是很多厂家如果要进一步提升电池效率就不得不瞄准单晶硅材料的原因。”“是市场选择了单晶。未来‘高效单晶、平价单晶’的技术路线会得到更多的市场追捧。”面对越来越多的单晶产品应运而生,乐叶光伏代理执行董事李文学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单晶电池转换效率自1954年的4.5%提升至现在的20%以上,售价从1985年的10美元/瓦降至原有的3%左右。“高效单晶、平价单晶”的技术路线两项指标均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展会上,针对单晶硅电池初始光衰明显的缺陷大幅改善的消息一出引起行业普遍关注。Hi-MO1一款低衰减高效率单晶组件成功面世,该产品的初始光衰(LID)比普通的单晶组件降低50%以上,即LID不超过1.5%,理想情况下可控制在1%以内,而组件全面积转换效率高达18.35%,60型功率达到300瓦。
据了解,常规的晶硅电池在第一年的功率衰减在2%左右。乐叶光伏代理执行董事李文学对本报记者表示:“Hi-MO1的诞生从根本上打破了单晶初始光衰明显的弊端,为单晶组件作为高端产品的性能再度提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打破同质化竞争
驰骋在高效组件竞技路上的不只单晶一种,高效多晶、薄膜电池亦有不俗表现。据了解,保利协鑫“光伏芯”高效多晶技术以最新一代“鑫多晶”S4为基底材料,应用金刚线切片与湿法黑硅技术,使绒面结构非常接近直拉单晶产品,从而提高多晶的转换效率。
技术路线的多样化打破了光伏制造业同质化竞争的僵局,也为接下来的技术主导谋划了清晰而准确的行业布局。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行业内大部分企业主要致力于加快技术进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越来越没有市场。”在正式场合下,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曾多次指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是‘十三五’时期光伏产业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光伏行业未来要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系统成本达到每瓦5元以下。”各路光伏组件在不断挑战更高转换效率的同时,由单晶倡导的降低成本的方法论又有了新逻辑。摒弃了之前产能扩张竞相压价来降低成本的固有模式,而是通过技术进步延长电站寿命来实现。
众所周知,降低成本以降低组件的生产成本、工程成本为主,统称为降低光伏单位造价。以满足延长电站寿命,通过优化系统设计以提高单位装机的发电量,将两者结合后可以形成度电成本持续下降的方案。
基于上述逻辑,单晶材料因其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易于从根本上提升光伏产品的经济性。河北能源工程设计公司副总经理董晓青对本报记者表示:“光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对于材料应用的数据积累尚且不足,唯有摸着石头过河。以发达国家的电站运行的情况来看,运行20年以上的单晶硅电站不乏有成功案例。”以提高电站寿命来降低度电成本的技术路线已经得到了业界普遍认同,特别受到央企开发商的青睐。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表示:“把创新制造工艺与政策驱动结合,将电站生命周期从25年延长到35年,经济性能提升30%以上。到2018~2020年,高可靠电池与创新材料封装技术可以给电站35年功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