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的源头垃圾分拣,可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更有效的进行垃圾的分类处理,为中国的循环经济做出贡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而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居民的源头垃圾分拣是前提和保障。
一、目前中国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垃圾越来越多。多数地方都是对垃圾进行掩埋和焚烧处理。据了解,一些先进国家钢产量的45%、纸产量的35%都是由废弃材料生产的。而我国每年却有大量的可回收资源真正变成了垃圾。据介绍,北京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仍然较低,2005年,北京市废纸利用率仅10%,旧轮胎翻新量仅占可翻新量的4%,80%的电子废弃物由个体商贩自行进行处理。全市垃圾处理填埋方式占88.5%,占地面积327公顷,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垃圾填埋还会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焚烧和堆肥处理率仅为3.1%和8.4%。因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总量及技术水平急需提高。
中国有的地方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大类。但是居民对哪些是可回收垃圾不了解,因此垃圾筒内的垃圾清一色是混装垃圾,即把可回收的与不可回收的垃圾装在一只垃圾袋内,然后投入垃圾筒。有的小区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为内容的黄、橙、蓝、绿4色垃圾分类标准正逐渐推广,但是哪些是有害垃圾,易拉罐、废书报属于哪类垃圾等问题没有细化,居民仍然存在误区。老百姓习惯把家里的旧冰箱、旧电视直接卖给小贩,小贩直接切割分解回收金属等,而实际上像冰箱、空调这种含氟的废旧电器应该做到抽氟后再进行机械切割。此外,个体户和小商贩对垃圾的土法回收利用也产生大量污染。比如小贩清洗塑料瓶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焚烧铜线的线包污染空气,敲碎的电子垃圾碎片污染环境等等。往往拾荒者成了垃圾分拣工,拣出可以卖钱的东西,剩下的仍然混在一起丢弃。
目前我国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主要障碍是缺少有效的组织,未形成产业规模,缺少技术研发。我国在废物的再回收、再利用、再循环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形成产业规模,会较大地缓解我国资源紧缺、浪费巨大、污染严重的矛盾。
二、关于实行居民的源头垃圾分拣的几点建议
21世纪中后期,再生资源将成为我们资源需求的主要来源。“垃圾只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还是世界上惟一增长的资源”。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几类。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焚烧的方式,中国目前主要采取填埋的方式。无论采取哪一张方式,居民的源头垃圾分拣都是最基本的一步。理想的垃圾分类模式,应该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利用→分类处理。但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家庭倾倒→个体拣拾→小区集中→粗放分类→填埋场。要实现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
因此,针对居民的源头垃圾分拣,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在一些居民素质较高的高档住宅区、高校小区、别墅区等区域首先试点,然后向广大居民推广。
2.每个小区设置几种垃圾箱,上面分别标有可燃垃圾、不燃垃圾、易拉罐、玻璃瓶、废书废报等字样,一些小区甚至设置废旧电池收集筐。要知道,居民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培养的。应当将垃圾更加细分,并且印刷大量的宣传册向居民散发,并在垃圾筒上写明可燃垃圾、不燃垃圾、易拉罐、玻璃瓶、废书废报等字样,以便于居民分拣垃圾。
3.每个小区每栋楼设置专门的管理人,从垃圾清运费中拿出一部分费用作为这些人的工资。
4.为了避免有人乱扔,每家每户发放可以降解的塑料袋,上面写有该户主的名字,避免有人不分类就乱扔。并且定期检查,凡是没有使用这种塑料袋的,进行查处。
5.一些市中心的小区,没有地方放置更多的垃圾筐,建议居民只用一个垃圾筐,平时垃圾放在家里,到了该扔的时候再拿出来扔。像菜叶剩菜等容易产生异味的垃圾,清扫部门每周至少保证收集两次以上。企业积极研发、生产能够干燥、除臭垃圾的机器,并且推广进入百姓家。
6.在居民自己分检垃圾后,居民的垃圾清运费可少收或者不收,这样可以调动居民分检垃圾的积极性。
7.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等,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广大市民知道玻璃瓶易拉罐的再利用过程,了解废书废报制作纸浆的程序,提倡废物的再利用,可持续发展。
8.建议先从北京、上海等人口素质高的大城市实行垃圾分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9.建议国家尽量及早立法,对居民、企业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进行规定。
10.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