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低谷中的煤炭企业面对的“敌人”不止一个。债务风险虽然没有像职工安置那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同样让很多煤企如坐针毡。
日前,晋煤集团发行了5年期10亿元人民币公司债“16晋煤债01”,认购倍率只有1.43,发行票面利率高达6.8%,远高于同类5年期AAA级企业债3.68%的二级市场收益率曲线,甚至较评级低出四档的AA-级企业债还仍高出近30个基点。
分析人士认为,山西国有煤企债台高筑的现实已经引起了债市投资者的警惕。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煤炭企业的债务风险也已经成为威胁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沉疴。
山西煤企发债利率攀升
公开信息显示,山西七大煤企一季度末负债总额已超过1.19万亿元,与山西省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1.28万亿几乎相当。总体资产负债率达80%。有消息称,这些债务有六成是在银行。
据悉,2016年4月底,山西省为此召开了“推进煤炭企业融资专题会”。山西七大煤炭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财务总监均受邀参会。会上讨论了煤炭采矿权整体抵押融资和企业发债财政增信的初步方案。其中,山西省财政计划为七大煤企提供350亿元增信担保,并有可能出具承诺函兜底。同时,计划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债转股、并购贷款、定制股权产品等方式,帮助煤炭企业重组债务。此外,还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债、永续债、债贷联动以及债贷基组合等新型融资产品筹集资金等。
然而,从此次晋煤集团债券发行情况来看,虽然山西省政府为七大煤炭企业增信担保,却并没有增强投资者对他们的信心。现实情况是,拥有AAA级国内最高发行主体评级的山西七大煤企,债券发行艰难且融资成本激增。
除了晋煤,阳煤上市子公司阳泉煤业(5.900, 0.00, 0.00%),以及为上述晋煤债担保的潞安集团,近期公开发债利率也大幅攀升。有数据显示,阳煤、潞安和晋煤4月至少65亿元公募债券发行被取消或推迟。
分析人士认为,山西省七大煤炭企业存量债券规模共计2232亿元左右,一年需支付利息127亿元,350亿元的担保效力有限。作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资源型省份,山西省政府自身财力捉襟见肘。该省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436.1亿元,同比负增长12.8%,低于同期预算支出近200亿元,缺口尚需发行地方债弥补。
不但如此,政府的担保也暴露出了山西煤炭行业的经营压力与再融资压力。如果未来政府担保增信方案未获落实或实施后效果不及预期,将进一步引发市场对煤炭行业债券信用风险的担忧。
债务违约阴影难散
比发债难更具“一石激起千层浪”效果的,则是煤企的债务违约。
4月6日,中煤集团子公司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宣布,其一笔本息共计6.38亿元的短期融资券违约。这是首家煤炭央企出现债务违约。不过,经过多方筹措,几天后该公司又足额偿付本息,并支付了违约金。
紧接着的4月8日,安泰集团发布了“银行债务逾期”公告,称从2015年底开始,受宏观经济和行业形势严峻的影响,安泰集团陷入了流动资金紧张、银行贷款逾期并且不断新增的漩涡中。截至公告日,安泰集团及控股子公司累计银行贷款等债务逾期3.9亿元,目前正在与债权银行协商解决。
而云南煤炭行业龙头企业云南煤化在经营亏损加剧的情况下,融资规模仍持续增长,最终导致资金链紧张,2015年出现了13.05亿元的债务违约。
此外,四川圣达因煤炭业务“裹足”,未能按期足额付息及兑付回售3亿元债券本金;龙煤集团则是在2015年获得了黑龙江省政府38亿元资金支持以偿还到期的债务。
业内专家表示,在当前煤市低迷的情况下,很多煤企已经陷入了借债—还债—借更多债—还更多债的恶性循环,企业现金流颇为紧张。部分资金压力较大的煤企出现债券违约的情况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安泰集团贷款总额为100多亿,本身经营压力并不大。但是由于煤炭行业已被银行视为“压缩退出行业”,所以许多小银行纷纷抽贷,导致安泰陷入了债务违约危机。
一位银行从业人员表示:“近两年来,银行收紧对产能过剩企业的贷款,尤其是煤炭和钢铁企业,多家煤企更是遭遇了债券发行主体信用被降级的情况。”
“从负债角度来看,随着盈利能力下降,企业融资成本将升高,融资能力也将受到严峻考验,煤炭行业的经营也将越发艰难。”某期货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员对记者坦言。
债转股受热议
从煤企2015年报来看,上市煤企负债规模均同比有所扩大。其中,兖州煤业(9.190, -0.09, -0.97%)的资产负债率为69%;中煤能源(4.640, 0.00, 0.00%)的资产负债率为61%;*ST煤气的资产负债率为94%。
广发证券(15.180, -0.08, -0.52%)的研究报告显示,从资产负债率角度来看,2011年至今煤炭行业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2015年底达到67.9%,仅次于有色行业的72.9%。煤炭行业目前债务规模大,资产负债率也居于高位,潜在的债务问题非常突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则于4月25日公开披露,去年煤炭行业主要经营性指标呈现下滑态势。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5万亿元,同比下降14.8%;应收账款净额3548亿元,同比增长8.5%;负债总额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行业利润总额441亿元,仅为2011年的1/10。
在煤炭企业债务风险日益紧迫的情况下,债转股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
记者了解到,山西计划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债转股帮助煤炭企业重组债务。但是此项计划仅限于小范围讨论,尚未拿出最终文件。
5月11日,债券评级机构穆迪在分析中国债务问题的报告中认为,债转股等措施将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来减少国企的或有负债,但同时会造成银行风险上升,政府面临的银行业相关或有负债风险也会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若不进行国企改革,或有负债可能会继续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承担的成本可能变得高昂。
煤炭分析师曾浩对本报记者表示,债转股之后,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会有所提升,但是如果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解决,盈利空间又将重新随着价格的下跌而被吞噬。曾浩强调,即使采用了债转股的方式化解煤企债务危机,也不能与去产能相悖。否则,去产能的难度将会加大。
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权威人士对当前经济的看法。权威人士表示:“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政府尊重市场作用
而在政府层面,运用市场化手段则是被多次提到的基本原则。
2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在债务方面要运用市场化手段,建立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协调机制。
4月18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则有这样的表述:
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满足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严格控制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投入。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债务重组,对符合政策且有一定清偿能力的钢铁、煤炭企业,通过实施调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债务重组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综合运用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批量转让进度,坚决遏制企业恶意逃废债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