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山西:化解过剩产能是根本

2016-04-27 08:51:44 山西日报

煤炭,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中,去产能首当其冲,对山西而言,煤炭去产能无疑是第一位的。随着省委、省政府《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的出台,在大自然的春天里,山西煤炭迈出了行业脱困升级的艰难步伐。

创新呼唤改革,改革迸发活力。抓住化解过剩产能这个根本,是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头炮”。只有积极稳妥地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市场出清,才能将宝贵的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和“僵尸企业”中释放出来,提高有效供给,创造新的生产力。

国家去产能大盘敲定,煤炭大省山西主动加压。由于煤炭产业产能的快速扩张,到2015年末,全国煤矿总规模达到了57亿吨,市场需求不足,产能严重过剩。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的时间,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自己的孩子舍不得打,这是实情,但在国策面前,自己的孩子必须自己抱。面对大局,我省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有序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

如何完成这个目标?依托一套“组合拳”。这套“组合拳”坚持严控增量、压缩存量、主动减量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产能结构的调整和产量结构的调整上。各级政府一定要有这个担当。

一是煤炭产能结构的调整。按照依法淘汰关闭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减量置换退出一批、依规核减一批、搁置延缓开采或通过市场机制淘汰一批的要求,实现煤炭过剩产能的有序退出。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保护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保护合法产能、打击非法违法产能;保护优质煤,限采劣质煤;保护生态环境,力推低碳发展。比如,按照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的尺子来裁量,对于长期停建缓建、未开工、资源枯竭、开采高硫高灰煤、灾害严重、安全开采条件差、扭亏无望的煤矿,按照国家政策依法淘汰关闭。比如,加大对优势产能、优势企业的政策支持,促进煤炭行业内部以及煤炭与上下游相关行业重组整合,减少矿井和主体数量,提高行业集中度。这样,我省不仅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大局,而且在化解中进一步优化了存量产能结构,为煤炭产业升级转型布好了“局”、做好了“眼”。

二是煤炭产量结构的调整。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休制度。我省已按照全年作业时间不超过276个工作日的规定,对562座生产煤矿的生产能力进行了重新核定,实行减量化生产,杜绝超能力生产。与此同时,从源头抓起,对所有未核准的煤矿项目和各类证照不全的生产煤矿坚决依法依规停建停产,对私挖滥采和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多管齐下,煤炭产量调控的效果将会很快显现。

山西省还明确了严控增量的鲜明态度,“十三五”期间,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不再新审批煤矿项目,从而确保全省煤炭总产能只减不增。

这一套化解过剩产能的“组合拳”,将对全国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较大影响,既顾全大局、主动承担责任,又为山西煤炭行业依法合规生产、安全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化解过剩产能,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面对困局,我们别无选择、居危求变。好在,作为去产能的主体,我们的企业也在逐渐明朗自己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这将形成去产能的巨大合力。比如,大同煤矿集团“十三五”期间拟关闭退出12座矿井,化解产能1255万吨,今年的目标是关闭退出5座矿井,化解产能660万吨。或者说,我们有些产能是过剩产能,但不是落后产能,对全国、全省的大局而言,舍是必须的,舍是为了得。煤炭企业必须要有这个境界。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