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王家岭矿难余问

2010-04-26 13:11:28 《环球企业家》   作者: 张育群  

在山西省省长王君于两会上宣布山西煤炭资源重组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不久,王家岭矿难发生了。

3月28日,正在建设中的山西乡宁县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153人被相当于半个什刹海容量的积水困于250米深的矿井中。随后两周里,一场耗资超过1亿元、动用了5000人的惊天大拯救在不分昼夜进行。最终,幸运女神眷顾了其中115名矿工,在被困地下9天后,他们仅凭着井下脏水、树皮、手纸和皮带迎来了救援。这一幕为所有官方媒体称赞为世界矿难史上独一无二的生命奇迹。

波澜壮阔的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不过人们的关注重点,渐从最初救援转向事故的原因与责任主体—显然,此次事故之所以备受国内外关注,与山西省去年以来强推之“煤改”不无关系。

一年来,山西省沉浸于高速整合煤炭资源所带来的眩晕般快感无法自拔——2008年9月,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王君调任山西,这位临危受命的省长延续了其在安监总局“关闭小煤矿”的实验,并坚信只有用行政之手强力推进由大型国企主导的兼并重组,才能迅速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技术水平,改变山西煤炭行业的“多、小、散、乱”状况,解决矿难频发、资源浪费、腐败滋生等一系列问题。即使是心怀己利的县市政府、精明浙江煤老板乃至物权法,都无法动摇他关闭1500家小矿井的决心。人们也愿意相信,遍布于三晋大地的小煤窑是应该被诅咒的主角,而那些惨烈的矿难故事,很快会因大型国有煤矿集团主导的产业升级而逐渐远去。

但王家岭矿猝然爆发的透水事故,让国有企业在安全保障方面的神奇光环瞬间褪色,在看上去混乱不堪的现场管理和惨痛的生命代价面前,山西省赖以立足的整合模式遭到了潮水般的质疑:与以往不同,王家岭矿不是煤老板的小作坊,而是国务院批准“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矿主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的两家股东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都是具有重组资格的“国家队”队员。矿井建设施工方亦来自中煤集团自身,事故发生前,施工方曾因有效提高了工程进度和质量,甚至14次收到集团贺信称赞。

事实上在近年来发生的特大矿难中,国有煤矿从未缺席。2009年2月,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发生瓦斯爆炸,74人遇难;同年11月,黑龙江省龙煤集团新兴煤矿也发生瓦斯爆炸,最终导致108人遇难。小煤矿小事故,大煤矿大事故顽疾久治难愈。如此连续特大事故的影响,亦超出了煤矿产业链条,辐射到社会的监管制度及政府职责。

“仅仅把板子打在煤炭企业身上是不公平的,真正应该问责的,是国家众多管理部门重审批轻监督的浮躁作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乌荣康对《环球企业家》说。

监管缺位

悲剧似乎早已埋下了伏笔。就在王家岭矿难3天前,山西省副省长李小鹏在省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点名批评了数名地方安全部门负责人,省长王君更是怒斥干部作风漂浮,或将导致严重后果。孰料一语成畿。

4月13日,国务院王家岭矿事故调查组即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管理体制上的漏洞,让王家岭矿建设施工中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违章行为,单纯一味追求施工速度、隐患排查治理不力及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因素,让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山西省曾宣称,国有大型煤矿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比例和规模远远大于小煤矿,因此国营大矿与小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比例为1∶11,但王家岭矿的管理乱象可能要让这份报告尴尬一段时间了。令人略有不解的是,此次事故中,在中煤能源和山西焦煤两大“国家队”主力队员的领导下,施工方难道会连基本的水害隐患都全无察觉?

有分析人士就此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煤矿事故死亡率大幅下降,但在这轮资源整合重组中,急速扩张造成了管理上极大挑战,让国有大型煤矿在安全领域往往外强中干。“王家岭矿所谓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尤其是在建设工程层层转包,建筑队伍中标后,施工队伍很不专业,雇佣的都是无任何井下经验的农民工超挖乱挖,最终导致惨剧。”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院长缪协兴向《环球企业家》指出,安全问题不在于煤矿大小和所有制形式,还在于内涵和软实力。

在过去一年的山西煤改大潮中,山西1500家小煤矿几乎尽数被七家国有大型煤矿集团收购。乃至山西省主政者近期在多个场合宣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一个事故的发生不会影响到其煤炭战略部署。但有煤炭代理商向本刊透露,不少大型煤矿在这轮大洗牌中虽完成兼并,但对小煤矿的技术改造与安全设施升级却进度缓慢,如鲠在喉。

这其中,已有一些小煤矿陆续恢复生产,但只是改变了身份,成了国有煤矿集团下的分支企业。通过股份合资,小煤矿利润不再是煤老板独有,而是需要向国有煤矿集团分利润。但大部分情况下,其经营和设备投入却还由持股的煤老板进行,这样势必让煤老板迟迟不进行安全改造。“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看上去对矿井未来伤害更大。”该代理商同时认为,兼并企业不能依产量大小来作为标准,小煤矿不一定不安全,美国目前尚有一百多个小煤矿企业,有些地质条件下,小煤矿更容易管理和开采。

尽管小煤矿是这次产业链整饬核心,但在更深层次上,山西大小煤矿的安全隐患,往往都源于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和导向错误—各部委都争抢煤炭项目的审批权,但没人真正去监督。一个颇令人不解的事实是,国土资源部对采矿证的审批竟与结婚证如出一辙—一证定终身,煤矿主只要拿到采矿证,国土资源部“一辈子”都不去过问这个矿的事情。

“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六证齐全,煤矿都保证不了安全。政府部门光管发证,但没有一个人会亲自下井检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位专家认为,这样的监管环境下,层层把控企业安全的原始使命,早已在办公室里做纸上谈兵的行政审批中沦为盲点。

而连续爆发的屯兰矿难、鹤岗矿难和王家岭矿难亦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这样的监管体制将带来的可怕后果。显然,这些矿难并非都是煤炭企业之过。上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家认为,事故调查都由负责监管的政府部门牵头,肯定不合适。在国外,矿难多引入独立的司法调查,首当其冲的是调查政府部门是否渎职,然后看工人是否存在违章操作,最后才调查企业的责任有没有尽到。“务必要问责到人,否则悲剧难息。”该专家强调。

果不其然。未几,全国接连又发生了三起矿难,新疆沙吉海煤矿3月30日发生冒顶事故,10名工人被埋井下;翌日,河南国民煤业90人被困;4月1日,黑龙江隆鹏煤矿再度发生事故,5名工人被困。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王家岭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