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碳市场10问:全国市场将至 企业怎么办?

2016-03-16 09:25:32 易碳家   作者: 安迅思 刘亮  

在中国碳市场试点运行初期,许多涉及的企业和公司都有各类相关疑问。其中有专业技术方面的,也有管理结构方面的。以下常见10个问题希望通过简单直接的问答形式,帮助碳市场参与者更多的了解市场,熟悉市场,让市场发挥良好的作用。

对碳交易试点和履约的这一年多感受就是,碳市场的政策和前途未明,总想多了解一些。

碳市场试点的运行,对比欧盟第一阶段的市场,也有很多不足,但也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国家和地方政策及时,国内财政支持和国际各类援助资金有保障,碳配额发放情况相对欧盟也较合理科学。各交易所不断推进市场建设,相关碳业务公司把欧盟经验,金融服务,资讯服务等带到碳市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逐步完善市场机能,促进市场良性循环。

碳盘查是为了什么,企业能怎么利用这个机会深入了解自己?

表面看,碳盘查与核查是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碳足迹,碳排放情况。深入看,碳盘查可以帮助企业理清生产情况;发掘能优化管理流程的机会;能对比企业有记录年份的情况,对未来的排放情况有预知;如果企业能主动利用结果和同行业同类型工厂对比,更详细的发掘能节能排放的技术机会。

通过碳盘查与核查,学习了行业盘查标准,对不适合企业或行业的提出意见,对未来企业分配得到的配额的情况也可以判断是否合理。企业的碳业务管理者在这一步做的扎实,在碳市场的基础就很牢固。

企业想做系统碳业务管理,不知道如何下手?

目前可以学习先进的企业,从基础做起,基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完善原始记录——盘查核查——对比配额量分析——发掘企业减排机会——分析技改减排成本(以碳价衡量成本)——了解交易和市场(政策和市场资讯)——学习应用金融工具(保值或增值)——市场实践操作——履约——总结和评测

企业碳履约或碳业务管理的实际成本整个过程的系统管理,需要建立流程,先进企业已经有自己的流程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从上而下的基础建设会快很多,但基础经验也是来源于从基础开始的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相关部门,比如负责部门和负责人。很多企业目前在从基层推动基础建设,一步步完成数据,金融,政策,制度等能力建设工作,未来在市场上交易的时候,虽然交易很短暂,但交易背后的工作已经很完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碳业务太新了,没有先例怎么办?

一个新业务和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有个了解熟悉的过程,碳业务的从业者们,已经有很多控排企业,咨询公司,CCER的开发者和买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建立的流程和制度已经把碳业务像传统业务一样操作了。很多企业的实体业务比如风电太阳能在刚开始的时候都需要新建秩序,企业的金融业务也随着新产品的出现而建立新制度。这些制度是保护管理者和公司的投资决策的,新业务就没那么大责任了。

自下而上的推动太难了,企业很多阻力,如何处理?

国家在自上而下的建立碳交易制度,技术标准等,也仍在积极细化推进各专项制度。在这个前提下,各控排企业自下而上的基础建设尤为重要,积极的建立制度,做到基础扎实、自由度较好、制度和流程有保护和保障、则能很快的应对国家、市场碳业务的各种政策或变化。只有做好准备,才能抓住国家或市场自上而下的政策或机会。等待或者观望的人必然很难看到机会。企业内自下而上的推动必然也有一定阻碍,但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从基础做起,一步步的为企业碳业务积累,他们深知做好基础工作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于公于私都是好事,不断的尝试寻找适合自身企业的碳业务发展路线。

国内哪些公司做碳业务好呢?

目前国内五大电力、部分地方电力、石油石化、新能源企业很多已经做了系统的工作,他们有总部积极管理的,有子公司不断推进的。有些公司有CDM的经验,转型很快;有些公司已经在第一次履约的时候实现了低成本履约;有些公司已经非常出色的赚得了国内碳市场的第一桶金。企业也积极利用了金融工具和市场上专业的各种第三方服务,合理得配置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放得带领和影响市场的参与者共同做好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

碳配额资产价值太大还难以盈利,管理风险怎么控制?

碳配额是商品,并且也是个不便宜的商品,这个问题是需要认真考虑。如果是个投资者,他需要真金白银的买进,风险的确不小。但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的主要责任是履约,那么大部分的配额可以考虑金融化保值,小部分配额可以进行市场探索交易,即买卖,量化分析后,买卖的部分可能只是在一个很小的百分比,考虑用CCER抵消的话,也是一个小百分比。这样可以定量成本,定量风险,再配合以金融的各种工具,更好的完善碳业务的管理。

能否介绍下欧洲的碳金融?因为国内也是学习EUETSA

这个话题比较大,包括的比较多,比如: 最明显的二级市场交易;CCER市场上的各级开发商和买家的差价交易;引进社会资本投资碳行业相关公司;碳行业的从业公司上市或被收购,投行或大交易商,大实业公司的介入;部分国家,机构或者公司的基金(包括了企业或个人的间接参与);碳产品的丰富性,各年度期货,现货,期权,CER,EUA,AAU,ERU等;碳产品能与能源、电力这些产品关联,资产组合多样化; 全世界范围的配额或者“减排量”跨国界商品的关联性。这些经验都可以成为投资国内的碳产品的借鉴。

作为控排企业,碳配额的买卖和市场价格的波动,怎么应对?

很多企业有金融分析和金融投资的部门,配额作为交易商品,如同股票一样。但它的前提也就是做好基础工作,确定企业履约是缺还是盈余,并建立好企业内部管理办法。出售或者购买时,制定一个分担价格风险的交易机制,最简单的就类似分批分时间的操作,能在“次低点”或者“次高点”操作对企业来说即是收益。知己知彼(市场)方能游刃有余。且要操作的部分在企业的配额总量里占比不大,在内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最大自由度操作。碳配额和传统环保领域明显区别之一“在履约之前和履约的时候,各种基础工作做得好的,可以为企业节省非常多的钱。反之则是不负责任的浪费钱”。

作为企业负责碳业务的人员,深感未来碳业务对公司的影响,但对目前的市场交易和政策都无法汇报,怎么办?

市场上20%的人是比较积极的,未来可能是赢家的。碳市场可能是2%暂时,毕竟是试点的第二年,企业的重视程度各种各样,也符合二八理论,如果管理层想做20%,也必然是需要碳管理人员将碳业务系统的汇报和规划,这也是在工作中多想一步,多做一步的优势。市场暂时不活跃,但较多企业已经做了很多的基础工作,内部的能力建设,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占领先机的企业已然不少。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