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能源局2015年12月16日更新的数据,去年前11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04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仅为0.7%,但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597小时,同比减少309小时。这表明,我国电力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局面。但火电新增装机却逆势飙升,同比增长约7.4%,火电投资金额更是增长约27.8%。火电建设主体也不再限于五大发电集团,呈蜂拥而入之势。
国家发改委电力体制改革专家咨询组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火电提速原因众多,副作用明显,国家在宏观调控层面应进行控制。但最重要的是为其重新定位,让火电在未来电力市场大格局中找到其正确的位置,与众多可再生能源一起实现多能互补。
地方强力驱动
据曾鸣分析,我国火电项目建设速度与电力需求和火电未来定位相比的确建设速度过快,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央将火电项目审批权下放后,地方政府仅仅站在自身经济发展的角度考量急于上火电。
所谓火电即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我国的电力供应长期以来是以煤电为主。
一个巴掌拍不响,火电建设显得过快与我国用电量增速下滑有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尤其钢铁、煤炭、建材等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需求疲软致使电力能源供大于求。
近一年以来,我国的火电项目获得批准上马明显提速。仅仅以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大唐国际(大唐国际发电有限公司的简称)为例,其在2015年前8个月就核准了5个火电项目,总功率达到约6700兆瓦。而其在2013年和2014年所核准的火电总功率仅为约6100兆瓦。
与之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四大发电集团也被重演,这与中央将火电项目审批权下放地方关系密切。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的通知》,首次明确了省级政府具有火电站的核准权。“恰逢煤价低估和国家电力需求未被全部释放,地方政府从有利于税收、拉动就业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做出了快速上马火电的决策。”曾鸣说。据了解,2015年项目核准量大大超过“十二五”前四年的平均量。
按照“十二五”规划,煤电增速为年均7.8%,这是在全社会用电增速为年均8%时做出的。而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0.7%左右,远低于预期。而在权力下放到地方后,整体发展目标并未改变。曾鸣认为,这就需要国家从宏观上进行调控。
而国家对火电的控制也的确已经开始。就在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做好电力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后规划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要求各地区要及时修订燃煤电站控制目标,规范下一年的火电项目审批,避免一哄而上。
2015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发布了电改6个配套文件。其中第六个《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就是为了规范火电站中自备电厂的建设。
在审批权下放之前,各种手续繁琐、冗长,核准过程甚至要经历漫漫十余年。据曾鸣分析,在权力下放后,是对过去繁复的集中审批的一种反弹。还有就是一些早就拿到了“路条”项目趁着现在的电煤价格低谷集中上马。
火电充满诱惑
煤电项目是赚钱的买卖,这在行业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据了解,仅以发电量占全国四成的五大发电集团为例,由于火电项目盈利能力出众,其今年创造了十多年以来的盈利新高,利润率增长超过10%。
火电盈利能力如此之强与电煤价格下降有直接关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宏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与2011年11月份相比,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的价格下跌了约57%。”而煤电上网价格只下调了5分钱,调整幅度仅有10%左右。这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
有五大发电集团内部人士表示,现在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如果能有几个已经获得批准的火电项目,到几年后经济走强,用电需求增加时候再投产,就等着挣钱吧。
但是,去年以来自备电厂建设的燎原之势显然凌乱了大家的步伐。据了解,以山东省为例,去年全省的火电装机中有80%左右为自备电厂,新增的装机量达到1270千瓦。在我国其他用能大省也有相似现象出现。
自备电厂最大的优势就是对高耗能企业而言,其电价更便宜。自备电厂主要是指企业自建、自发自用的电厂,除非出现特殊情况进入电网为居民供电,一般情况只为少数企业服务。而这类项目的审批权限在地级市发改委,随着煤价下行,这类电厂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山东各企业自备电厂装机量从2014年占全省装机的22.9%,迅速提升到2015年的32.5%。同期五大发电集团在山东的份额则从2014年的60.7%降至52%。
自备电厂的环保情况一直堪忧。据了解,政府曾经以排放超标为由对其进行控制,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火电站过度建设会带来很多问题。环保和产能过剩问题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其将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带来阻力。”曾鸣说。火电装机对防治大气污染构成威胁,也对中国承诺在2030年达至碳排放峰值形成压力。在带来巨大投资浪费时,也将进一步阻碍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煤炭业的救星?
2015年,山西省的煤炭及煤炭相关行业占全省的经济比重达到一半左右。随着煤炭行业不景气,山西省等以煤炭行业为支柱的省份经济发展都出现了困难。2015年,全行业亏损面达到80%。国有的煤炭企业亏损达到223亿元。受此影响,2015年山西省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速仅为2.8%,在全国排名倒数。
据张宏介绍,2015年12月初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为371元/吨,比2015年初的价格下跌约三成。坑口煤价则在180-190元/吨左右,已经低于成本价100-130元/吨。煤炭资源大省不得不寻找出路。
煤炭便宜了,煤电上网电价调整又没跟上,燃煤发电的利润自然是丰厚的,这似乎为困境中的煤炭企业找到了救星—煤电联营。而经济受到拖累的山西省正是制定了这样的自救措施。
据了解,根据山西省经信委在2015年出台的《山西电力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15-2017年)》显示,山西2016年—2017年即将开工的煤电项目总计2754万千瓦,总投资1626.6亿元。以如此规模的资金投入到煤电建设中,将对未来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
曾鸣认为,“不能任由煤电这样发展下去,但最重要的是对煤电进行重新定位。”煤电要实现另外的价值,即为可再生能源调峰的价值。在接下来的电力体制改革中,要让煤电的这一调峰价值得到体现。
“比如建立各种各样的辅助服务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电力市场同时运行,燃煤发电可以提供辅助服务,这个辅助服务是有价值和价格的,也能盈利。”他说。要将各种发电能源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使得煤电和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都在市场中有合理的地位,真正实现多能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