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加速发展清洁能源

2016-01-04 11:01:0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秦京午  

近日重要的能源主要有:

首先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5年12月29日宣布,位于重庆涪陵山区的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成功实现50亿立方米年产能的建设目标,中国页岩气开采技术基本实现全程国产化实现国产化。

二是中国建成农村小水电站47000多座,装机容量7500多万千瓦。

三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四是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对外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划定了红线,即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比2013年要下降约四成。

五是2015年12月30日公布的秦皇岛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372元/吨,与前一报告期持平。

据新华社报道,中石化公司位于重庆涪陵山区的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成功实现50亿立方米年产能的建设目标。在产能建设取得突破同时中国的页岩气开采技术基本实现全程国产化,页岩气开发的技术、工艺、装备等方面累计获得24项国家专利发明,所有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全部打破外国技术垄断。

2012年底涪陵气田第一口页岩气井成功出气,当时这口井的关键技术和装备都依靠美国。由于进口成本太高,而且国外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核心技术绝对保密,关键装备只租不卖。由于是非常规能源,所以页岩气开采难度非常大。业内专家有言:页岩气开采技术才是革命。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是页岩气开发中最关键的技术,也是最难的技术。

经过多次钻井工艺优化,中石化江汉油田石油工程公司的攻坚团队逐渐掌握了水平井右快钻井、轨道控制、水平井固井等一系列技术,其中将LWD地质导航技术创新地应用于特殊钻头之上,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率高。中国还完成了“井工厂”技术,通过地面配套设备和三维技术应用,实现了在一个地方打多个井,建井周期平均减少20天,与单井相比,效率提高30%。自主创新道路除了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外,部分关键设备还成功出口。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田还成功解决了页岩气开采的环保顽疾,研发出中国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基钻屑热馏装置,处理后的残渣达到国家农田泥污的标准。

中国可开采页岩气总量与美国相仿,但目前美国页岩气已经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35%,中国当前页岩气产量仅占天然气产量的1%不到,发展空间巨大。专家认为,掌握页岩气开采技术对中国发展页岩所意义重大,可大幅降低页岩气开发成本。另悉中石化同时启动二期50亿方建设,力争2017年将重庆涪陵建成百亿方大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将有力支撑和加快推动我国页岩气战略的实施,对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推进节能减排和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是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2012年底,涪陵页岩气田第一口页岩气井——焦页1HF井钻获高产页岩气。截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已累计生产页岩气38.88亿方,最高日产量1620万方,2015年涪陵页岩气田产气量将占全国页岩气产量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中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仅为5.5%,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24%的水平。涪陵页岩气田在页岩气资源评价体系、工艺技术体系和压裂装备研发制造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预示着中国页岩气将迎来大规模勘探开发的新局面。不过报道未提投入产出数据与成本数据,在目前油价和天然气价格下跌条件下,能否实现商业可持续是个重要问题。

据新华社12月29日报道,目前中国已建成农村小水电站47000多座,装机容量75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2300多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的四分之一。“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实施“民生、平安、绿色、和谐”水电建设。水利部在广东等26个省份和新疆兵团实施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改造了4400多座农村水电站,改造后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增加20%和40%以上;集中连片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建成249个项目和1478个代燃料村,解决了224万人生活燃料问题,保护森林面积1100多万亩;建成了300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

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副局长许德志表示,“十二五”以来,水利部以中小河流水能资源规划和绿色小水电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河流生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17个省份的百余座小水电站开展了绿色小水电评价试点,强化电站减水河段生态修复治理和最小下泄流量监管,中小河流生态明显改善。

全球环境基金(GEF)批准了“中国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增值”项目概念书,完成了项目选点,项目电站将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引导农村水电行业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据悉,“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继续推进农村水电绿色发展。新增农村水电装机600万千瓦,完成2000年前建成、符合条件的3000多座老旧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作。组织开展“十三五”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启动并完成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增效扩容增值项目。中国农村小水电发展与页岩气技术国产化,为中国环境保护和大所污染防治提供了支持。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对中国能源提出了更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环保部还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落实新法的任务汇总成表。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规定了地方政府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责、环境保护部对省级政府实行考核、未达标城市政府应当编制限期达标规划、上级环保部门对未完成任务的下级政府负责人实行约谈和区域限批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转向以质量改善为核心提供了法律保障。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各级环保部门要正视新法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攻坚克难,全面推动新法有效实施。而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对外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划定了红线,即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比2013年要下降约四成。专家认为,这些阶段目标完成起来难度系数相当高,需要一些政策组合拳支撑。而这场雾霾治理攻坚战,将深刻地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接连为北京设定了两个重要PM2.5浓度阶段目标,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2-2017)》中规定,到2017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本月初北京市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北京的PM2.5浓度比今年下降15%左右。

在如此严格的红线下,北京公布的今年前10个月空气质量着实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69.7微克/立方米的1-10月累计平均浓度让人看到了完成目标的希望。然而,京津冀区域内年底接连遭遇多场雾霾,再次让人为区域大气治污捏了一把汗。

环保部公布的11月京津冀空气质量数据显示,区域内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最低仅为33.3%,衡水等8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一半,PM2.5月均浓度环比上升了近七成。11月,全国PM2.5最大日均和小时平均浓度都出现在了河北省保定市,分别为513微克/立方米和740微克/立方米,这与此次国家发布的浓度红线有着近10倍的差距。如果以全年年均浓度计算,去年京津冀区域93微克/立方米的成绩,与2017年的73微克/立方米之间,还有着难于逾越的距离。

环保专家认为,北京的大气治污措施已接近见顶,未来更多的治理空间需要从河北、天津去挖掘,京津冀应协力治霾。应当尽快改变津冀,尤其是河北过分依赖工业的情况。北京计划明年底关停最后一座燃煤热电厂,届时,北京将正式告别燃煤发电时代。具体来说,与2012年相比,北京市已实现削减煤炭消费总量1100万吨左右,明年将在此基础上削减到1200万吨。

根据此前北京市正式发布的北京PM2.5来源分析成果显示,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占比最大,为31.1%。以上数据表明,中国执行新修订的大气污染法和保障京津冀治理雾霾,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秦京午:资深能源评论员,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参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习,1982年获得文学学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并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5年获得法学硕士,参与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负责地矿、能源、机械、环保、海洋、国土等领域报道。2011年底进入中国能源网。)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