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煤化工产业双重“紧箍”倒逼

2015-12-28 09:57:48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当前中国煤化工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盲目发展、产品同质化、水资源及环境压力大、低油价冲击。未来不同利益体的博弈仍将持续,如何尽快找到均衡点还得依赖国家具体规划的出台,中国煤化工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煤化工意味着什么?有人看到的是巨大的市场空间,有人担心的是投资和环境的高风险,还有人会强调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需求……立场各异,莫衷一是。

2015年的中国煤化工产业,在纷纷扰扰中前行,总结着“十二五”期间的经验和教训,也展望着“十三五”可能带来的美丽图景。这一年,市场和政策都在向煤化工施压,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从市场角度看,煤化工此前几年的兴盛缘于2011年以来的国内煤炭价格下行。煤企亏损急剧恶化,过剩的煤炭资源不断转化为煤化工产品,“逢煤必化”成为多家煤企的选择。原料、资本、技术纷纷涌入煤化工产业。整个行业近年来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示范工程及园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

然而,2014年下半年至今,国际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现代煤化工产品(如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成本优势不再,利润空间大大压缩。多家煤化工企业高层都曾向媒体诉苦,称外贸形势严峻。

有数据显示,煤企已出现集体亏损的现象。截至8月26日,已披露2015年半年报的17家上市煤企中,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的有6家,其中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中煤能源亏损9.65亿元,同比下降240.7%,是其2008年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亏损。最大煤企中国神华上半年虽未亏损,但其净利润亦同比减少45.6%,并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幅度可能达到或超过50%。而在平煤股份,上半年亏损69792.34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153.06%。

多家研究机构曾对国际油价与煤化工项目盈利性的关系做过测算,较为一致的结论是:煤制油、煤制气和煤制烯烃产品的盈亏平衡点多在油价65~85美元/桶。原油价格100美元/桶时,煤化工行业一般经济效益较好;若以如今50~60美元/桶的油价计算,几乎所有煤化工产品都无利可图。

如此低的油价让煤化工企业进退维谷:硬撑着做下去,毫无疑问是亏损;如果停产,公司就要承担很高的维护成本和财务成本,偿贷风险也在增加,同样会影响利润。有企业负责人就透露,很多项目其实都在悄悄搁置。

此外,随着中国煤化工新建项目和投资额的增加,项目投资超概算的现象愈演愈烈。有统计称,近10年建设的煤化工项目约有一半投资超过了概算。如此大的投资却遭遇到市场“寒冬”,长此以往,煤化工项目盈利能力将会降低,甚至长期亏损,更可能迟滞区域经济发展、增加银行坏账,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

再从国内煤化工产业相关政策看,从2009年国务院发布《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开展煤化工示范工作以来,因为牵涉能源、发改、环保等多个领域,各方利益诉求迥异,这个产业一出生就波折不断。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国家发改委在3、4月份接连批复同意了“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和“庆华内蒙古中科煤基清洁能源多联产项目”,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也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提出希望国家能加大对煤化工产业的支持,这些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然而,从整体看,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5年的相关政策更多倾向环境治理,客观上给煤化工等产业施加了压力。

在环保领域,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作为环境领域的基本法,这是环保法实施25年来首次修订,新法首先从基本理念上将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确立了环保优先原则;强化政府监督职责,把环保工作列入地方政府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针对目前环保领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通过“按日连续处罚”大幅提高了环境违法成本,同时引入连带法律责任、拘留等更严厉的处罚措施。这些无疑提高了煤化工企业准入门槛,也必将增加治污成本。

业内几乎已达成共识,煤化工行业就是水化工,水的问题已成为该行业发展的硬约束,水耗问题和废水处理问题都让企业头痛。2015年4月,“水十条”出台,节水减排这个“紧箍”在煤化工企业头上套得更紧,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在能源领域,今年内国家陆续发布了《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及《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无一例外,都强调环保生产,甚至提出“量水而行”、“最严格环保标准”等原则,诸多项目因此陷入停顿。

这些被业内当做煤化工新政出台的“前奏”,但与市场的“寒冬”一样,都在倒逼煤化工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自主煤化工技术进入商业化阶段,但仍面临盲目发展、产品同质化、水资源及环境压力大、低油价冲击等问题。《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内已建成的少数示范项目还不具备大规模产能建设的条件,“十三五”期间首要任务仍为产业化工程示范。2015年9月,有消息指出,首个国家层面的煤炭深加工产业规划——《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规划》已形成初稿,国家发改委也已就其产业布局提出方案,正在征求意见。据初步方案,“十三五”期间煤化工行业将控制规模总量和发展节奏,五类模式升级示范先行,规划在内蒙古、新疆、陕西、宁夏等地重点建设六大基地。同时,推进与石化、油气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标准的制定。

从企业自身角度看,标准提高、效益缩减后,就得比拼技术和管理,拓展产业链条。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认为,煤化工刚起步,依然属于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能耗产业,而将来会有更多环保标准及相关政策出台,因此煤化工要长远发展就必须通过环保技术改革等方式,真正实现清洁生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则表示,煤化工企业不能止步于做初级燃料,应进行产业链延伸,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产业与环保共发展将成为核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迁林在“201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就分析,“十三五”煤化工产业定位是“升级示范、控制总量”,而具体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科学合理布局,项目尽量靠近原料或市场,坚持产业园区化、规模大型化、产品差异化等方式;技术创新,方向是装置大型化、操作简单化、运行高效化和长周期;推进关联产业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物质转化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废水废气严格执行新标准等。

近期,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从政府层面为煤化工的“十三五”发展提出了几大原则:一要合理控制规模,根据技术进展确定产业发展节奏和规模,不追求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大规模产能建设;二要推进升级示范,重点围绕提高能效、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强体系优化集成、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升级示范;三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水资源和环境容量许可的前提下,建设项目并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四要加强自主创新,重点示范自主技术和装备;五要煤炭深加工优先利用现有煤炭产能,与煤炭行业共享发展成果;六是与油气、石化协调发展,加强优势互补,统筹多种化石能源利用。

这是个随时都存在争议的行业,未来不同利益体的博弈仍将持续,如何尽快找到均衡点还得依赖于国家层面的具体规划出台,中国煤化工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