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FT报道,国际油市供过于求,令中国在海外原油来源方面有了更多选择。受此影响,中国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依赖减弱。
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近些年来,中国源自OPEC产油国的原油进口,诸如沙特和利比亚,已经显著下滑。与此同时,俄罗斯和巴西对中国的原油供应呈现上行轨迹。中国对国际油市的影响超大,意味着OPEC成员国——尤其是沙特——优先出口中国。对于OPEC的部长来说,中国原油买家也是需要着重取悦的对象。
发生了什么?
尽管OPEC仍是中国的主要供应商,在中国原油供应中占据超半数的份额,但是在过去五年内中国正在谋求减少对OPEC供应的依赖。伴随着中国汽车、柴油发电机和工厂对原油的需求不断增长——所有燃料几乎全靠从OPEC进口同时中国巨大的需求助推国际油价至100美元上方——供应中断却时常发生。从利比亚到南苏丹,一次又一次的供应中断提醒中国应该实现原油进口多样化,同时应创建存储能力。
从2010年到今年10月份中国每月石油进口数据显示,多样化计划正在奏效。尽管中国对外国原油的依赖继续上行,OPEC在中国石油进口中所占份额——2012年中旬曾触及近70%的高位——已经下滑至55%。
尽管越来越多的伊拉克石油正在去往中国的路上,(主要受利于中国为伊拉克数个大型油田注入大量资金),但是在过去五年内沙特和伊朗在中国石油进口中所占份额正在逐渐下滑。与此同时,俄罗斯成了主要受益者,而巴西、哥伦比亚和阿曼也从中受益。
中国为何如此重要?
中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买家。迅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尤其是对汽油和其他液体,使得中国在2011年成了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2014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净能源进口国。
根据美国能源部门发布的数据,2012年,当中国政府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重工业向消费转移时,该国经济增长放缓,尽管如此2014年在中国在全球原油消费增长中仍占据40%的份额。长久以来,以中国为供应中心,一直是一种很奏效的策略。受利于页岩油蓬勃增长,美国对中东、西非和拉丁美洲产油国的依赖大幅度减弱,促使这些石油出口国不得不转向其他买家。欧洲走弱的需求,也粗俗石油出口国加快朝中国迈进的步伐。
OPEC如何应对?
中国是OPEC长远出口策略的中心。毫无疑问,OPEC想要确保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会进一步下滑。
但是,在当前这个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有太多的选择。作为回应,沙特和伊朗的石油官员们频繁出访中国,旨在拉拢买家,以获得长期交易。但是,中国与俄罗斯、巴西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贷款换石油”交易,令沙特及其OPEC伙伴越来越难竞争到新的市场份额。
沙特试图让中国投资者为沙特国内市场注资。倘若沙特在制裁举措撤销后增加原油出口,只会加剧国际油市的供过于求。